网站支持IPV6
|
10月22日,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外投资中心总经理、川投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彬难掩激动:尼泊尔马楠马相迪水电站项目开工了!从项目启动到现在,前后历时7年。
这也意味着,中资企业在尼泊尔最大的电力投资项目、四川省属企业首个海外能源投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赋能当地,为千家万户带去光与热。
四川水电开发模式首次落地尼泊尔
2017年5月,廖彬随团队从加德满都出发,沿着山路,驱车来到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深处。
他们要考察的是马相迪河上下游60多公里的流域范围。“光在路上就花了10多个小时,越野车坏了3次。”廖彬回忆。路难走,恰恰证明了当地开发水电的资源禀赋——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当时,已有中资企业在马相迪河下游开发了一座水电站,尽管装机容量不大,但收益不错,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也给项目团队带来很大信心。
要建水电站,更要建梯级水电站。马相迪河干流不长但落差极大,与川投集团投资开发的田湾河梯级水电站具有相似的地理特征。经过前期可行性预研,川投集团决定,在马相迪河流域自上而下建设首尾相连的马楠马相迪、下马楠马相迪、上马相迪-2三级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约6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31亿度,总投资约12亿美元。
在尼泊尔当地,“流域梯级开发、统筹建设运营”的四川水电开发模式还是头一回。具体而言,就是在技术上采取“上下游电站相互衔接,清水不下河”方案。
“通过修建引水系统将上游已建水电站发电尾水直接引入下游发电厂房重复用于发电,能够提高发电用水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廖彬介绍。
据测算,梯级开发模式下,该项目还将增加年均发电量超9000万度。建成投产后,还可通过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运行,降低运维成本,保障稳定的电力供应。
积极“走出去”是必然选择
近年来,四川优质水力资源愈发紧俏。而对于川投集团来说,作为省属能源最大企业,积极“走出去”,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也是必然选择。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座电站选在尼泊尔,是对项目经济指标、东道国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统筹考虑。
这样的谨慎,也延续到了项目的前期推进过程中。“在水电开发领域,从启动到开工用时7年,其实并不快。”廖彬坦言。
2018年正式获得开发权后,项目并没有急着动工,为严格管控投资风险,川投国际选择了一条稳健的路——待项目获得全部商务要件及国内外相关批文、融资关闭后,再开工。
2018年底,马相迪河流域梯级开发规划完成,川投国际随即同尼泊尔电力局启动购电协议(PPA)谈判,用于锁定采购电量和电价,从而确定投资收益水平。谈判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多,2021年3月,才正式签署《马楠马相迪水电站购电协议》。
接下来,历经一年多的艰难谈判,项目于2022年底成功签署中资企业在尼首个项目开发协议(PDA)。此后,项目便驶入了快车道。
“这是首个在尼采用人民币跨境融资项目。”廖彬介绍,在中尼两国政府支持下,项目以人民币贷款进行对外直接投融资,成功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的人民币贷款。
“中国方案”显示出竞争力
开工仪式上,川投集团董事长吴晓曦透露,作为中尼电力合作规划的优先级项目、四川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在尼泊尔马楠马相迪水电站项目中,“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管理”将落地生根。
项目开发采用“建设—经营—移交”特许经营模式(即BOT模式),经营期限为35年(含建设期5年)。截至目前,项目使用的设计院、施工单位、咨询监理单位等都是中资企业。
“我们将使用全产业链模式进行开发,让来自中国的产能、技术和装备也能‘跨越’喜马拉雅,形成新优势。”廖彬介绍。
“中国方案”已显示出了竞争力——比如,经过可行性分析后,尼泊尔马楠马相迪水电站原定建设的调压井被取消,在不影响发电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节约800万美元的建设成本。来自中国的技术,让这一改动成为可能。
马相迪河畔,项目建设的战鼓已正式擂响。下游的下马楠马相迪水电站及上马相迪-2水电站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签署购电协议,开发进度正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