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锅盔大王”搬进新铺迎游客

  • 2011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字体:
  •   [映秀镇]

      早上8时,映秀镇秀坪路开始热闹起来。高泽云夫妇在灶前忙得打转,金灿灿的锅盔陆续出炉,化作路人手中的一股温热,空气中的一缕香味。

      算起来,这对夫妇在映秀卖锅盔已经20余年。眼前的这座小镇,从昔日繁荣到支离破碎,从尘土四起到焕发新颜,他们亲历了每一丝变化。

      3年,高泽云夫妇不仅重新住进了宽敞的新居,他们的锅盔店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震后一周年

      重回映秀 “锅盔大王”废墟上做生意


      映秀新城还未成形,镇上居民几乎都还在都江堰过渡,除去轰鸣的机械声,这里只能用清静来形容。

      清晨6时,映秀镇,老街村。高泽云利索地跨上有斑驳锈迹的红色电动三轮车,回头看身后的妻子陈燕,待妻子在三轮车货筐坐稳后发动。向南,映秀新城的秀坪路上,有他们本月才进驻的新店铺。白墙面,红窗框,玻璃窗上贴着醒目的“高锅盔”。熟悉映秀的人都知道,这3个字,是这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高锅盔”究竟开了多少年,陈燕已算不清楚。“只记得我和老高还在耍朋友的时候,就建起了招牌。”如今,他们的大儿子已经21岁。

      地震前,“高锅盔”开在映秀街上,店铺离映秀小学近,每天光是给学校食堂供应,就能卖出几百个,高泽云夫妻是当地不折不扣的“锅盔大王”。震后,高泽云一家迁往成都郫县过渡。

      “5·12一周年”刚过,高泽云夫妇成了最先回城做生意的人,他们仅凭一台带灶的手推车开了张,摊点设在漩口中学遗址旁。

      站在小镇的“心脏地带”抬头看,2009年建设中的映秀镇收于眼底:映秀新城还未成形,小镇四处是呛人的建设尘埃,镇上居民几乎都还在都江堰过渡,除去轰鸣的机械声,这里只能用清静来形容。来往的顾客,都是东莞援建的施工人员。

      震后二周年

      迁进“新家”锅盔铺子变大了


      站在店铺门口看映秀新城,现在不仅高锅盔开了张,眨眼间,小吃、面馆、中餐店,接二连三冒出来。

      由于要配合新城施工,高泽云夫妇先后换了不下10次摊位。“有家店面就好了。”他们期盼着。

      今年春节前,映秀镇以全新面貌示人,本地居民陆续迁回住进新居。高泽云夫妇第一时间在秀坪路租下一间一楼的店面,4月,“高锅盔”终于结束“流浪”。店铺有两大间房,两个灶,6张桌。“铺头大了,光是卖锅盔,太单调。”高泽云盘算着,于是腾出一个灶做肥肠粉,搭配面条、抄手、凉粉一起卖。

      站在店铺门口看映秀新城,高泽云夫妇说,现在不仅高锅盔一家开了张,眨眼间,小吃、面馆、中餐店,接二连三冒出来——这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

      打造旅游温情小镇带动产业升级


      这里变成了十足的人气小镇,源源不断涌入的游人,像上了发条的齿轮,分分秒秒都在带动着本地居民的生意。

      灾后重建中,映秀重点发展旅游业,如今,全国各地牌照的旅游车、私家车随处可见,将这里变成十足的人气小镇。源源不断涌入的游人,像上了发条的齿轮,分分秒秒都在带动本地居民的生意。

      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孙小飞介绍,震后,映秀确定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旅游温情小镇”。孙小飞说,映秀要长远发展,必须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凸显羌藏文化民俗,将映秀镇建成融体验、教育为一体的川西北风情旅游名镇。利用旅游为老百姓增收,在集镇中,所有房屋一楼全部设计为商铺,做到“家家有商铺,户户能增收”。(记者房欣)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锅盔大王”搬进新铺迎游客

