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十一五”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 2011年07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十一五”以来,资阳市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节能的政策、法规,坚持“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把节能降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为重点,以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节能监察,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GDP单耗和工业增加值单耗明显下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资阳市“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以来节能降耗进展情况    

      (一)GDP单耗超额完成“十一五”降耗目标。“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28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1.021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0.23%,超过目标进度0.23个百分点。2006、2007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2.004%和4.2%,均未完成当年任务。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节能措施的强力实施,节能成效逐步显现,2008年、2009年、2010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5.45%、5.78%和4.65%,创“十一五”以来的最好水平,资阳市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分县市区来看,2005年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雁江区下降20.1%,安岳县下降20.0%,乐至县下降21.3%,简阳市下降20.2%,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规模以上工业节能贡献突出。2005年—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连年下降,且降幅呈不断扩大之势。2005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2.35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降至1.517吨标准煤/万元,2006-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98%、7.3%、9.7%、8.85%和12.8%,“十一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45%,超过“十一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31.0%)4.45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来看,从2005年至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按降幅排序,分别是乐至县降38.70%,简阳市降36.71%,雁江区降32.27%,安岳县降31.07%。  

      (三)GDP单耗及工业增加值单耗居全省较低水平。“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28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1.021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35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降至1.517吨标准煤/万元。从全省的情况来看,截止2010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比全省低0.254吨标准煤/万元,排全省19位,仅比成都市(0.806吨标准煤/万元)、甘孜州(1.007吨标准煤/万元)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省低0.479吨标准煤/万元,排全省19位,仅比成都市(1.261吨标准煤/万元)、甘孜州(1.273吨标准煤/万元)高。今年来,随着资阳市淘汰落后产能的深入推进,并且资阳市的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向清洁能源结构体系转变,大力发展节能产业,资阳市的单耗水平必将进一步下降。    

      (四)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10年资阳市规模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煤炭消费量为177.1万吨,折合为126.5万吨标准煤,煤炭所占比重为57.0%,比2005年下降0.8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为29.2亿千瓦时,折合为35.9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16.2%,比2005年提高4.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为3.8亿立方米,折合为50.2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22.6%,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等高污染的传统能源消费比重下降,清洁能源比重明显提高。   

      (五)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普遍下降。截止2010,资阳市重点耗能企业统计的7项主要耗能工业产品中全部能耗指标呈下降态势。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和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28.9%、25.6%和23.7%。    

      (六)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能耗高、比重大。截止2010年,综合能源消耗超过10万吨标准煤的行业有7个,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7万吨)、农副食品加工业(37.7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8.4万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6万吨)、医药制造业(18.4万吨)、橡胶制品业(15.5万吨)、纺织业(11.2万吨),这七个行业有企业288户,占规模企业总户数的51.2%,年消费能源177.3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耗总量的79.9%。而随着资阳市规模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总量的不断扩张,企业对能源需求的依存也日益增强。2010年,年耗能超过万吨标准煤的企业达到36户,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155.7万吨标准煤,占资阳市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2%。    

      二、“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主要推动因素    

      “十一五”时期资阳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提高。一是出台节能减排政策,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编订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对“十一五”期间能耗的降幅提出了约束性目标,随后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发布文件,确保“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二是开展节能检查,资阳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政策,多次开展了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专项检查,突出重点认真开展高耗能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并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关停了一批高耗能行业工业企业,为“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进一步健资阳市县两级节能评价考核及统计监测体系,确保各市(县)、区将节能减排工作从源头把好节能关,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    

      (二)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单耗大幅下降。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4.1%、34.6%、30.2%、33.1%、29.9%;而同期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增速分别是29.9%、14.1%、16.5%、13.3%、1.5%,由此可见,除2008年外,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个“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速明显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了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费的良性互动。    

      (三)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业节能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头戏,对节能目标完成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资阳市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十一五”以来,资阳市共实施更新改造投资1360项,投入技改资金253.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3.1倍和6.7倍,为“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节能技改项目28项,年节约能源28万吨标准煤。    

      (四)淘汰落后产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十一五”以来,资阳市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资阳市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有序开展,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先后对30余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和设备进行了淘汰,累计淘汰生产线20余条、设备600多台(套),形成节能能力14万吨标准煤,实现工业节能目标贡献率达30%,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奠定了扎实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工业节能。    

