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川观新闻丨向云端·寻路记丨柯拉之巅的“光电”协奏曲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路标名片】

雅江县素有“中国松茸之乡”“中国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大环线第一县”“茶马古道第一渡”“雅砻古渡·悬崖江城”“最美景观大道-G318中心驿站”之称。

“光”与“电”,正在成为这里的一道新“风景”。其境内,海拔4600米的扎拉托桑雪山上,一排排由光伏板组成的“光伏海”在崇山峻岭间逐光发电,与远处奔流不息的雅砻江遥相呼应,这一静一动间水光共舞,点亮山河。

8月24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来到甘孜州雅江县。

车辆行驶在扎拉托桑雪山的盘山路上,不远处,黑色长条组成的一排排光伏板,宛如镶嵌在山间的琴键,整整齐齐铺列在绿色山体之间。登上海拔4600米的山巅,一片“光伏海”豁然在眼前——这片约16平方公里的山间,200万块光伏组件镶嵌其间。

黑色长条组成的一排排光伏板,宛如镶嵌在山间的琴键。 华小峰 摄

近处更有玄机: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管理局副局长、柯拉光伏项目现场负责人杨志伟带记者走进一块平整的光伏板安装区,“你看这个支架,它叫平单轴跟踪支架,就像向日葵一样,能够主动分析识别最佳跟踪角度,带动光伏板跟着太阳转,由此提高发电效率,可以增加大约10%的发电量。”

当下,平原地区高温热浪肆虐,这让城市人头疼的阳光,在这里通过一片片光伏板的“魔力”,奏响“光电”协奏曲,转变为供应大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这里,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供70万个普通家庭使用1年。

怎么“协”?

在这里,不怕光伏板“乘凉”

这片“光伏海”,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

什么是水光互补?

“光伏发电充足的时候,水电先将水存在水库中。到了用电高峰期,再将储存的水放出发电,增加发电量。这样就产生1+1>2的效益。”杨志伟说。光伏电站发电依靠阳光照射,发电量在中午达到峰值,但夜间就几乎降为零,阴天时发电功率也会降低。“比如忽然天边飘来一朵云,光伏的发电功率就会掉下来。”前方不远处,一片云朵之下,不少光伏板在其阴影下“乘起了凉”。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导致发出来的电不稳定,无法直接接入电网输送用户。

能发电但不稳,怎么解决?

柯拉光伏电站50公里外,295米高的两河口土石坝巍峨矗立在雅砻江上。两河口水电站肩负着蓄水发电与防洪调节的双重作用,电站装机300万千瓦,总库容108亿立方米,相当于770个西湖的蓄水量,为流域内新能源的稳定输出提供了关键支撑。

解决方案是:两处发电协同,让柯拉成为稳定且高质量的“智能电源”——稳定来自互补,柯拉光伏电站将发出的电输送到两河口水电站,成为两河口的虚拟机组。接着,水电站用其调节能力平抑光伏发电功率的随机性、波动性,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

高质量来自电力的“清洁度”,柯拉光伏电站于去年6月25日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这种互补的形式,形成了全新的电力输送结构。“光电消除了自身的波动性,成为一种稳定的电能,可以安全接入电网。”杨志伟说。柯拉光伏电站所在的甘孜州,光伏发电出力存在季节性差异,呈现“冬春季出力大,夏秋季出力小”的特点,与水力发电“夏季丰水期、冬季枯水期”的特点形成天然的年内互补。光伏出力和水电出力互补,实现了发电综合效益最大化。

能源利用的效率,还体现在了柯拉的细节处。

“我们的光伏板,两面都能采集太阳能。”项目现场,杨志伟指着光伏板的另一面说。背面的光伏采集主要来自草皮反射。此外,当冬天有积雪时,背面发电所带来的热量,还将进一步促进正面融雪,从而让发电效率整体提升约20%。

随着光伏技术不断发展,光伏板采集转化效率将越来越高。“理论上讲,月光都可以采集。随着光伏采集转化能力提升,我们能源的清洁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一排排光伏板整整齐齐铺列在绿色山体之间。 李强 摄

如何“奏”?

