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十一五” 辉煌铸就新资阳-“十一五”时期资阳经济发展概述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资阳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全省“两个加快”等重大机遇,打基础、谋跨越,推动了资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资阳市GDP从2005年的257.4亿元达到2010年的657.9亿元,GDP在全省排位由2006年的12位上升到11位,如期实现跨越发展目标。2008年,资阳市GDP达到468.9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460亿元目标。2006年,资阳市人均GDP达到708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904美元),资阳市总体进入小康水平(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即可看作是人民生活进入小康水平);2008年,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到达11098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9300元目标。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资阳市GDP增速始终保持在14%以上,平均增速达到15.1%,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2010年,资阳市GDP增速达到17.0%,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资阳市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
三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和为80.9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3倍。2007年,资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4.2亿元;2010年达到24.5亿元。“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30.8%,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十一五”期间,资阳市按照“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优服务业”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2:37.8:29.0,调整为2009年的24.2:50.4:25.4,首次实现了“三产超一产”的历史性转变。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1:52.9:24.0,继续保持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二是就业结构逐步趋优。第一、二、三产业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由2005年的64.1:14.4:21.5,调整为2009年的54.0:19.3:26.7,社会从业人员稳步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是民营经济成为主力军。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工作的加速推进,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0年,资阳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9.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4.7%,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60.7%,成为资阳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资阳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9.0%,高于GDP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度下降。2009年,资阳市单位GDP能耗为1.07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6.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74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6.0%。2010年,资阳市第一个节能产业园区——浙粤工业园开始动工建设,一批主要从事节能产品生产的企业应运而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三、工业突破千亿大关,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十一五”期间,资阳市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工业“千百亿工程”,不断转换机制突破难点、创新制度破解“瓶颈”,通过调整结构做强产业、重点帮扶做大龙头,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工业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间,资阳工业经济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始终保持在29%以上,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4位。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5年的292户增加到2010年末的563户。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达1183.2亿元,是2005年的6.1倍。
二是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基本形成了以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建材、节能为主的“1+4+1”产业布局。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9.8%,对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5.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4个百分点,成为资阳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园区建设不断规范,功能不断完善。2010年,10大工业园区(工业发展集中区)入驻企业284户,实现增加值占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2%。2010年末,资阳市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建材等五大产业和资阳经济开发区、安岳工业发展集中区、乐至工业发展集中区、简阳工业发展集中区等四大园区工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超额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培育“百亿产业4个、百亿园区3个”的目标。
三是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8.5,比2005年提高151.8。“十一五”期间,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8.6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4.9倍。
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十一五”期间,资阳市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以建设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为中心,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实施畜牧业“千万工程”,创新畜牧业“六方合作+保险”和种植业“四方合作+保险”机制,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资阳市粮油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粮食年均产量为224.7万吨,比“十五”时期增长5.0%;油料年均产量为18.8万吨,比“十五”时期增长5.0%;园林水果年均产量34.5万吨,比“十五”时期增长61.1%。资阳市已初步形成蔬菜、水果、蚕桑、柠檬等优势产业带。
二是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按照“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和“三级良繁”发展模式,资阳市大力实施畜牧业“千万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资阳市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5.8%,2010年达到69.3万吨,迈出了建设全省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坚实步伐。
五、投资如期实现千亿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投资“千亿工程”,资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
一是投资总额如期实现千亿目标。2007年,资阳市提出投资“千亿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2007年-2010年,资阳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2.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投资“千亿工程”。“十一五”期间,资阳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8.2亿元,是“十五”时期总量的4.8倍,超额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十五’翻一番”的目标。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资阳市抢抓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机遇,深入实施“打通四通道,构建大循环”交通突围方案,加快推进“43111”工程,加速资阳由交通节点向区域性网络化交通枢纽转变。成安渝、内资遂、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4条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资阳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21.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2倍。
三是民生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按照“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步伐。毗河供水工程规划获水利部批准,九曲河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文教卫生和水利环境治理等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十一五”期间,资阳市水利、环境、文教卫、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9.7亿元,占“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7%。
六、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消费政策的拉动下,资阳市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活跃,外地企业纷纷入驻资阳。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大。“十一五”期间,资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761.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127.5%,年平均增速达到18.5%,比十五时期高4.8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消费结构日趋合理。2010年,资阳市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104.4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8%;乡镇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8.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3.2%。消费热点逐渐从保障性吃、穿、用类逐渐向汽车、健身、娱乐等高端、时尚类消费转变。
三是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活跃,城市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快速提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十一五”期间,资阳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791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38.7%;累计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061.1亿元,比“十五”时期年增长10.4倍。百威英博、韩国现代、法国家乐福、中石油、国美电器、蒙牛集团、中交集团等企业纷纷入驻资阳,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七、城乡居民生活日益改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盛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公众。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资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8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52元,比2005年增长85.7%。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末,资阳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67.7亿元,比2005年均增长1.3倍。
二是消费支出大幅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首次突破万元,2010年达到12560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924元,比2005年增长46.9%。
三是消费水平逐步升级。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汽车、健身、文化娱乐等高端、时尚、享受类支出不断成为居民消费的重点内容。2010年末,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4%,比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比2005年提高12.0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8.1%,比2005年下降1.2个百分点。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脑逐步进入农村家庭,移动电话、彩电基本达到户均一部(台)。
回顾“十一五”时期走过的五年,是资阳经济发展腾飞的五年,是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的五年,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五年,是社会和谐不断进步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五年。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资阳经济跨越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资阳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资阳必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