      三、节能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缓慢。“十一五”期间,能耗低、增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发展,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降低,2010年,资阳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4.0%,较2005年降低了近5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看,“十二五”期间资阳市仍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工业乃至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将继续上升,产业结构优化任重道远。    

      (二)高耗能企业不断增多。截止2010年,资阳市56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高耗能企业122家,比2005年增加71户,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49.6%,而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4.8%。这种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三)能源统计制度不够健全。首先,能源消耗统计范围不全面。能耗涉及全社会,现行的能源消耗统计较为重视生产领域的能耗和利用效率,除规上工业有较完善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外,其它行业如农业、交通、服务业等基本上没有能耗数据来源,也没有建立能源统计调查制度,主要指标只能通过经济普查或有关资料进行推算,难以如实反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水平、结构、变化及趋势。其次,能源供应统计体系不完善。能源统计不仅要包括消费,还要包括供应,目前除供电部门能够反映主要行业电力消费情况外,煤、气、油等行业统计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提供主要能源的调入、调出、消费及分布情况。   

      四、对“十二五”节能工作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资阳市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单位GDP及规模工业增加值单耗节能目标任务。据悉,省政府已下达了资阳市的“十二五”GDP单耗下降目标:在2010年GDP单耗的基础上再下降16%,年均下降3.5%左右。因此,资阳市各级各部门仍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对节能降耗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外在推力,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快又好发展。要防止由于近期经济放缓可能导致的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降低、企业决策者重新选择工作重点、节能投资减少等一系列新问题出现,强化各级政府节能降耗工作的责任意识,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继续加大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严格实行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活动,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大户节能情况的检查通报,对没有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生产限制,促使企业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节能。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依靠挖掘节能潜力、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的显著特点,在资阳市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从资阳市发展的实际结果看,在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在继续发展和壮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实现产业结构节能。    

      (三)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控制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工业是资阳市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要逐步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    

      (四)把好新上项目关,确保新项目的节能性。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项目,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使新上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节能、环保技术标准和要求。处理好“限高”和发挥能源资源优势的关系,本着先“低耗高效”后“高耗高效”的基本原则,切实把好准入关。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资阳市“十一五”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 2011年07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十一五”以来,资阳市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节能的政策、法规,坚持“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把节能降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为重点,以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节能监察,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GDP单耗和工业增加值单耗明显下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资阳市“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以来节能降耗进展情况    

      (一)GDP单耗超额完成“十一五”降耗目标。“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28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1.021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0.23%,超过目标进度0.23个百分点。2006、2007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2.004%和4.2%,均未完成当年任务。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节能措施的强力实施,节能成效逐步显现,2008年、2009年、2010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5.45%、5.78%和4.65%,创“十一五”以来的最好水平,资阳市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分县市区来看,2005年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雁江区下降20.1%,安岳县下降20.0%,乐至县下降21.3%,简阳市下降20.2%,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规模以上工业节能贡献突出。2005年—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连年下降,且降幅呈不断扩大之势。2005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2.35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降至1.517吨标准煤/万元,2006-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98%、7.3%、9.7%、8.85%和12.8%,“十一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45%,超过“十一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31.0%)4.45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来看,从2005年至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按降幅排序,分别是乐至县降38.70%,简阳市降36.71%,雁江区降32.27%,安岳县降31.07%。  

      (三)GDP单耗及工业增加值单耗居全省较低水平。“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28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1.021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35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降至1.517吨标准煤/万元。从全省的情况来看,截止2010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比全省低0.254吨标准煤/万元,排全省19位,仅比成都市(0.806吨标准煤/万元)、甘孜州(1.007吨标准煤/万元)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省低0.479吨标准煤/万元,排全省19位,仅比成都市(1.261吨标准煤/万元)、甘孜州(1.273吨标准煤/万元)高。今年来,随着资阳市淘汰落后产能的深入推进,并且资阳市的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向清洁能源结构体系转变,大力发展节能产业,资阳市的单耗水平必将进一步下降。    

      (四)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10年资阳市规模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煤炭消费量为177.1万吨,折合为126.5万吨标准煤,煤炭所占比重为57.0%,比2005年下降0.8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为29.2亿千瓦时,折合为35.9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16.2%,比2005年提高4.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为3.8亿立方米,折合为50.2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22.6%,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等高污染的传统能源消费比重下降,清洁能源比重明显提高。   

