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新汉源

  • 2011年05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汉源新县城。衡昌辉 摄

    重建的乡镇美丽如画。



      灾后3年,汉源这片曾经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经恢复了生机:荒山上崛起一座新城,一个个重建的小集镇街巷整齐、房舍一新,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工程焕然一新……

      灾后3年,地震给汉源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成为过去,一道道伤痕已经愈合,汉源人那一张张笑脸重新绽开。

      汉源已涅槃重生!

      统筹兼顾,共同克难奋进

      汉源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两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之一。

      汉源与其他灾区相比情况更为特殊。地震发生时,正当国家“十五”重点工程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汉源灾区重建和库区建设任务重叠,工作压力前所未有。

      自2008年10月起,在两年时间内要基本完成原定3年的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跨越战等“三大战役”在同一时间展开,量大面宽。加之工程建设难度超常,在交通和运输等条件较差、地质条件复杂、资金缺口巨大、建筑材料短缺的情况下,按照进度要求,每天需建成住房5480平方米,这在汉源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面对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聚集、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雅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源县委、县政府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确定了“内外统筹、远近结合、点面兼顾”的工作原则,明确了“统筹兼顾,政策叠加,以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库区移民安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动员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力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

      湖北援建,书写鄂汉情深

      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湖北省对口支援汉源灾后恢复重建。

      第一时间,湖北援建大军进驻汉源。鄂汉情深,他们心系灾区倾情援建。

      避险救灾阶段,湖北省援建队伍风餐露宿,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提前完成活动板房的搭建任务。随即,迅速启动援建的116个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卫生、旅游、农业技术、科技服务等10大智力技术支援项目,总投资21.15亿元。

      三年的援建任务两年完成。为了让汉源灾区人民早日受益,湖北援建人员不辱使命,不懈努力,15个对口援建市州与时间赛跑,一个又一个的援建工程相继交付使用。

      2010年6月25日,短短两年的时间,湖北援建汉源项目整体移交,走在了各援建省市前列,完成了他们肩负的使命。与此同时,汉源县与湖北省的长效合作顺利开启。湖北省在给予汉源灾区物质援助的同时,援建形成的 “湖北模式”、“湖北速度”、“湖北特色”、“湖北形象”和科学态度、责任意识、高尚品格、援建精神,渗透到汉源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成为灾区人民的宝贵财富,激励着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开创美好新生活、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动力和勇气。

      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

      汉源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达538个,总投资116.1458亿元,包括城乡住房建设、市政设施恢复重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防灾减灾和生态恢复建设等8个方面。

      艰苦奋斗,挑战极限,背水一战,佳音不断传出。按照三年重建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汉源一方面要保证在2009年10月下旬瀑布沟水电站按期下闸蓄水发电,一方面需要在1年半的时间里完成新县城253万平方米、农村150万平方米的房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汉源县委、县政府动员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统筹安排、快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移民安置各项工作。

      招投标管理创新机制。采取招投标“双报名”制,争取省、市批准同意对受灾群众安置的关键性、控制性项目按照“程序不减、时间缩短”的原则,实行自行公开招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保障建材供应。成立建材特供保障领导小组,强化建材组织保障和统筹协调。通过电价优惠、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建材生产企业挖掘潜能、扩大产能。以较低的价格集中采购100万吨水泥、10万吨钢、1.96亿匹机砖,对瀑布沟水电站蓄水淹没砂石进行转场储备230余万立方米,有效满足了建材的需求量。

      保证质量监管。汉源县对重建工程实行县级领导联系、现场代表驻点、技术人员监督等制度,同时还聘请中介机构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评估,24小时全天坚守、及时督办相关问题,彻底整改质量安全隐患,促进工程又好又快推进。

      突出民生,保障优先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汉源县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注重科学重建,坚持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重大产业“4个优先”,抓好灾后恢复重建与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个结合”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思路。

      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涉及民生的项目最多,占总项目82.3%;资金量最大,占总投资73.95%;进度最快,城乡住房、电力、农业重建全面完成,教育、卫生重建接近尾声。灾后恢复重建已成为惠及全县人民群众的大好事、大实事。

      3年来,汉源县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10处,安装输配水主管580.3公里,总投资2143.63万元,解决了8.8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3年来,汉源县共重建学校78所,建筑面积296837平方米,其中原址整体重建16所,部分重建 38所,异地重建18所,加固维修6所,加固维修面积3350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68473.35万元。

      3年来,汉源共建成乡镇卫生院32所,建筑面积63756平方米,总投资17362万元,解决了25万人就医问题。

      3年来,汉源共复建农村公路243.4公里,投资29677万元,解决了6.4万人出行难问题。

      ……

      为了保证灾区、库区群众能够真正安居乐业,汉源县还注重产业重建,加大对群众后期扶持的力度,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初步形成了“东部林牧矿电,南北生态农林,园区精品工业,沿河观光旅游”的产业布局,为汉源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阳光、湖水、花海、灾区群众绽开的笑脸,印证了新汉源美好的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重生后的汉源一定会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汉源县委宣传部 文/图)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涅槃重生新汉源

  • 2011年05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汉源新县城。衡昌辉 摄

    重建的乡镇美丽如画。



      灾后3年,汉源这片曾经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经恢复了生机:荒山上崛起一座新城,一个个重建的小集镇街巷整齐、房舍一新,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工程焕然一新……

      灾后3年,地震给汉源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成为过去,一道道伤痕已经愈合,汉源人那一张张笑脸重新绽开。

      汉源已涅槃重生!

