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的重生奇迹
即将建成的京昆高速雅安至西昌石棉宰羊段。
石棉民族歌舞走进央视。
这是一座充满无限生机的山区县城。
雅安市石棉县,群山环绕,满目苍翠,大河两岸,金果飘香。然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却损失惨重,为国定重灾县。
如今,“共产党好”的心声,“扎西得勒”的祝愿,饱含着受灾群众对关爱和援助的感恩情怀;生态宜居的民房,特色鲜明的集镇,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安全舒适的教室,设施齐备的医院,实现了山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宽阔畅通的道路,现代化气息的工厂,承载起石棉跨越发展的梦想。
历经1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12万棉城人民在自强和感恩中,科学抗灾,科学重建,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诗篇。
坚强意志 在危难中奋起
3年前,两次灾难突袭石棉。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如同一只凶猛的野兽,一口咬住了龙门山断裂带“尾巴”上的石棉;6月18日,突如其来的石棉麂子坪地震更是给原本就惨重的灾情雪上加霜。据统计,两次地震共造成石棉7万余人受灾,30422间民房受损,5953间农房垮塌,基础设施大面积受损,58所学校、21个卫生医疗机构严重受损,76户工业企业受灾,引发地质灾害8处、隐患点200余处,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
灾难来临,石棉沉着应对,快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让每一位受灾群众及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面对危险,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始终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和战斗堡垒。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组织。抗震救灾中,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分队、志愿者服务队……一张张面孔在红旗的映照下更加坚毅,一双双大手在红旗的指引下更加有力。王秋明,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铮铮誓言;苟定超,一名残疾运动员,把灾区人民的不屈精神带进了残奥会和亚洲残运会的赛场,为祖国增光。
石棉县在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在港、澳、台同胞的无私援助下,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民生优先 在重建中崛起
震后第7天,石棉确立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强化质量”的重建原则,吹响了永久性住房重建的号角。
石棉县是多民族杂居县。中高山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抗灾自救能力极其脆弱。如果在冬天来临之前,不建好新房,严寒不仅会袭击受灾群众,而且农房重建只能拖到来年。
“不能让任何一名受灾群众挨饿受冻!”救灾帐篷、临时过渡房、救灾物资等紧急运往灾区的各个临时集中安置点,医务人员穿梭在灾区,开展医疗救治、环境消杀、疫病防控。
建材紧张,统一调度;没有公路,人背马驮;资金紧缺,多方筹措……农房重建中,石棉优先满足中高山受灾群众。3年重建,4615户农房全部喜迁新居、15586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部完工、1566处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全部完成、7274户城镇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全部完毕。
灾后恢复重建,石棉县以无所畏惧、无往不胜的红色传统,绘就了一幅幅生态与发展共存、和谐与民生共荣的美丽画卷:一座座新学校安全别致、一所所具有先进设备的医疗机构遍及城乡、一个个乡村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进乡入村,人们尽享统筹城乡、科学重建的丰硕成果。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一个以西部清洁能源基地为依托、产值过百亿元的生态环保工业园区正在崛起;以黄果柑、枇杷为特色的百里金果长廊已初步建成;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08年10月,石棉县境内的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成为四川地震灾区首个投产发电的大型水电站。
2009年4月,全球首只异地放归自然的野生大熊猫“泸欣”重回山林。
2010年3月,石棉60多名汉、藏、彝各族群众,走进中央电视台,展示灾区各族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灾区群众的感恩情怀。
2011年3月,首届中国黄果柑文化节在石棉开幕。全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
枢纽建设 在发展中跨越
3年灾后恢复重建,3年奋进跨越。
3年后的今天,是雅安的“开放推进年”,也是石棉为 “十二五”谋篇布局、“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台阶、上轨道,初见成效”的关键年。
思路决定出路。石棉县立足县情,提出巩固壮大水电优势产业,建成西部清洁能源基地。2010年底,石棉县已建成电站249座,总装机272.93万千瓦,与震前相比,净增装机128万千瓦;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总变电容量146.3万千伏安,基本形成以500千伏输变线为中心、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为支撑、35千伏和10千伏配网为基础的电力网络体系。
石棉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改造提升锌、硅、黄磷等传统产业,建成电冶结合的特色载能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化成箔、重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的“1+2”工业发展战略,以百亿元园区为目标加快工业发展,推进“电冶结合”的特色工业转型升级。2010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1.53亿元,与震前相比,增长159.6%;工业园区产值达到27.9亿元,与震前相比,增长136.44%。
灾后恢复重建,为石棉县加速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融入成都、依托攀西、链接康藏、辐射周边”的总体构想,围绕建设四川省山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建设川西交通枢纽次中心、川西物流次中心、区域商贸和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一极三中心”发展新思路,石棉大力推进物流、城市、电力等枢纽建设,着力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建设,着力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努力打造“宜居石棉、畅通石棉、生态石棉、和谐石棉、平安石棉、文明石棉”。
近年来,石棉县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升级转型,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打造红色安顺场、栗子坪绿色生态旅游和大渡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等重要的旅游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9年,石棉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0年,石棉被评为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顺利接受了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检查验收,入围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石棉县委宣传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