      (五)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普遍下降。截止2010,资阳市重点耗能企业统计的7项主要耗能工业产品中全部能耗指标呈下降态势。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和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28.9%、25.6%和23.7%。    

      (六)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能耗高、比重大。截止2010年,综合能源消耗超过10万吨标准煤的行业有7个,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7万吨)、农副食品加工业(37.7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8.4万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6万吨)、医药制造业(18.4万吨)、橡胶制品业(15.5万吨)、纺织业(11.2万吨),这七个行业有企业288户,占规模企业总户数的51.2%,年消费能源177.3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耗总量的79.9%。而随着资阳市规模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总量的不断扩张,企业对能源需求的依存也日益增强。2010年,年耗能超过万吨标准煤的企业达到36户,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155.7万吨标准煤,占资阳市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2%。    

      二、“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主要推动因素    

      “十一五”时期资阳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提高。一是出台节能减排政策,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编订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对“十一五”期间能耗的降幅提出了约束性目标,随后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发布文件,确保“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二是开展节能检查,资阳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政策,多次开展了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专项检查,突出重点认真开展高耗能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并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关停了一批高耗能行业工业企业,为“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进一步健资阳市县两级节能评价考核及统计监测体系,确保各市(县)、区将节能减排工作从源头把好节能关,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    

      (二)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单耗大幅下降。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4.1%、34.6%、30.2%、33.1%、29.9%;而同期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增速分别是29.9%、14.1%、16.5%、13.3%、1.5%,由此可见,除2008年外,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个“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速明显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了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费的良性互动。    

      (三)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业节能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头戏,对节能目标完成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资阳市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十一五”以来,资阳市共实施更新改造投资1360项,投入技改资金253.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3.1倍和6.7倍,为“十一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节能技改项目28项,年节约能源28万吨标准煤。    

      (四)淘汰落后产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十一五”以来,资阳市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资阳市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有序开展,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先后对30余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和设备进行了淘汰,累计淘汰生产线20余条、设备600多台(套),形成节能能力14万吨标准煤,实现工业节能目标贡献率达30%,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奠定了扎实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工业节能。    

      三、节能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缓慢。“十一五”期间,能耗低、增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发展,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降低,2010年,资阳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4.0%,较2005年降低了近5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看,“十二五”期间资阳市仍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工业乃至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将继续上升,产业结构优化任重道远。    

      (二)高耗能企业不断增多。截止2010年,资阳市56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高耗能企业122家,比2005年增加71户,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49.6%,而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4.8%。这种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三)能源统计制度不够健全。首先,能源消耗统计范围不全面。能耗涉及全社会,现行的能源消耗统计较为重视生产领域的能耗和利用效率,除规上工业有较完善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外,其它行业如农业、交通、服务业等基本上没有能耗数据来源,也没有建立能源统计调查制度,主要指标只能通过经济普查或有关资料进行推算,难以如实反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水平、结构、变化及趋势。其次,能源供应统计体系不完善。能源统计不仅要包括消费,还要包括供应,目前除供电部门能够反映主要行业电力消费情况外,煤、气、油等行业统计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提供主要能源的调入、调出、消费及分布情况。   

      四、对“十二五”节能工作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资阳市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单位GDP及规模工业增加值单耗节能目标任务。据悉,省政府已下达了资阳市的“十二五”GDP单耗下降目标:在2010年GDP单耗的基础上再下降16%,年均下降3.5%左右。因此,资阳市各级各部门仍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对节能降耗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外在推力,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快又好发展。要防止由于近期经济放缓可能导致的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降低、企业决策者重新选择工作重点、节能投资减少等一系列新问题出现,强化各级政府节能降耗工作的责任意识,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继续加大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严格实行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活动,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大户节能情况的检查通报,对没有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生产限制,促使企业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节能。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依靠挖掘节能潜力、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的显著特点,在资阳市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从资阳市发展的实际结果看,在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在继续发展和壮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实现产业结构节能。    

      (三)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控制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工业是资阳市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要逐步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    

      (四)把好新上项目关,确保新项目的节能性。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项目,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使新上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节能、环保技术标准和要求。处理好“限高”和发挥能源资源优势的关系,本着先“低耗高效”后“高耗高效”的基本原则,切实把好准入关。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