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去年9月,我省正式启动了39个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帮扶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效,10月17日,我们《四川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
与脱贫攻坚时期的帮扶相比,托底性帮扶有了很多的变化。脱贫攻坚时期的帮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给吃给穿,修路建房,两不愁,三保障,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托底性帮扶,则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要知道,这39个欠发达县域刚刚脱贫摘帽,不仅自身财政家底薄,而且还面临经济下行和新旧动能转化的双重压力。要让他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道比几何代数微积分更难的题。
难题怎么解?在过去一年的探寻中,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要以产业帮扶为主攻方向。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才能形成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谁来解题?最佳选手当然就是国资国企。因为他们有使命、有经验、有资金、有市场,可以根据受扶地的资源禀赋,引导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向欠发达县域集聚,以成熟的产业运作能力,实现双方共赢。
近日,39个欠发达县域和85户在川央企、地方国企主要负责人在凉山布拖、昭觉等地考察了6个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产业项目,这些项目,通过科研赋能、智能化改造、全产业链运作等不同的方式,都加快了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实现了产业增产,农民增收。
经过八年的脱贫攻坚战,我们告别了贫困的历史;希望借由四年的托底性帮扶,能让他们迈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