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 四川交出温暖答卷

  • 2022年10月11日 0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21年5月25日,四川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


    2015年9月,四川残疾人艺术团歌手与歌唱家廖昌永在四川省政府承办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上共同演唱主题歌。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凉山肢体残疾人舒发军和乡亲们成立芒果专业合作社,带动1000余户农民种植芒果,脱贫致富。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康复师正在对偏瘫残疾人进行悬吊训练。


    6次校学习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凭借优异的本科成绩,被亲切地称为“凳子姑娘”的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黄欢成功保研至本校。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我省有622.3万残疾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个群体,我省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

    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全省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无障碍出行和文化生活等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省残疾人事业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

    【故事一】

    弯下的是脊柱,挺起的是脊梁。“我一直有一个信念:活着,不能靠泪水博得同情,要靠汗水赢得掌声。脊柱虽弯,但我的脊梁不会弯。”这是四川达州碗厂沟村残疾人刘后浪说过的一句话。因疾病造成脊柱严重弯曲致残后,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等部门热情帮助,为他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凭着一股坚定信念、靠着一份勤奋努力,他走上了创业致富路,如今已成为养殖致富带头人,年纯收入达30余万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全省公共服务规划等总体规划布局。

    10年来,我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助残脱贫的长效机制;发挥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合力,从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托养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帮扶,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制度,实施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项目,落实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政策。

    10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投入资金达300亿元以上,为48万人次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补贴,帮扶50.6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鲜活实践。从拉开脱贫攻坚序幕,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残疾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2021年开始,我省着力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将残疾人作为重点群体纳入工作大局。将2.9万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并给予相应帮扶,坚守住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股权量化项目稳定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发展增收技能。

    10年来,我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一步纳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由政府代缴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险政策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超过70万名残疾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近8万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救助,82.4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到生活补贴,110.6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和护理困难。

    【故事二】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心里有太多的感谢不知道如何表达!”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残疾儿童星星(化名)的母亲赵女士感慨道。星星在27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当地残联在筛查评估后将他纳入项目救助。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如今星星已经能站立、会说话,回想到星星第一次清晰喊出“妈妈”时的情景,赵女士仍眼含热泪。随着康复治疗不断深入,星星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步伐越来越稳,能自己握勺吃饭了,一点一滴的变化,让家人倍感欣慰。

    残疾康复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性工程。10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持证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作为重点人群,深入开展残疾预防、康复服务、辅具适配等工作。全省共投入超20亿元,为1915.57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5%,6.96万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和孤独症、脑瘫儿童等得到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为有合理需求的177.79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型辅具适配服务;实施脑瘫康复等8个重点康复项目;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2021年,我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成效明显。残疾儿童康复质量持续提升。2022年,我省安排资金1.62亿元,为8100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此项目被纳入全省30件民生实事。

    10年来,我省注重发挥省级中心辐射引领作用。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建成水疗、辅具和神经康复3个省级重点学科,为近15万残疾人开展医疗康复服务,康复治疗近300万人次,4000余名康复专门人才在此接受实习、进修、规培,为全省残疾人康复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撑。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西南地区单体较大、功能科室较为齐全的省级听障儿童学前教育、科研、行业管理和示范指导中心,通过开展省级机构优质服务下沉,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省级同等优质服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四川发展实际的新路径。

    B

    坚持依法治理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故事一】

    “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政策,改变了我的一生。”2015年,攀枝花市“无臂考生”彭超考出了603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彭超是四川首批特殊考生照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各科考试时间进行30%的延时,让他用脚写完了答卷。2021年,彭超考上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关于未来,他有了更多期待和梦想。

    10年来,我省坚持依法治理残疾人事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实施办法”)的实施,为我省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就业,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坚强保障。围绕“一法一实施办法”,我省建立了政府残工委全体会议制度及专题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涉及残疾人工作的全局性和专项性问题。坚持制发残疾人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将残疾人工作纳入7个重点专规和一般专规,出台“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20余项政策措施;推动“一法一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列入省人大专题调研和省人大执法检查内容,使残疾人权益保障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育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战略性支撑。10年来,我省特殊教育发展体系更加完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持续提高;初步建立起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30万人口以上的县全部建成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2015年至今,已有3105名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四川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更多高校开始单考单招残疾人大学生。

    【故事二】

    “工作有着落了,我太高兴了。”2022年8月3日,成都市金牛区为民路的一个小区里,21岁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孔欣茹在劳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推动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教育厅、省残联共同开展2022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送岗上门活动,与用人单位代表一起送岗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家里。孔欣茹为肢体三级残疾人,受益于此次送岗活动,她成为成都汇赋企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性路径。10年来,我省各地有关部门出台多项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推动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省级14个部门联动120多家单位发起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公益联盟,开展技能培训、举办校企双选会等活动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截至2022年9月,全省128万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中,有86.6万人实现了就业,全省投入3亿余元,为53.47万人次残疾人实施就业创业补贴,为26.3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性保障。10年来,我省持续改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十三五”期间,全省多个地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创建指标纳入《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系列标准》。成立省级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推动制定残疾人旅游服务地方标准《残障人士旅游服务规范》。“十三五”期间,全省为11万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

