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 2011年11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全面反映内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政策依据,根据市领导的批示要求,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了分析,供参考。   

      一、评价方法简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设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或子目标)构成,共包含23个指标,见下表。   

      表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权重 监  测  指  标 单位 权重 目标值(2020年)
     一、经济发展 29 1.人均GDP(2000年价格) 12 ≥31400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4 ≥2.5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 ≥50
    4.城镇人口比重 5 ≥60
    5.失业率(城镇) 4 ≤6
     二、社会和谐 15 6.基尼系数 2 ≤0.4
    7.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2 ≤2.80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2 ≤6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6 ≥90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 3 100
     三、生活质量 19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价格) 6 ≥15000
    12.恩格尔系数 3 ≤40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5 ≥27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 ≤12
    15.平均预期寿命 3 ≥75
     四、民主法制 11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5 ≥90
    17.社会安全指数 6 ≥100
     五、文化教育 14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5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2 ≥16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6 ≥10.5
     六、资源环境 12 21.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4 ≤0.84
    22.耕地面积指数 % 2 ≥94
    23.环境质量指数 % 6 100

      其评价方法包括单指标评价方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其中,单指标评价方法又分为正指标14个,即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和环境质量指数;逆向指标3个,即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GDP能耗;区间指标6个,即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和常用等地面积指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各子目标实现程度与所占权重的加权之和,公式为:  

      

      二、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要求,我们搜集整理了2010年的相关数据,套入计算模板,得出2010年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3.8%,见表2。    

      表2   2010年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监  测  指  标 单 位 内江
    实际值
    内江实
    现程度
    全省预计 内江与全
    省的差异
    一、经济发展     51.3 64.9 -13.6
    1.人均GDP 12829 40.9 52.6 -11.7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0.53 21.2 53.4 -32.2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2.9 45.8 71.9 -26.1
    4.城镇人口比重 % 39.6 66 69.8 -3.8
    5.失业率(城镇) % 4.01 100 100 0
    二、社会和谐     81.8 98.9 -17.1
    6.基尼系数 0.347 100 100 0
    7.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2.62 100 93.3 6.7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0 100 100 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57.48 63.9 100 -36.1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 91.37 81.4 99.1 -17.7
    三、生活质量     83.4 80.9 2.5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295 56.1 48.8 7.3
    12.恩格尔系数 % 48.24 82.9 82.2 0.7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34.82 100 100 0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65 100 99.1 0.9
    15.平均预期寿命 75.4 100 100 0
    四、民主法制     54.5 97.5 -43.0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 0 0 94.5 -94.5
    17.社会安全指数 % 101.84 100 100 0
    五、文化教育     51.9 60.8 -8.9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51 30.2 48.6 -18.4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6.85 42.8 47.2 -4.4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8.05 76.7 77.6 -0.9
    六、资源环境     63.1 82.8 -19.7
    21.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2.03 41.3 58.8 -17.5
    22.耕地面积指数 % 87.5 0 79 -79
    23.环境质量指数 % 98.63 98.6 100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63.8 78.2 -14.4
       
      注:(1)内江无“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调查,该项指标实现程度为0;

      (2)2010年内江耕地面积指数为87.5%,低于90%的下限,该项指标实现程度为0;

      (3)2010年全省实现程度预计资料来源于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    

      三、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对策建议    

      1.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内江市人均GD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使得2010年人均GDP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0.9%,经济发展向全面小康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内江市人均GDP的实现程度仍然偏低,要在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2.加快城镇化进程    

      内江市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其它一些相对落后的指标,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等也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十二五”期间,必须抓住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机遇,通过显著加快城镇化步伐,带动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增加耕地来源,奠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3.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偏低,是影响文化教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障碍。要抓住调整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有利机遇,通过有效控制房价和刺激消费,减轻居民居住和交通支出的负担,同时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和提供高水平的文教娱乐服务,迅速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    

      4.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要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全面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5.注重资源环境建设    

      在资源环境类中,耕地面积指数、单位GDP能耗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实现程度均较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短板之一。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采取措施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耕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 2011年11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全面反映内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政策依据,根据市领导的批示要求,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了分析,供参考。   

