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德阳投资分析及2011年投资建议

  • 2011年05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0年,是德阳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收官之年。德阳抓住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要部署,加快新建、改扩建进度,抓紧项目的开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顺利完成全年600亿元的政府目标。“十一五”期间,德阳全社会投资总量为1966.6亿元,是“十五期间”全市投资的4.8倍。

      德阳“十一五”投资情况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量

      (亿元)
    增速

      (%)
    总量

      (亿元)
    增速(%) 总量

      (亿元)
    增速(%) 总量

      (亿元)
    增速(%) 总量

      (亿元)
    增速(%)
    123.4 11.6 164.9 33.6 218.9 32.8 747.6 241.5 601.3 -19.6

      2010年,德阳市顺利完成政府投资目标任务,其中:高新区、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分别完成53.8亿元、93.7亿元、82.9亿元、126.4亿元、107.3亿元,除绵竹外其余各县(市、区)均顺利完成政府目标任务。 

      2010年德阳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县(市、区) 2010年投资额(亿元) 增速±% 2010年目标任务 完成任务%
    合  计 601.3 -19.6 600 100.2
    旌阳区 93.7 -14.2 80 117.1
    高新区 53.8 -10.5 49 109.8
    广汉市 82.9 -18.9 80 103.6
    什邡市 126.4 2.4 115 109.9
    绵竹市 107.3 -37.7 139 77.2
    中江县 72.2 -20.0 72 100.3
    罗江县 65.0 -27.9 65 100.0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投资总量顺利完成全年目标,增速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

      2010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210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1.3亿元,同比下降19.6%,顺利完成全年600亿元的政府目标。投资总量位列全省第6位,投资增速全年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剔除灾后农户建房投资的不可比因素,全年完成562.7亿元,同比增长17.2%。

      (二)投资结构优化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2010年,剔除灾后农户重建投资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3.1亿元、224.9亿元、324.7亿元,投资比例为2.3:40.0:57.7。随着全市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服务性民生工程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投资增加,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2010年全市服务业投资额完成324.7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达57.7%,比去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教育、卫生、基层政权等公共投资达64.4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31.3%。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扭转了德阳长期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符合全市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经济发展规律。

      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全市投资以基建、更新改造项目为主。2010年,全市基建更改投资共完成514.5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全部投资的85.6%。房地产投资完成47.0亿元,同比增19.6%;农户投资完成38.5亿元。分别占全社会投资55.0:30.8:7.8:6.4。

      (三)国有投资强力增长,亿元投资项目支撑明显

      随着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国家支持项目的开工及资金的陆续到位,国有投资比重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国有投资完成310.6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1.7%,国有投资已成为德阳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力量。

      抓大项目投资见成效,亿元大项目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亿元在建项目187个,比去年增加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0亿元,同比增长71.4%;亿元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投资项目完成额比重达到51.8%,比重比去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亿元项目投资对全市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基础实施投资继续强劲

      基础实施建设的投资对改善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德阳基础实施共完成153.5亿元,同比增长4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其中交通运输投资60.5亿元,同比增长60.5%;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46.9%;能源工业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9.1%。

      (五)房地产投资销售两旺

      2010年,由于德阳“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影响,全市房地产投资强劲。全年投资完成47.0亿元,同比增长19.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商品房销售额为75.0亿元,同比增长21.4%。形成房地产投资销售两旺的局面。

      二、投资中的主要问题

      (一)灾后重建使德阳投资基数垫高

      从上述德阳“十一五”投资情况表可以看出:地震前德阳正常的常规投资额在100-200亿元左右,2006年为123.4亿元、2007年为164.9亿元,2008年为218.9亿元,投资率分别为22.9%、25.4%和31.5%,因灾后恢复重建,2009年、2010年投资额为747.6亿元和601.3亿元,投资率分别为95.9%和65.3%,2009年、2010年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投资力度。据测算,2008-2010年三年剔除灾后重建不可比因素后,投资额分别为70.5亿元、20.3亿元和280亿元。灾后重建使近两年基数垫高到600亿元左右,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投资将回到正常的常规投资轨迹,短期的下降将不可避免。

      (二)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月度投资波动较大

      随着大规模灾后重建项目的完工,全市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259个,比去年减少888个。月度投资额出现较大波动,1月投资额58.7亿元,8月降到最低仅为30.8亿元,11月达到全年最高69.6亿元,12月又下降为34.7亿元。