用“比特”管理“瓦特”

柯拉之巅,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如此庞大的光电转化,应该如何管理?

“我们用‘比特’管理‘瓦特’。”杨志伟说。

记者一行来到电站数字孪生3D管控中心,大屏幕上,整个电站的数字孪生模型展现在眼前。屏幕左上侧,电站发电量统计实时显示;左下侧,电站运营维护的工单完成状况一目了然。

“我在管控中心,可以通过这个屏幕,去到电站的任何角落,解决运营维护的各类问题。”杨志伟介绍,这是电站和华为一起打造的覆盖运维全流程的“智能运维驾驶舱”。

“驾驶舱”以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为数据底座,负责场站内的发电、告警数据收集,并通过离散率分析、智能IV诊断、智能融合诊断技术等,对电站进行全面诊断。

如出现状况,告警和诊断信息将上送至系统故障池,由系统对故障运维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根据优先级自动规划运维路线。管控中心通过站内导航系统,可将运维人员快速引导至故障设备。

“有时就像‘玩游戏’一样,在这张数字孪生而成的地图上排兵布阵,让运维人员更快找到出问题的地方。”他介绍,站内导航可缩短逆变器定位时间30%以上,大幅缩减运维人员走动寻找距离,降低他们在高海拔作业的风险。整体运维效率提升了50%以上。

这套系统还在不断升级。

光伏板铺列在绿色山体之间。 肖雨杨 摄

今年上半年,电站进一步部署了深度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各部件发电数据,给出包括组件损耗、低效设备损失、冰雪损失等在内的十多类发电损失。

决策者可通过数字看板直观看到电站发电损失分布,快速识别最影响发电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

在这里,光与水之间的协作也在变得更智能。“刚才提到,一片云过来,将降低电站发电效率,此时水电进行补充。如我们能提前掌握气象数据,对光功率进行预测,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电站发电效益?”杨志伟说。

智能系统将气象模型通过将数据治理和模型自更新技术相结合,开创了更为精准的辐照转功率技术。这让短期光功率预测准确度平均值达到90%以上,实现更高效的水光互补。

川观新闻丨向云端·寻路记丨柯拉之巅的“光电”协奏曲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10日

【路标名片】

雅江县素有“中国松茸之乡”“中国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大环线第一县”“茶马古道第一渡”“雅砻古渡·悬崖江城”“最美景观大道-G318中心驿站”之称。

“光”与“电”,正在成为这里的一道新“风景”。其境内,海拔4600米的扎拉托桑雪山上,一排排由光伏板组成的“光伏海”在崇山峻岭间逐光发电,与远处奔流不息的雅砻江遥相呼应,这一静一动间水光共舞,点亮山河。

8月24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来到甘孜州雅江县。

车辆行驶在扎拉托桑雪山的盘山路上,不远处,黑色长条组成的一排排光伏板,宛如镶嵌在山间的琴键,整整齐齐铺列在绿色山体之间。登上海拔4600米的山巅,一片“光伏海”豁然在眼前——这片约16平方公里的山间,200万块光伏组件镶嵌其间。

黑色长条组成的一排排光伏板,宛如镶嵌在山间的琴键。 华小峰 摄

近处更有玄机: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管理局副局长、柯拉光伏项目现场负责人杨志伟带记者走进一块平整的光伏板安装区,“你看这个支架,它叫平单轴跟踪支架,就像向日葵一样,能够主动分析识别最佳跟踪角度,带动光伏板跟着太阳转,由此提高发电效率,可以增加大约10%的发电量。”

当下,平原地区高温热浪肆虐,这让城市人头疼的阳光,在这里通过一片片光伏板的“魔力”,奏响“光电”协奏曲,转变为供应大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这里,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供70万个普通家庭使用1年。

怎么“协”?

在这里,不怕光伏板“乘凉”

这片“光伏海”,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

什么是水光互补?

“光伏发电充足的时候,水电先将水存在水库中。到了用电高峰期,再将储存的水放出发电,增加发电量。这样就产生1+1>2的效益。”杨志伟说。光伏电站发电依靠阳光照射,发电量在中午达到峰值,但夜间就几乎降为零,阴天时发电功率也会降低。“比如忽然天边飘来一朵云,光伏的发电功率就会掉下来。”前方不远处,一片云朵之下,不少光伏板在其阴影下“乘起了凉”。光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导致发出来的电不稳定,无法直接接入电网输送用户。

能发电但不稳,怎么解决?

