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建市十年资阳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一)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资阳作为丘陵地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4.5%,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突出。建市十年来,资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带领资阳农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现代畜牧业、特色农业,推广科学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十年间全市经济有序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09年资阳农民人均纯收入4803元,比1999年增加3019元,增长169.2%,年均增长10.4%。
1.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资阳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畜牧经济和劳务经济为重点产业,推进农民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十年间,资阳市通过各种职能机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努力化解人均耕地少,种养殖业人均产出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通过劳务输出才能获得更大收益的矛盾,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到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本地的二、三产业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工资性收入得以快速增长。2009年,资阳市培训农村劳动力8.5万人,劳务开发输出与转移人数达到150.6万人,签订劳动合同人数66.4万人。2009年资阳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72元,比1999年增加1457元,增长3.5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7.3万人
2.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资阳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业,生猪、粮食、蔬菜、水果收入。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资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不懈立足现代畜牧业,深入推进农村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发展科学种植模式,大力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突出发展特色水果生产、销售、休闲旅游一条龙,借助十年来种植业产品价格稳步增长的东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460元,比1999年增加1192元,增长94%,年均递增6.9%。
3.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
建市十年间,资阳实行了取消农业税,增加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粮食直接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同时,外出务工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带回现金也逐步增多,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290元,比1999年增加204元,增长2.4倍,年均增长12.9%。
(二)收入增长明显提速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资阳市广大农民辛勤劳动,科学发展种养殖业,劳务输出全国开花,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建市十年间农民收入增额超过了建市前十年增额的1.3倍,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增加对收入增长贡献最大。
1.建市十年农民收入增额超过建市前十年的增额的1.3倍
建市前10年间,资阳农民收入从1989年的482元提高到1999年的1784元,10年仅增加1302元,年均增加130元。建市后的十年间,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3元,10年增加3019元,年均增加302元,超过建市前10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额的1.3倍。
2.建市十年间后五年农民收入增额超过前五年的1.4倍
建市十年间,由于资阳市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后五年收入增长呈现加速的态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99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资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1784元提高到2004年的2681元,增加897元,增长50.3%,年均增加90元,年均增长8.5%。2004年到2009年的五年间资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22元,增长79.1%,年均增加212元,年均增长12.4%。建市十年间后五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额超过前五年的1.4倍,增幅比前五年高29.1个百分点,年均收入增速较前五年快3.9个百分点。
3.建市十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对收入增长贡献最大
建市十年间,资阳市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从业技能不断提高,2009年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比重达到64.9%,比1999年提高6个百分点,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的提高,带动了工资性收入的成倍增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2009年资阳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72元,比1999年增加1457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16.3%。工资性收入增额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3%。此外,2009年资阳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分别达到2586元和290元,比1999年增加1318元和204元,二者增额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和6.8%。
(三)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建市十年来资阳市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23.3: 71.1: 4.8: 0.8变化为2009年的39:53.8:1.1:6.1。
1.工资性收入增加是改变农民收入结构的主要动力
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改变了资阳农民的收入结构,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中现金性纯收入的比重,提高了农民家庭的购买能力。2009年资阳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72元,建市十年间,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6.3%,比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高5.9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9%,比1996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资阳市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
2.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收入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在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的影响下,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资阳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3.8%,比1996年下降了17.3个百分点,但仍占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建市十年,资阳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年均增长6.9%,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人均拥有金融资产大幅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资阳市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资阳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日子过得更加殷实,农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农民投资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具体体现在银行存款余额增加,农民手存现金增多,投入资本市场投资股票债券的资金增多。2009年资阳市农民人均拥有金融资产3481元,比1999年增加2441元,增长1.3倍。其中,人均存款余额达到3168元,比1999年增加2704元,增长4.8倍。受资本市场利好推动,部分农民将富余资金用于投资。2009年资阳农民人均其他金融资产62元,与建市前相比,实现了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二、建市十年资阳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是资阳农民的理想和追求。建市十年来,由于资阳市农民收入较快增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在取消农业税、实施农村养老、医疗方面改革的措施,极大增强了农民敢于消费的信心。对家电的补贴促进了农民向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追赶,建市十年资阳农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食品消费质量提高,住房更加宽敞,大量新型耐用消费品进入农家。
(一)食品消费质量提高
建市十年来,资阳农民从传统的食物结构逐渐向现代食物结构转变,营养状况不断改善,膳食结构更加优化,现金消费和在外饮食大幅度提高。2009年资阳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653元,比1999年增加908元,增长121.9%。
(二)住房更加宽敞舒适
建市十年来,资阳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居住环境、配套设施逐步向城镇居民靠拢。2009年资阳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11元,比1999年增加100元,增长90%。人均住房面积由1999年的26.7平方米提高到39平方米。
(三)大量新型耐用消费品进入资阳农民家中
由于资阳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家中的耐用消费品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型耐用消费品也开始在农户家庭中普及。2009年资阳市农民每百户彩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分别达到97台、26台和66台,分别比1999年增加86台、18台和62台,增长7.8倍、18倍和15.5倍。汽车、移动电话、影碟机、热水器、空调、电脑等新型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2009年每百户拥有量达到2部、87台、38台、8台、2台和3台。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