    “参加体育运动,让我重拾信心,帮助我恢复了身体功能,比赛中我常常忘了自己是残疾人。”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团体冠军王睿如是说。10年来,我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广大残疾人文化生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关注残疾人文化生活,我省在全国最早建立定期举办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机制,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省残疾人艺术团赴基层开展巡回演出。2015年,成功承办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首创残运会和特奥会同时举办的新模式。输送14名四川籍运动员参加里约残奥会和东京残奥会,共斩获10金4银2铜。连续3届参加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竞技体育金牌和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创新实施“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助推全省135所特教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光明影院”“聆听有爱,阅读无碍”等服务项目,让更多不易走出家门的残疾人及其家庭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C

    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十个坚持”协调推动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残联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刚刚参加了2022年全省市(州)残联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后,有学员感触地说。

    进入新时代,作为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省残联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群团组织改革目标,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加快推进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回答“新时代四川残疾人事业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新时代残联组织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建设新时代四川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等时代之问,形成了“八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和“坚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谋划和推动事业发展”等“十个坚持”工作新思路。

    10年来,全省10余万名残疾人工作者不断提升“七种能力”、履行“三大职责”、发挥“三大作用”,坚持入户调研,精准掌握全省280多万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状况;协调推动残工委成员单位依法依职责服务残疾人,为有合理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服务覆盖率达90.92%;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来,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效能更加凸显,各级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更加履职尽责,政府和社会力量得到更好整合,残疾人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残疾人民生福祉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失去听力却不失去对未来的希冀,人若有志不怕迟,凭着一股拼劲,活出精彩人生。”这是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省聋人协会副主席、四川省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张江的人生格言。10年来,四川残疾人艺术团、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走进川渝地区的党政机关、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贫困县,开展了700余场励志演出巡讲,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展现出新时代四川残疾人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面向未来,我省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急难愁盼”需求为导向,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与全省各项事业一道同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确保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奋力推动治蜀兴川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效。(刘胡建 刘敏 图片由省残联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这十年: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 四川交出温暖答卷

  • 2022年10月11日 0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21年5月25日,四川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


    2015年9月,四川残疾人艺术团歌手与歌唱家廖昌永在四川省政府承办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上共同演唱主题歌。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凉山肢体残疾人舒发军和乡亲们成立芒果专业合作社,带动1000余户农民种植芒果,脱贫致富。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康复师正在对偏瘫残疾人进行悬吊训练。


    6次校学习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凭借优异的本科成绩,被亲切地称为“凳子姑娘”的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黄欢成功保研至本校。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我省有622.3万残疾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个群体,我省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

    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全省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无障碍出行和文化生活等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省残疾人事业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

    【故事一】

    弯下的是脊柱,挺起的是脊梁。“我一直有一个信念:活着,不能靠泪水博得同情,要靠汗水赢得掌声。脊柱虽弯,但我的脊梁不会弯。”这是四川达州碗厂沟村残疾人刘后浪说过的一句话。因疾病造成脊柱严重弯曲致残后,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等部门热情帮助,为他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凭着一股坚定信念、靠着一份勤奋努力,他走上了创业致富路,如今已成为养殖致富带头人,年纯收入达30余万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全省公共服务规划等总体规划布局。

    10年来,我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助残脱贫的长效机制;发挥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合力,从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托养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帮扶,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制度,实施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项目,落实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政策。

    10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投入资金达300亿元以上,为48万人次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补贴,帮扶50.6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鲜活实践。从拉开脱贫攻坚序幕,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残疾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2021年开始,我省着力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将残疾人作为重点群体纳入工作大局。将2.9万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并给予相应帮扶,坚守住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股权量化项目稳定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发展增收技能。

    10年来,我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一步纳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由政府代缴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险政策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超过70万名残疾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近8万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救助,82.4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到生活补贴,110.6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和护理困难。

    【故事二】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心里有太多的感谢不知道如何表达!”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残疾儿童星星(化名)的母亲赵女士感慨道。星星在27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当地残联在筛查评估后将他纳入项目救助。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如今星星已经能站立、会说话,回想到星星第一次清晰喊出“妈妈”时的情景,赵女士仍眼含热泪。随着康复治疗不断深入,星星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步伐越来越稳,能自己握勺吃饭了,一点一滴的变化,让家人倍感欣慰。