柯拉光伏电站50公里外,295米高的两河口土石坝巍峨矗立在雅砻江上。两河口水电站肩负着蓄水发电与防洪调节的双重作用,电站装机300万千瓦,总库容108亿立方米,相当于770个西湖的蓄水量,为流域内新能源的稳定输出提供了关键支撑。

解决方案是:两处发电协同,让柯拉成为稳定且高质量的“智能电源”——稳定来自互补,柯拉光伏电站将发出的电输送到两河口水电站,成为两河口的虚拟机组。接着,水电站用其调节能力平抑光伏发电功率的随机性、波动性,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

高质量来自电力的“清洁度”,柯拉光伏电站于去年6月25日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这种互补的形式,形成了全新的电力输送结构。“光电消除了自身的波动性,成为一种稳定的电能,可以安全接入电网。”杨志伟说。柯拉光伏电站所在的甘孜州,光伏发电出力存在季节性差异,呈现“冬春季出力大,夏秋季出力小”的特点,与水力发电“夏季丰水期、冬季枯水期”的特点形成天然的年内互补。光伏出力和水电出力互补,实现了发电综合效益最大化。

能源利用的效率,还体现在了柯拉的细节处。

“我们的光伏板,两面都能采集太阳能。”项目现场,杨志伟指着光伏板的另一面说。背面的光伏采集主要来自草皮反射。此外,当冬天有积雪时,背面发电所带来的热量,还将进一步促进正面融雪,从而让发电效率整体提升约20%。

随着光伏技术不断发展,光伏板采集转化效率将越来越高。“理论上讲,月光都可以采集。随着光伏采集转化能力提升,我们能源的清洁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一排排光伏板整整齐齐铺列在绿色山体之间。 李强 摄

如何“奏”?

用“比特”管理“瓦特”

柯拉之巅,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如此庞大的光电转化,应该如何管理?

“我们用‘比特’管理‘瓦特’。”杨志伟说。

记者一行来到电站数字孪生3D管控中心,大屏幕上,整个电站的数字孪生模型展现在眼前。屏幕左上侧,电站发电量统计实时显示;左下侧,电站运营维护的工单完成状况一目了然。

“我在管控中心,可以通过这个屏幕,去到电站的任何角落,解决运营维护的各类问题。”杨志伟介绍,这是电站和华为一起打造的覆盖运维全流程的“智能运维驾驶舱”。

“驾驶舱”以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为数据底座,负责场站内的发电、告警数据收集,并通过离散率分析、智能IV诊断、智能融合诊断技术等,对电站进行全面诊断。

如出现状况,告警和诊断信息将上送至系统故障池,由系统对故障运维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根据优先级自动规划运维路线。管控中心通过站内导航系统,可将运维人员快速引导至故障设备。

“有时就像‘玩游戏’一样,在这张数字孪生而成的地图上排兵布阵,让运维人员更快找到出问题的地方。”他介绍,站内导航可缩短逆变器定位时间30%以上,大幅缩减运维人员走动寻找距离,降低他们在高海拔作业的风险。整体运维效率提升了50%以上。

这套系统还在不断升级。

光伏板铺列在绿色山体之间。 肖雨杨 摄

今年上半年,电站进一步部署了深度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各部件发电数据,给出包括组件损耗、低效设备损失、冰雪损失等在内的十多类发电损失。

决策者可通过数字看板直观看到电站发电损失分布,快速识别最影响发电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

在这里,光与水之间的协作也在变得更智能。“刚才提到,一片云过来,将降低电站发电效率,此时水电进行补充。如我们能提前掌握气象数据,对光功率进行预测,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电站发电效益?”杨志伟说。

智能系统将气象模型通过将数据治理和模型自更新技术相结合,开创了更为精准的辐照转功率技术。这让短期光功率预测准确度平均值达到90%以上,实现更高效的水光互补。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