      (三)工业投资减少,部分项目推进困难

      工业是德阳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投资是德阳投资的主体,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全市部分工业投资项目的实施推进受到制约,一些项目无法按期开工。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24.9亿元,同比下降13.6%,增幅比去年大幅回落。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居全省第6位,同比下降11.6%,增速居全省21位。工业投资中更改投资完成184.8亿元,同比仅增长1.8%。其中500万元以上更改投资下降2.8%,增速居全省19位。工业投资的减少,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削弱了,对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2011年投资目标完成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 省委、省政府将2011年经济工作确定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德阳市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 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奋进跨越”战略,积极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委、政府高度注重“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1年灾后重建接近尾声,因灾后重建的资金、政策优势将大为减弱,投资将向常态回归,地震前2007年德阳的投资为164.8亿元,剔除灾后重建因素,按年均30%的增速计算,德阳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611亿元。因此,2011年德阳固定资产投资要实现增长存在较大困难,加上近期银行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加息、通胀等因素导致企业投资成本增加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投资资金来源的短缺、土地供应等的制约,2011年对德阳市投资工作而言将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四、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建议

      为确保“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建党90周年献礼,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亿元。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把握好“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起或大落”,努力发挥好固定资产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围绕德阳重装基地,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有针对性的加强项目储备和项目优选工作。同时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评审筛选和效益评估工作,着重引进产业链长的资源开发项目、关联度大的产业龙头项目。   

      (二)加快重大项目核准进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对已进入前期工作的重大建设项目,尽快实现核准,尽早开工建设。各级主管部门要时刻关注所管辖项目的工程进展,督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以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积极研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财政、货币政策,完善项目协调争取机制,瞄准国家倡导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力争国家、省安排更多政府性资金支持德阳项目建设,尤其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筹集建设资金的力度,整合统筹各类资金,集中力量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顺利进行。

      (四)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和新项目的前期工作
       
      要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完成,就要做到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责任五落实。坚持一手抓在建、一手抓前期。对在建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稳中求快,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早投产;对新开工项目,尽快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环评等工作,加强协调服务,确保按时开工、及时入库;对拟开工项目,抓紧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加快完成规划、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确保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五)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提高新项目入库率

      一是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单位领导、项目单位领导都要高度重视投资统计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投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理顺投资统计关系,保证投资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按照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入库管理办法》通知精神,各县、市级各部门和项目业主要引起高度重视。发改委、经信委每月下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及发放中标通知书、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等部门的项目资料及时提供统计部门。同时发改委、经信委应督促项目业主(包括市级各部门)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新开工项目入库资料,确保新开工项目按要求及时入库,防止投资项目漏统,做到应统尽统。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德阳投资分析及2011年投资建议

  • 2011年05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0年,是德阳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收官之年。德阳抓住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要部署,加快新建、改扩建进度,抓紧项目的开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顺利完成全年600亿元的政府目标。“十一五”期间,德阳全社会投资总量为1966.6亿元,是“十五期间”全市投资的4.8倍。

      德阳“十一五”投资情况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量

      (亿元)
    增速

      (%)
    总量

      (亿元)
    增速(%) 总量

      (亿元)
    增速(%) 总量

      (亿元)
    增速(%) 总量

      (亿元)
    增速(%)
    123.4 11.6 164.9 33.6 218.9 32.8 747.6 241.5 601.3 -19.6

      2010年,德阳市顺利完成政府投资目标任务,其中:高新区、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分别完成53.8亿元、93.7亿元、82.9亿元、126.4亿元、107.3亿元,除绵竹外其余各县(市、区)均顺利完成政府目标任务。 

      2010年德阳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县(市、区) 2010年投资额(亿元) 增速±% 2010年目标任务 完成任务%
    合  计 601.3 -19.6 600 100.2
    旌阳区 93.7 -14.2 80 117.1
    高新区 53.8 -10.5 49 109.8
    广汉市 82.9 -18.9 80 103.6
    什邡市 126.4 2.4 115 109.9
    绵竹市 107.3 -37.7 139 77.2
    中江县 72.2 -20.0 72 100.3
    罗江县 65.0 -27.9 65 100.0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投资总量顺利完成全年目标,增速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

      2010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210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1.3亿元,同比下降19.6%,顺利完成全年600亿元的政府目标。投资总量位列全省第6位,投资增速全年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剔除灾后农户建房投资的不可比因素,全年完成562.7亿元,同比增长17.2%。

      (二)投资结构优化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2010年,剔除灾后农户重建投资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3.1亿元、224.9亿元、324.7亿元,投资比例为2.3:40.0:57.7。随着全市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服务性民生工程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投资增加,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2010年全市服务业投资额完成324.7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达57.7%,比去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教育、卫生、基层政权等公共投资达64.4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31.3%。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扭转了德阳长期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符合全市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经济发展规律。

      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全市投资以基建、更新改造项目为主。2010年,全市基建更改投资共完成514.5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全部投资的85.6%。房地产投资完成47.0亿元,同比增19.6%;农户投资完成38.5亿元。分别占全社会投资55.0:30.8:7.8:6.4。

