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舞“北大门”
青川县白龙湖上崛起的木鱼镇。
从废墟上崛起的青川县城一派生机。记者 吴传明 摄
这里,是被称为四川盆地“北大门”的广元。
站在城中凤凰楼远眺。向北:广陕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通车已经进入最后“倒计时”;向西:市经济开发区、川浙合作产业园、军民产业园车来车往,一派忙碌景象;向南:绿树青山中,一座座川北民居风格小楼如点点繁星,点缀群山……
站在凤凰楼回望,3年前沉淀的悲伤仍不时浮现脑海。汶川特大地震,使广元市7县区全部成为地震重灾区,青川县成为极重灾县,全市4850人罹难,26.3万人受伤,148.3万人痛失家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元。
面对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广元崛起危难,感恩奋进,全力以赴抗击灾难:抢险救人、安置受灾群众、抢通保通、恢复生产、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范、社会秩序维护、宣传动员……一场场硬仗漂亮收官。
怎能忘记?震后,广元共从废墟和困境中搜救生还者3274人。在地震发生174小时后,仍有被困人员被救出险境。
怎能忘记?震后3年,在浙江、黑龙江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鼎力援助下,广元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截至2011年3月31日,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6305个重建项目已开工6293个、开工率99.81%;完工5881个、完工率93.28%,完成投资1134.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2.76%。
怎能忘记?这个原本是寻常时间刻度下的寻常3年,竟变得如此不同寻常。3年来,广元不仅“原地起立”,更“发展起跳”,如一面红旗,在四川“北大门”上迎风飘扬。
让我们再一次站在凤凰楼远眺:我们不仅看到了把“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大红标语挂在房檐的李玉明,更看到了千千万万的广元人自立自强、坚强坚韧、崛起危难;不仅看到了高唱感恩歌曲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合唱团,更看到了在坚信 “实现灾区振兴发展就是最好的感恩”的广元全市,规划建设整体性提高、民生事业突破性进步、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结构性优化、城乡面貌历史性巨变。
又一个5月,暖风拂面,旗舞“北大门”!
先民生
城乡居民居有其所
一个名叫枣树村的地方,曾经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这是两条标语的诞生地。
震后,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重的村庄之一,然而,枣树村人并没有被灾难吓倒,一边自己动手建新家,一边高喊——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其实,这又何止是枣树村人的气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指挥下,广元全市广大受灾群众无所畏惧,树立起不胜不休的坚定信心。震后,冒着频繁的余震,广元灾后恢复重建稳步推进。这里,是全省第一个农房重建现场会的召开地。
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取得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广元人还记得,每逢节假日,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就会带头帮受灾农户搬砖运瓦,搭建新房。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元市迅速掀起干部帮村帮户热潮。“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当地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的真实写照。
震后,广元还安排36名市级领导、114个市级部门3000余名干部对72个重灾乡镇的730个重点贫困村、地震返贫村和4436户特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
面对规模空前的农房建设任务,当地按照“政府与群众两方联动、过渡和永久两步合一”的思路,探索出了“单户独建、联户共建、统规统建、自主建设”等群众接受的建设机制,集中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战役、秋季决战”三大农房重建战役。
2009年底,广元4436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重建完成,创造出以“马口样板”为代表的贫困村灾后重建的“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全面推广。2010年春节前,广元19.96万户重建农房全部完工。
与此同时,广元还探索出“群众自主建、业主联合建、统筹还房建、单位组织建、政府组织建”等城镇住房重建模式,强力开展“三个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截至2010年12月底,广元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比目标任务多完成2098套,建设速度位居全省第一。三年间,广元68.5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24.5万户喜迁新居。
大产业
科学发展促进全面振兴
2010年4月28日,剑门关重新开关。
震后,广元全市建成剑门关这样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3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数量跃居全省第二。全市共完成29个旅游灾后重建项目,“5·12”特大地震后全省首个地震遗址公园在东河口诞生,旅游灾后恢复重建走在全省前列。
广元旅游壮志凌云:到2015年,基本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全市旅游总收入要冲击120亿元目标,年均增长30%左右。
旅游业只是缩影。过去3年,广元工业重建、农业重建加速推进。目前,随着2423个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项目的加快推进,广元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农业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农业恢复面达100%。在全省率先启动“助农增收还贷行动”,全市农房重建已还贷18.65亿元。
工业历来是广元产业发展的 “短腿”。今年一季度,广元工业却创造了这样的成绩: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6%,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6%,增速列全省前列。
速度来自恢复。恢复重建中,当地重点扶持蓉成制药等18家发展势头好、就业岗位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恢复面已达91%。
速度来自引入。2008年8月12日,投资近20亿元的广元海螺水泥项目在朝天大巴口建材工业园区开工,这是震后全省引进的首个超十亿元工业项目——2010年,朝天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3.46亿元,前者贡献近半。
速度来自合作。借力对口援建,川浙(江)合作产业园、川黑(龙江)合作产业园相继落户,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医药工业园以及各县区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广元以对口援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长效合作机制。目前,已分别与温州等4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合作协议,与嘉兴等5市签订了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杭州等5市签订了旅游营销合作协议……广元与各方,在人才交流、产业转移、双向旅游、智力帮扶、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速度更来自创新。产业后发之地的广元,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留下广元碳交易身影。2011年4月12日,我省首个“碳交所”——广元环境交易所成立,在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广元又迈出一大步。
强基础
“川北门户”更高更阔
路断、桥塌、通讯中断……
汶川特大地震,让“川北门户”出入受阻。
灾后恢复重建如何把“北大门”竖得更高更阔?
成为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震后,广元交通重新定位。
水路:《广元港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审查,到2015年,嘉陵江500吨级船舶1000吨级船队可从广元沿嘉陵江进入长江水系直至上海,广元将建成“千里嘉陵第一港口”;
空路:停航5年的广元机场复航,“空中走廊”再次被打开,直抵北京、杭州和广州;
陆路: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1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898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另外,兰渝铁路和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开工,广巴铁路扩能及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全面恢复。
在更大坐标中审视广元区域位置,广元次级枢纽规划同样锁定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加快构建以广元站、广元西站为中心,宝(鸡)成(都)铁路、兰(州)渝(重庆)铁路、西(安)成(都)客专和广(元)乐(坝)铁路为骨架的广元铁路地区枢纽建设。
与此同时,一批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灾后三年,广元175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开工98.86%、完工90.29%。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6.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884公里,受损电力、通讯设施全面恢复。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市城乡集镇展现新面貌。
大事记
2008年11月12日
全省首个地震遗址公园东河口开园
2009年4月23日
青川县城重建全面启动
2009年底
广元4436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重建完成
2010年春节前
广元19.96万户重建农房全部完工
2010年4月28日
剑门关景区重新开关
2010年8月3日
《广元港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至2010年12月底
广元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比目标任务多完成2098套,建设速度位居全省第一。3年间,广元68.5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24.5万户喜迁新居。
2011年4月12日
全省首个“碳交所”落户广元
数字
截至2011年3月31日
广元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6305个重建项目
已开工6293个开工率99.81%完工5881个完工率93.28%完成投资1134.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2.76%
(记者 徐凯 记者 尹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