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德阳市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900亿元,达到921.3亿元,增长14.4%。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与绵阳差距缩小1.3亿元。二、三产业均呈快速发展态势,增速均在10%以上,非农产业实现增加值768.9亿元,比重上升到82.9%;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接近500亿元,达到493亿元,比重上升到53.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
全市努力加强耕地保护,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化经营,搞好科技服务,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年粮食产量再次突破200万吨,达到202.2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增长0.8%。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散养生蓄下降,规模化养殖户增加,养殖业比较效益提高,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市出栏生猪439.1万头,增长3.4%;肉类总产量接近50万吨,达到49.7万吨,增长5.4%;禽蛋产量12.0万吨,增长6.3%。
三、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全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际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示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半壁河山,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达到1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加强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利税、利润双双过百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达到103.5亿元,增长31.0%;利税总额达到188.6亿元,增长33.2%,效益增长快于生产增长。
四、投资重点实现新突破
2010年,全市城乡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大规模的教育、卫生、政权组织等重建项目结束,投资重点向项目转变,亿元投资项目达到187个,比上年增加71个;投资额267.0亿元,增长7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3亿元,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550亿元目标。房地产发展良好,完成总投资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商品房销售额75.0亿元,较上年增长21.4%,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五、消费品市场实现新突破
2010年,全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培育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能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300亿元,达到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后,国家农机、家电下乡等惠农措施落实,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消费意愿,农村消费市场活跃。2010年,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9亿元,增长21.7%,农村消费增幅高于城市5.4个百分点,
六、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全市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发拉美、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大力培育加工贸易出口,机电、高新材料产品成为出口主力。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元,达到22.3亿美元,增长32.1%;出口额9.4亿美元,增长35.4%。加强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实际到位内资285.6亿元,增长24.5%。
七、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
2010年,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了财力资源,加上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总收入达到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9亿元,增长64.6%。财政总支出接近300亿元,达到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全市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资金,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地震灾后重建支出118.8亿元,增长16.7%。
八、金融业实现新突破
企业效益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储蓄意愿增强。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300亿元,达到1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600亿元,达到685.5亿元,增长15.4%。贷款总量规模扩大。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接近600亿元,达到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贷款较上年增加近100亿元,增加额为94.3亿元。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期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中长期贷款278.5亿元,增长58.9%。中长期贷款增长支持了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九、居民收入实现新突破
2010年,全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000元,达到16202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到6486元,增长15.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缩小,由2009年的2.54:1缩小到2010年的2.50:1,实现了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十、灾区经济实现新突破
经过两年的重建,灾区发展能力全面提升。2010年,6县(市、区)GDP增幅均达到12%以上,其中,极重灾区什邡和绵竹市GDP增幅均在17%以上,分别达到17.5%和17.3%,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极重灾区的工业生产恢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什邡、绵竹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6.6%和27.2%;什邡、绵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5.8%;什邡、绵竹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5.9%
2010年,全市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2011年,全市人民将紧抓各种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西部经济强市建设,努力争当四川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