      (三)国有投资强力增长,亿元投资项目支撑明显

      随着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国家支持项目的开工及资金的陆续到位,国有投资比重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国有投资完成310.6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1.7%,国有投资已成为德阳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力量。

      抓大项目投资见成效,亿元大项目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亿元在建项目187个,比去年增加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0亿元,同比增长71.4%;亿元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投资项目完成额比重达到51.8%,比重比去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亿元项目投资对全市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基础实施投资继续强劲

      基础实施建设的投资对改善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德阳基础实施共完成153.5亿元,同比增长4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其中交通运输投资60.5亿元,同比增长60.5%;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46.9%;能源工业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9.1%。

      (五)房地产投资销售两旺

      2010年,由于德阳“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影响,全市房地产投资强劲。全年投资完成47.0亿元,同比增长19.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商品房销售额为75.0亿元,同比增长21.4%。形成房地产投资销售两旺的局面。

      二、投资中的主要问题

      (一)灾后重建使德阳投资基数垫高

      从上述德阳“十一五”投资情况表可以看出:地震前德阳正常的常规投资额在100-200亿元左右,2006年为123.4亿元、2007年为164.9亿元,2008年为218.9亿元,投资率分别为22.9%、25.4%和31.5%,因灾后恢复重建,2009年、2010年投资额为747.6亿元和601.3亿元,投资率分别为95.9%和65.3%,2009年、2010年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投资力度。据测算,2008-2010年三年剔除灾后重建不可比因素后,投资额分别为70.5亿元、20.3亿元和280亿元。灾后重建使近两年基数垫高到600亿元左右,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投资将回到正常的常规投资轨迹,短期的下降将不可避免。

      (二)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月度投资波动较大

      随着大规模灾后重建项目的完工,全市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259个,比去年减少888个。月度投资额出现较大波动,1月投资额58.7亿元,8月降到最低仅为30.8亿元,11月达到全年最高69.6亿元,12月又下降为34.7亿元。

      (三)工业投资减少,部分项目推进困难

      工业是德阳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投资是德阳投资的主体,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全市部分工业投资项目的实施推进受到制约,一些项目无法按期开工。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24.9亿元,同比下降13.6%,增幅比去年大幅回落。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居全省第6位,同比下降11.6%,增速居全省21位。工业投资中更改投资完成184.8亿元,同比仅增长1.8%。其中500万元以上更改投资下降2.8%,增速居全省19位。工业投资的减少,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削弱了,对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2011年投资目标完成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 省委、省政府将2011年经济工作确定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德阳市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 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奋进跨越”战略,积极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委、政府高度注重“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1年灾后重建接近尾声,因灾后重建的资金、政策优势将大为减弱,投资将向常态回归,地震前2007年德阳的投资为164.8亿元,剔除灾后重建因素,按年均30%的增速计算,德阳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611亿元。因此,2011年德阳固定资产投资要实现增长存在较大困难,加上近期银行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加息、通胀等因素导致企业投资成本增加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投资资金来源的短缺、土地供应等的制约,2011年对德阳市投资工作而言将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四、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建议

      为确保“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建党90周年献礼,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亿元。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把握好“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起或大落”,努力发挥好固定资产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围绕德阳重装基地,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有针对性的加强项目储备和项目优选工作。同时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评审筛选和效益评估工作,着重引进产业链长的资源开发项目、关联度大的产业龙头项目。   

      (二)加快重大项目核准进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对已进入前期工作的重大建设项目,尽快实现核准,尽早开工建设。各级主管部门要时刻关注所管辖项目的工程进展,督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以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积极研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财政、货币政策,完善项目协调争取机制,瞄准国家倡导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力争国家、省安排更多政府性资金支持德阳项目建设,尤其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筹集建设资金的力度,整合统筹各类资金,集中力量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顺利进行。

      (四)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和新项目的前期工作
       
      要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完成,就要做到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责任五落实。坚持一手抓在建、一手抓前期。对在建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稳中求快,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早投产;对新开工项目,尽快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环评等工作,加强协调服务,确保按时开工、及时入库;对拟开工项目,抓紧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加快完成规划、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确保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五)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提高新项目入库率

      一是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单位领导、项目单位领导都要高度重视投资统计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投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理顺投资统计关系,保证投资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按照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入库管理办法》通知精神,各县、市级各部门和项目业主要引起高度重视。发改委、经信委每月下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及发放中标通知书、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等部门的项目资料及时提供统计部门。同时发改委、经信委应督促项目业主(包括市级各部门)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新开工项目入库资料,确保新开工项目按要求及时入库,防止投资项目漏统,做到应统尽统。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