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8283113202300004
公文种类:意见
发文机关:四川省体育局
成文日期:2023-09-06
发布日期:卫生健康、体育
特色分类: 营商环境
各市(州)体育、经济和信息化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党的二十大对体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工作部署,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体育用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抓创新、提质量、塑品牌、增效益,全力推进体育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突出市场化。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抢抓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重大机遇,瞄准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以应用促发展,积极拓展竞赛表演、全民健身、家庭及个人体育消费市场,丰富产品种类和应用场景,加强市场拓展,强化业务培训,扩大市场占有率。
突出绿色化。强化体育产业绿色发展理念,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增长管理,推动体育企业绿色化生产。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和科技支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方式创新。
突出融合化。推动体育与农业、商业、文旅、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产业互融互通、相互赋能发展。引导支持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登山、骑行、水上运动、航空运动、露营、汽车越野等特色户外运动产业,让“体育+”成为产业融合新引擎,为体旅农商等产业经济赋能。
突出品牌化。引导和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视产品质量为生命,视产品标准为红线,视产品品牌为荣誉,以质量塑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以高标准打造高质量产品,促进体育用品质量升级。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基本形成链条完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体育制造体系,产品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增强,全省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规模力争突破800亿元,增加值突破190亿元,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数量超过430家。
——市场份额明显上升。到2027年,四川制造的体育用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并逐步进军国际体育用品市场。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7年,培育制造类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家,体育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家。
——品牌影响力明显扩大。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到2027年,形成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8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平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
1.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委员会。完善平台建设,支持省体育产业联合会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委员会,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联盟和创新平台,汇聚各方资源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顶层设计、政策支持、资本引入,最终实现产业集群、政策集合、基金集中交互融通的孵化功能。
2.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大力推动现有体育企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益。继续培育更多省内优秀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按规定给予资金奖补;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集中区域申报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加快在成都、攀枝花、绵阳、遂宁、达州、资阳等有条件的市(州),建立体育器材研制生产基地,布局一批省级体育制造产业园区。到2027年,全省体育制造特色产业园区达到10个,特色产业集群达到5个。
3.发力招商引资。依托我省人口红利和清洁能源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和国内外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引导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主动嵌入发达地区主导的体育产业价值链。大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招商机制,重点对接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体育品牌国内代工企业。
(二)聚焦技术创新,加快补链强链
4.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转型等路径,助推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围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需求,以工业设计理念渗透体育用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等环节,加强体育服装用品、康复设备、智能体育器材、智能健身装备等产品的研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高端研发实验室。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高端设备、高端材料、功能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依托标杆企业和企业孵化器先进加工能力,积极推动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冰雪器材装备及配件、健身器材、广场舞装备、运动防护用具、康复辅助器材、运动汽车、体育专业照明设备、装配式体育场馆材料等产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5.实施补链强链。疏通省内体育制造产业链各环节,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七个环节入手,着力培育“链主”企业,强化对“链主”企业支持力度。依托“链主”企业,精准推进补链强链,持续完善体育制造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游企业“双赢”发展。支持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搭建运动器材、运动服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运动食品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鼓励通过“天府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体育用品制造生产要素交易,支持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6.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深入实施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综合集成应用,鼓励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发挥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优势,推广石墨烯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尼龙纤维复合材料、钒钛合金、玄武岩纤维、新型耐磨耐蚀不锈钢等材料在体育制造领域的应用。
(三)聚焦品牌塑造,坚持质量为先
7.塑造“四川造”体育品牌。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通过新材料应用、智能科技、设计研发、品牌塑造等途径,积极推动重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实现装备用品制造和生产服务互相带动,改善本土体育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技术含量低、品牌影响力弱的局面。
8.强化企业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纳入全省体育产业培训重点内容,定期组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开展专业培训。鼓励退役运动员创新创业,充分开发体育明星商业价值,为我省优质体育用品代言,推介体育用品制造品牌。引导企业植入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直播带货、电子商铺、网红经济等。依托新型零售模式,组织实施“四川造”网上活动,打造一系列名优爆款产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参加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论坛。支持成都举办2024年第41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四)聚焦产需对接,挖掘消费潜力
9.组织产需对接活动。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常态化促消费机制。围绕青少年、老年人、女性等重点消费群体,开发体质监测、运动干预、运动处方等体医融合产品及服务,加强体育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量身定制、定向推送和精准配送,培育优质体育消费群体。定期组织产需对接活动,组织省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主动推介优质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招标采购。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联合相关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采取发放体育消费券,举办“体育惠民消费季”等方式刺激本地消费。开展体育产品进校园活动,助力学校体育教育。鼓励各地将体育用品消费纳入“体育消费券”使用范围。
10.丰富赛事活动供给。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拉动假日消费、夜间经济。支持房车露营、体育用品租赁等新业态发展,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举办以优势康养资源为支撑的体育赛事,发展运动康养服务。利用世界运动会、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综合大型赛事活动,建设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主题公园等体育消费新场景,深入推进体育用品与赛事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通过主办、冠名、赞助体育赛事等搭建营销平台,以赛促消,提升体育用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聚焦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11.强化工业用地保障。落实新型工业用地优惠政策,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保障体育企业用地需求。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12.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坚持“人才强体”,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机制,积极推进将符合条件的体育人才纳入“天府英才工程”支持范围。鼓励现有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院与高等院校增设与体育用品制造相关的课程,培养体育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畅通非体育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渠道,逐步形成人员配备完善、年龄层次梯次搭配合理、文化结构各有所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1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贷款流程,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增加风险资金池投入,扩大“体育贷”规模,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最高可以给予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资金,并对其资金利息、担保费用给予补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升规入统”,对完成“升规入统”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体育企业的支持力度,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分类施策帮助体育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14.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严格落实支持促进体育业发展税收相关政策。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通过谈判协商、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动四川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部门联动,合力齐抓共管,信息互通共享,协调和解决体育用品制造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优化的重大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利用现有省域资源,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集聚发力。深入落实体育用品制造业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制度,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政策激励。
(三)优化财政激励。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按照“应补尽补”的原则,将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情况作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评审重要内容,对于符合条件的将从四川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中按标准给予支持,重点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材料研发、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品牌建设、应用深化、招大引强等方面进行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市(州)体育部门将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纳入体育类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四)加强督促落实。各地体育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分解任务分工,全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取得实效。省体育局、经济和信息化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对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予以宣传推广。
四川省体育局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9月6日
相关链接:
《关于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http://tyj.sc.gov.cn/sctyj/zcjd/2023/9/28/9111c47929274a81af50470c33c6be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