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德阳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情况分析

  • 2011年05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2元,同比增加1895元,增长13.3%。收入水平仅次于成都和攀枝花,排第三位。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06元,同比增加1512元,增长13.5%。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主要特点是:

      一、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一)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和居民生活恢复进程的加快,企业生产效益的快速发展,公务员津补贴的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标准的提高,促使居民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207元,同比增加1171元,增长10.6%。

      (二)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鼓励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恢复正常,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恢复性增长。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1015元,同比增加107元,增长11.7%。

      (三)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

      受房地产投资收益丰厚的影响,城镇居民近年来用于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增加,住房出租收入增多。财产性收益明显提高。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83元,同比增加46元,增长19.3%。其中,人均住房出租收入77元,同比增长35.1%。

      (四)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显著增加。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530元,同比增加487元,增长12.0%。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3557元,同比增加534元,增长17.7%。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加大就业力度

      政府在灾后重建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带动就业人数增加,促进了居民工资收入的增长。同时,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受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工资上涨。

      (二)完善社会保障

      一是2010年,我市再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月人均增长10%左右。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金随着公务员津补贴的落实也相应提高,离退休教师落实绩效工资;二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扩大了城镇低保覆盖面,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兑现教师绩效工资

      随着国家工资改革制度的推进和落实,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在2009年底兑现津补贴,职工收入不断提高。2009年在我市地震极重灾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只发基本工资。2010年绵竹和什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发放津补贴,工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009年下半年,我市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与去年同期比较,2010年教师增加了绩效工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三、消费支出增长迅速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市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服务性消费增多,居民消费支出迅速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06元,同比增加1512元,增长13.5%。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六增两降”的态势。

      (一)食品支出小幅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食品支出5064元,同比增加530元,增长11.7%。主要原因一是肉禽类和蔬菜价格上涨;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类消费数量增多。
       
      (二)衣着支出平稳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485元,同比增加144元,增长10.8%。生活品质的提高导致衣着消费支出呈上涨态势。

      (三)居住支出小幅下降

      2010年,居民人均居住支出896元,同比减少9元,下降1.0%。原因是居民住房装潢支出同比减少。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略降

      2010年,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98元,同比减少17元,下降2.0%。

      (五)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85元,同比增加125元,增长19.0%。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居民保健意识增强,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增多。

      (六)交通和通讯支出迅猛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766元,同比增加438元,增长33.0%。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增多,车辆使用税费和汽油消费增多。2010年,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5辆,同比增长23.3%;人均车辆使用税费62元,同比增长51.2%;人均汽油支出129元,同比增长35.8%。在通信支出方面,人均电信费512元,同比增长15.3%。随着电脑普及和家庭上网消费增多,人均上网费133元,同比增长98.5%。

      (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356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12.5%。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迅速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556元,同比增加148元,增长36.4%。

      四、城镇居民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

      2010年,肉禽、食用油和蔬菜价格基本在高位徘徊,带动食品类价格上升,加重了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据调查,2010年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0%左右。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低,经济基础脆弱,消费弹性系数较小,化解食品、水电燃料等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能力较差,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中10%的最低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收入之比是1:7.3,收入差距明显。合理的收入差距能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应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德阳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情况分析

  • 2011年05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2元,同比增加1895元,增长13.3%。收入水平仅次于成都和攀枝花,排第三位。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06元,同比增加1512元,增长13.5%。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主要特点是:

      一、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一)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和居民生活恢复进程的加快,企业生产效益的快速发展,公务员津补贴的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标准的提高,促使居民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207元,同比增加1171元,增长10.6%。

      (二)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鼓励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恢复正常,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恢复性增长。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1015元,同比增加107元,增长11.7%。

      (三)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

      受房地产投资收益丰厚的影响,城镇居民近年来用于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增加,住房出租收入增多。财产性收益明显提高。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83元,同比增加46元,增长19.3%。其中,人均住房出租收入77元,同比增长35.1%。

      (四)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显著增加。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530元,同比增加487元,增长12.0%。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3557元,同比增加534元,增长17.7%。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加大就业力度

      政府在灾后重建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带动就业人数增加,促进了居民工资收入的增长。同时,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受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工资上涨。

      (二)完善社会保障

      一是2010年,我市再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月人均增长10%左右。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金随着公务员津补贴的落实也相应提高,离退休教师落实绩效工资;二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扩大了城镇低保覆盖面,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兑现教师绩效工资

      随着国家工资改革制度的推进和落实,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在2009年底兑现津补贴,职工收入不断提高。2009年在我市地震极重灾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只发基本工资。2010年绵竹和什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发放津补贴,工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009年下半年,我市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与去年同期比较,2010年教师增加了绩效工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三、消费支出增长迅速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市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服务性消费增多,居民消费支出迅速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06元,同比增加1512元,增长13.5%。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六增两降”的态势。

      (一)食品支出小幅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食品支出5064元,同比增加530元,增长11.7%。主要原因一是肉禽类和蔬菜价格上涨;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类消费数量增多。
       
      (二)衣着支出平稳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485元,同比增加144元,增长10.8%。生活品质的提高导致衣着消费支出呈上涨态势。

      (三)居住支出小幅下降

      2010年,居民人均居住支出896元,同比减少9元,下降1.0%。原因是居民住房装潢支出同比减少。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略降

      2010年,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98元,同比减少17元,下降2.0%。

      (五)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85元,同比增加125元,增长19.0%。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居民保健意识增强,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增多。

      (六)交通和通讯支出迅猛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766元,同比增加438元,增长33.0%。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增多,车辆使用税费和汽油消费增多。2010年,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5辆,同比增长23.3%;人均车辆使用税费62元,同比增长51.2%;人均汽油支出129元,同比增长35.8%。在通信支出方面,人均电信费512元,同比增长15.3%。随着电脑普及和家庭上网消费增多,人均上网费133元,同比增长98.5%。

      (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356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12.5%。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迅速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556元,同比增加148元,增长36.4%。

      四、城镇居民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

      2010年,肉禽、食用油和蔬菜价格基本在高位徘徊,带动食品类价格上升,加重了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据调查,2010年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0%左右。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低,经济基础脆弱,消费弹性系数较小,化解食品、水电燃料等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能力较差,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中10%的最低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收入之比是1:7.3,收入差距明显。合理的收入差距能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应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