      统筹兼顾,共同克难奋进

      汉源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两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之一。

      汉源与其他灾区相比情况更为特殊。地震发生时,正当国家“十五”重点工程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汉源灾区重建和库区建设任务重叠,工作压力前所未有。

      自2008年10月起,在两年时间内要基本完成原定3年的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跨越战等“三大战役”在同一时间展开,量大面宽。加之工程建设难度超常,在交通和运输等条件较差、地质条件复杂、资金缺口巨大、建筑材料短缺的情况下,按照进度要求,每天需建成住房5480平方米,这在汉源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面对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聚集、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雅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源县委、县政府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确定了“内外统筹、远近结合、点面兼顾”的工作原则,明确了“统筹兼顾,政策叠加,以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库区移民安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动员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力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

      湖北援建,书写鄂汉情深

      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湖北省对口支援汉源灾后恢复重建。

      第一时间,湖北援建大军进驻汉源。鄂汉情深,他们心系灾区倾情援建。

      避险救灾阶段,湖北省援建队伍风餐露宿,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提前完成活动板房的搭建任务。随即,迅速启动援建的116个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卫生、旅游、农业技术、科技服务等10大智力技术支援项目,总投资21.15亿元。

      三年的援建任务两年完成。为了让汉源灾区人民早日受益,湖北援建人员不辱使命,不懈努力,15个对口援建市州与时间赛跑,一个又一个的援建工程相继交付使用。

      2010年6月25日,短短两年的时间,湖北援建汉源项目整体移交,走在了各援建省市前列,完成了他们肩负的使命。与此同时,汉源县与湖北省的长效合作顺利开启。湖北省在给予汉源灾区物质援助的同时,援建形成的 “湖北模式”、“湖北速度”、“湖北特色”、“湖北形象”和科学态度、责任意识、高尚品格、援建精神,渗透到汉源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成为灾区人民的宝贵财富,激励着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开创美好新生活、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动力和勇气。

      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

      汉源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达538个,总投资116.1458亿元,包括城乡住房建设、市政设施恢复重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防灾减灾和生态恢复建设等8个方面。

      艰苦奋斗,挑战极限,背水一战,佳音不断传出。按照三年重建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汉源一方面要保证在2009年10月下旬瀑布沟水电站按期下闸蓄水发电,一方面需要在1年半的时间里完成新县城253万平方米、农村150万平方米的房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汉源县委、县政府动员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统筹安排、快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移民安置各项工作。

      招投标管理创新机制。采取招投标“双报名”制,争取省、市批准同意对受灾群众安置的关键性、控制性项目按照“程序不减、时间缩短”的原则,实行自行公开招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保障建材供应。成立建材特供保障领导小组,强化建材组织保障和统筹协调。通过电价优惠、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建材生产企业挖掘潜能、扩大产能。以较低的价格集中采购100万吨水泥、10万吨钢、1.96亿匹机砖,对瀑布沟水电站蓄水淹没砂石进行转场储备230余万立方米,有效满足了建材的需求量。

      保证质量监管。汉源县对重建工程实行县级领导联系、现场代表驻点、技术人员监督等制度,同时还聘请中介机构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评估,24小时全天坚守、及时督办相关问题,彻底整改质量安全隐患,促进工程又好又快推进。

      突出民生,保障优先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汉源县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注重科学重建,坚持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重大产业“4个优先”,抓好灾后恢复重建与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个结合”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思路。

      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涉及民生的项目最多,占总项目82.3%;资金量最大,占总投资73.95%;进度最快,城乡住房、电力、农业重建全面完成,教育、卫生重建接近尾声。灾后恢复重建已成为惠及全县人民群众的大好事、大实事。

      3年来,汉源县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10处,安装输配水主管580.3公里,总投资2143.63万元,解决了8.8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3年来,汉源县共重建学校78所,建筑面积296837平方米,其中原址整体重建16所,部分重建 38所,异地重建18所,加固维修6所,加固维修面积3350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68473.35万元。

      3年来,汉源共建成乡镇卫生院32所,建筑面积63756平方米,总投资17362万元,解决了25万人就医问题。

      3年来,汉源共复建农村公路243.4公里,投资29677万元,解决了6.4万人出行难问题。

      ……

      为了保证灾区、库区群众能够真正安居乐业,汉源县还注重产业重建,加大对群众后期扶持的力度,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初步形成了“东部林牧矿电,南北生态农林,园区精品工业,沿河观光旅游”的产业布局,为汉源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阳光、湖水、花海、灾区群众绽开的笑脸,印证了新汉源美好的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重生后的汉源一定会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汉源县委宣传部 文/图)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