  • 2011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映秀镇]

      早上8时,映秀镇秀坪路开始热闹起来。高泽云夫妇在灶前忙得打转,金灿灿的锅盔陆续出炉,化作路人手中的一股温热,空气中的一缕香味。

      算起来,这对夫妇在映秀卖锅盔已经20余年。眼前的这座小镇,从昔日繁荣到支离破碎,从尘土四起到焕发新颜,他们亲历了每一丝变化。

      3年,高泽云夫妇不仅重新住进了宽敞的新居,他们的锅盔店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震后一周年

      重回映秀 “锅盔大王”废墟上做生意


      映秀新城还未成形,镇上居民几乎都还在都江堰过渡,除去轰鸣的机械声,这里只能用清静来形容。

      清晨6时,映秀镇,老街村。高泽云利索地跨上有斑驳锈迹的红色电动三轮车,回头看身后的妻子陈燕,待妻子在三轮车货筐坐稳后发动。向南,映秀新城的秀坪路上,有他们本月才进驻的新店铺。白墙面,红窗框,玻璃窗上贴着醒目的“高锅盔”。熟悉映秀的人都知道,这3个字,是这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高锅盔”究竟开了多少年,陈燕已算不清楚。“只记得我和老高还在耍朋友的时候,就建起了招牌。”如今,他们的大儿子已经21岁。

      地震前,“高锅盔”开在映秀街上,店铺离映秀小学近,每天光是给学校食堂供应,就能卖出几百个,高泽云夫妻是当地不折不扣的“锅盔大王”。震后,高泽云一家迁往成都郫县过渡。

      “5·12一周年”刚过,高泽云夫妇成了最先回城做生意的人,他们仅凭一台带灶的手推车开了张,摊点设在漩口中学遗址旁。

      站在小镇的“心脏地带”抬头看,2009年建设中的映秀镇收于眼底:映秀新城还未成形,小镇四处是呛人的建设尘埃,镇上居民几乎都还在都江堰过渡,除去轰鸣的机械声,这里只能用清静来形容。来往的顾客,都是东莞援建的施工人员。

      震后二周年

      迁进“新家”锅盔铺子变大了


      站在店铺门口看映秀新城,现在不仅高锅盔开了张,眨眼间,小吃、面馆、中餐店,接二连三冒出来。

      由于要配合新城施工,高泽云夫妇先后换了不下10次摊位。“有家店面就好了。”他们期盼着。

      今年春节前,映秀镇以全新面貌示人,本地居民陆续迁回住进新居。高泽云夫妇第一时间在秀坪路租下一间一楼的店面,4月,“高锅盔”终于结束“流浪”。店铺有两大间房,两个灶,6张桌。“铺头大了,光是卖锅盔,太单调。”高泽云盘算着,于是腾出一个灶做肥肠粉,搭配面条、抄手、凉粉一起卖。

      站在店铺门口看映秀新城,高泽云夫妇说,现在不仅高锅盔一家开了张,眨眼间,小吃、面馆、中餐店,接二连三冒出来——这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

      打造旅游温情小镇带动产业升级


      这里变成了十足的人气小镇,源源不断涌入的游人,像上了发条的齿轮,分分秒秒都在带动着本地居民的生意。

      灾后重建中,映秀重点发展旅游业,如今,全国各地牌照的旅游车、私家车随处可见,将这里变成十足的人气小镇。源源不断涌入的游人,像上了发条的齿轮,分分秒秒都在带动本地居民的生意。

      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孙小飞介绍,震后,映秀确定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旅游温情小镇”。孙小飞说,映秀要长远发展,必须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凸显羌藏文化民俗,将映秀镇建成融体验、教育为一体的川西北风情旅游名镇。利用旅游为老百姓增收,在集镇中,所有房屋一楼全部设计为商铺,做到“家家有商铺,户户能增收”。(记者房欣)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