    残疾康复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性工程。10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持证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作为重点人群,深入开展残疾预防、康复服务、辅具适配等工作。全省共投入超20亿元,为1915.57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5%,6.96万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和孤独症、脑瘫儿童等得到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为有合理需求的177.79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型辅具适配服务;实施脑瘫康复等8个重点康复项目;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2021年,我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成效明显。残疾儿童康复质量持续提升。2022年,我省安排资金1.62亿元,为8100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此项目被纳入全省30件民生实事。

    10年来,我省注重发挥省级中心辐射引领作用。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建成水疗、辅具和神经康复3个省级重点学科,为近15万残疾人开展医疗康复服务,康复治疗近300万人次,4000余名康复专门人才在此接受实习、进修、规培,为全省残疾人康复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撑。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西南地区单体较大、功能科室较为齐全的省级听障儿童学前教育、科研、行业管理和示范指导中心,通过开展省级机构优质服务下沉,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省级同等优质服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四川发展实际的新路径。

    B

    坚持依法治理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故事一】

    “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政策,改变了我的一生。”2015年,攀枝花市“无臂考生”彭超考出了603分的好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彭超是四川首批特殊考生照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各科考试时间进行30%的延时,让他用脚写完了答卷。2021年,彭超考上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关于未来,他有了更多期待和梦想。

    10年来,我省坚持依法治理残疾人事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实施办法”)的实施,为我省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就业,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坚强保障。围绕“一法一实施办法”,我省建立了政府残工委全体会议制度及专题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涉及残疾人工作的全局性和专项性问题。坚持制发残疾人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将残疾人工作纳入7个重点专规和一般专规,出台“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20余项政策措施;推动“一法一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列入省人大专题调研和省人大执法检查内容,使残疾人权益保障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育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战略性支撑。10年来,我省特殊教育发展体系更加完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持续提高;初步建立起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30万人口以上的县全部建成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2015年至今,已有3105名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四川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更多高校开始单考单招残疾人大学生。

    【故事二】

    “工作有着落了,我太高兴了。”2022年8月3日,成都市金牛区为民路的一个小区里,21岁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孔欣茹在劳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推动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教育厅、省残联共同开展2022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送岗上门活动,与用人单位代表一起送岗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家里。孔欣茹为肢体三级残疾人,受益于此次送岗活动,她成为成都汇赋企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性路径。10年来,我省各地有关部门出台多项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推动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省级14个部门联动120多家单位发起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公益联盟,开展技能培训、举办校企双选会等活动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截至2022年9月,全省128万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中,有86.6万人实现了就业,全省投入3亿余元,为53.47万人次残疾人实施就业创业补贴,为26.3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性保障。10年来,我省持续改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十三五”期间,全省多个地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创建指标纳入《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系列标准》。成立省级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推动制定残疾人旅游服务地方标准《残障人士旅游服务规范》。“十三五”期间,全省为11万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

    “参加体育运动,让我重拾信心,帮助我恢复了身体功能,比赛中我常常忘了自己是残疾人。”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团体冠军王睿如是说。10年来,我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广大残疾人文化生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关注残疾人文化生活,我省在全国最早建立定期举办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机制,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省残疾人艺术团赴基层开展巡回演出。2015年,成功承办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首创残运会和特奥会同时举办的新模式。输送14名四川籍运动员参加里约残奥会和东京残奥会,共斩获10金4银2铜。连续3届参加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竞技体育金牌和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创新实施“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助推全省135所特教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光明影院”“聆听有爱,阅读无碍”等服务项目,让更多不易走出家门的残疾人及其家庭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C

    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十个坚持”协调推动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残联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刚刚参加了2022年全省市(州)残联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后,有学员感触地说。

    进入新时代,作为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省残联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群团组织改革目标,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加快推进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回答“新时代四川残疾人事业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新时代残联组织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建设新时代四川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等时代之问,形成了“八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和“坚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谋划和推动事业发展”等“十个坚持”工作新思路。

    10年来,全省10余万名残疾人工作者不断提升“七种能力”、履行“三大职责”、发挥“三大作用”,坚持入户调研,精准掌握全省280多万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状况;协调推动残工委成员单位依法依职责服务残疾人,为有合理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服务覆盖率达90.92%;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来,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效能更加凸显,各级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更加履职尽责,政府和社会力量得到更好整合,残疾人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残疾人民生福祉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失去听力却不失去对未来的希冀,人若有志不怕迟,凭着一股拼劲,活出精彩人生。”这是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省聋人协会副主席、四川省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张江的人生格言。10年来,四川残疾人艺术团、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走进川渝地区的党政机关、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贫困县,开展了700余场励志演出巡讲,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展现出新时代四川残疾人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面向未来,我省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急难愁盼”需求为导向,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与全省各项事业一道同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确保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奋力推动治蜀兴川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效。(刘胡建 刘敏 图片由省残联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