      一、评价方法简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设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或子目标)构成,共包含23个指标,见下表。   

      表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权重 监  测  指  标 单位 权重 目标值(2020年)
     一、经济发展 29 1.人均GDP(2000年价格) 12 ≥31400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4 ≥2.5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 ≥50
    4.城镇人口比重 5 ≥60
    5.失业率(城镇) 4 ≤6
     二、社会和谐 15 6.基尼系数 2 ≤0.4
    7.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2 ≤2.80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2 ≤6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6 ≥90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 3 100
     三、生活质量 19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价格) 6 ≥15000
    12.恩格尔系数 3 ≤40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5 ≥27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 ≤12
    15.平均预期寿命 3 ≥75
     四、民主法制 11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5 ≥90
    17.社会安全指数 6 ≥100
     五、文化教育 14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5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2 ≥16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6 ≥10.5
     六、资源环境 12 21.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4 ≤0.84
    22.耕地面积指数 % 2 ≥94
    23.环境质量指数 % 6 100

      其评价方法包括单指标评价方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其中,单指标评价方法又分为正指标14个,即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和环境质量指数;逆向指标3个,即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GDP能耗;区间指标6个,即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和常用等地面积指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各子目标实现程度与所占权重的加权之和,公式为:  

      

      二、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要求,我们搜集整理了2010年的相关数据,套入计算模板,得出2010年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3.8%,见表2。    

      表2   2010年内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监  测  指  标 单 位 内江
    实际值
    内江实
    现程度
    全省预计 内江与全
    省的差异
    一、经济发展     51.3 64.9 -13.6
    1.人均GDP 12829 40.9 52.6 -11.7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0.53 21.2 53.4 -32.2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2.9 45.8 71.9 -26.1
    4.城镇人口比重 % 39.6 66 69.8 -3.8
    5.失业率(城镇) % 4.01 100 100 0
    二、社会和谐     81.8 98.9 -17.1
    6.基尼系数 0.347 100 100 0
    7.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2.62 100 93.3 6.7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0 100 100 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57.48 63.9 100 -36.1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 91.37 81.4 99.1 -17.7
    三、生活质量     83.4 80.9 2.5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295 56.1 48.8 7.3
    12.恩格尔系数 % 48.24 82.9 82.2 0.7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34.82 100 100 0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65 100 99.1 0.9
    15.平均预期寿命 75.4 100 100 0
    四、民主法制     54.5 97.5 -43.0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 0 0 94.5 -94.5
    17.社会安全指数 % 101.84 100 100 0
    五、文化教育     51.9 60.8 -8.9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51 30.2 48.6 -18.4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6.85 42.8 47.2 -4.4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8.05 76.7 77.6 -0.9
    六、资源环境     63.1 82.8 -19.7
    21.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2.03 41.3 58.8 -17.5
    22.耕地面积指数 % 87.5 0 79 -79
    23.环境质量指数 % 98.63 98.6 100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63.8 78.2 -14.4
       
      注:(1)内江无“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调查,该项指标实现程度为0;

      (2)2010年内江耕地面积指数为87.5%,低于90%的下限,该项指标实现程度为0;

      (3)2010年全省实现程度预计资料来源于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    

      三、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对策建议    

      1.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内江市人均GD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使得2010年人均GDP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0.9%,经济发展向全面小康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内江市人均GDP的实现程度仍然偏低,要在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2.加快城镇化进程    

      内江市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其它一些相对落后的指标,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等也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十二五”期间,必须抓住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机遇,通过显著加快城镇化步伐,带动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增加耕地来源,奠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3.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偏低,是影响文化教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障碍。要抓住调整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有利机遇,通过有效控制房价和刺激消费,减轻居民居住和交通支出的负担,同时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和提供高水平的文教娱乐服务,迅速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    

      4.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要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全面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5.注重资源环境建设    

      在资源环境类中,耕地面积指数、单位GDP能耗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实现程度均较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短板之一。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采取措施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耕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