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8期

  • 2019年03月05日 15时48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25日

    四川农信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四川农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助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8年,累计发放各项精准扶贫贷款878.9亿元、余额548.7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21.9万人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了全省91%乡镇和88%的行政村,有力促进了全省30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3513个贫困村退出和104万贫困人口脱贫。

    一、坚定政治站位,确保脱贫决策部署在农信落地落实

    一是抓好制度建设。省联社党委始终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最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抓紧抓实,充分利用党委会、党委领导碰头会、中心组学习会等认真学习中央、省委脱贫攻坚有关精神,积极谋划贯彻落实意见,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定《金融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深度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二是抓好责任落实。完善系统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责任制,统筹推进信贷支持、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对口帮扶等各项工作。组织召开四川农信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专题会和助力乡村振兴暨半年工作会等会议,在多个重要节点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和再落实。三是抓好作风建设。将作风问题治理融入金融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认真开展“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对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进行对标纠偏;认真清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二、加大信贷投放,促进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

    一是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持续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评级授信,对有效信贷需求100%予以满足。12月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00.5亿元,占全省同业的80%,惠及6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持续推广土地流转收益贷款和“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获得性,更好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稳收。12月末,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532户,贷款余额173.4亿元,比年初净增36.2亿元。三是积极开展产业带动扶贫。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政担银企户”“政银保”“政银企”等合作贷款模式,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融资需求,充分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12月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01.3亿元,贷款余额235.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8万余人。四是扎实助推智力扶贫。升级“助学贷”产品,实现助学贷款线上“智能审批、合同网签、自动放款”等一站式办贷功能,畅通银行、高校、教育部门和学生之间的连接通道。全年共办理助学贷款2.4万人次、1.8亿元,贷款人数和金额较2017年翻了一番,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三、聚焦重点难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是精准对接攻坚金融需求。以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受益人次大幅增长、精准扶贫贷款风控体系健全完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为目标,精准对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12月末,对45个深度贫困县累计投放贷款135.4亿元,余额83.6亿元。二是加大扶贫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创新推出“藏区新居贷”“巴山新居贷”“彝家新寨贷”“摩梭家园贷”等各类特色住房建设贷款,结束了近10万少数民族群众“人畜同居”“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积极研发“彝家脱贫产业贷”“党员扶贫快车贷”等产品,有效满足贫困群众对创业、消费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优先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坚持新增金融服务在深度贫困县优先布放,县县实现了1个标准化乡村金融服务站和1个标准化乡村金融服务点,综合提供金融、电商、政务信息等服务,推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整合,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扎实推进“一对一”帮扶。省联社主要领导带队到“一对一”帮扶点甘孜州道孚县实地调研,精心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并以购代扶购买15.7万元特色农产品。另外,捐赠300余万元帮助悬崖村维护索道和桌卡村灌溉水渠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20家行社落实与18个深度贫困县签订的《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协议》,有力促进真帮实扶。

    四、践行普惠金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面

    一是抓实金融服务渠道建设。依托全省农信系统5200多个营业网点和10万台套金融机具,逐步升级37000个便民金融服务点,织起一张更细更密的农村金融服务网,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渠道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二是丰富线上金融服务功能。全力推广“蜀信e”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在提供账户查询、转账办理和密码修改等金融服务基础上,新增线上医院挂号、校园缴费、交通出行等更多生活服务。12月末,蜀信e实名认证用户数1052万户,电子银行交易占比达到86.3%。三是开辟电商扶贫路径。积极推广“蜀信e·惠生活”电商平台在贫困地区的应用,开设线上“精准扶贫馆”,为农副产品搭起展示的平台和销售的桥梁;开展“惠一份爱,扶一个家”精准扶贫活动,帮助贫困农户及时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收入,实现增收脱贫。12月末,“蜀信e?惠生活”平台注册用户达到75万户,入驻商户超过2万家,上架各类商品4万多款,累计完成交易超过76万笔,交易额9100多万元。

    五、发挥系统合力,推进系统对口帮扶工作

    一是深化定点帮扶。抓好定点帮扶广安前锋区会龙村、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天林乡五龙村和甘孜县瓦日乡桌卡村金融扶贫工作,省联社班子成员等先后到联系点调研39人次,新选派4名干部脱产驻村,无偿捐赠资金物资125万元。经过努力,2018年阆中县摘帽、五龙村和桌卡村退出已具备条件。二是加强驻村帮扶。全系统共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联系点201个,选派第一书记67人、驻村干部85人,帮扶贫困户6772户、22346人。捐赠、协调各类资金1.4亿元,帮助贫困户新建、修缮房屋1806户、面积15.6万平方米,新建村社道417公里,修缮学校10所,建设美丽新村76个、健康小屋12个,解决安全饮水惠及人口13633人,极大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做实党建帮扶。在德阳、遂宁等多地开展“双基共建”活动,实践探索党组织结对共建、选派“农信村官”“金融副书记”、整村集中授信等党建+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党建结对子,让贫困群众鼓了钱袋子。四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蓬勃开展“金融夜校”公益活动,加强政策传达,普及金融知识;以“整村推进”“农户+家支+干部”“农户+包村+帮扶单位”等模式,有力有效引导贫困群众培育重信守信的诚信意识。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8期

  • 2019年03月05日 15时48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25日

    四川农信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四川农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助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8年,累计发放各项精准扶贫贷款878.9亿元、余额548.7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21.9万人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了全省91%乡镇和88%的行政村,有力促进了全省30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3513个贫困村退出和104万贫困人口脱贫。

    一、坚定政治站位,确保脱贫决策部署在农信落地落实

    一是抓好制度建设。省联社党委始终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最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抓紧抓实,充分利用党委会、党委领导碰头会、中心组学习会等认真学习中央、省委脱贫攻坚有关精神,积极谋划贯彻落实意见,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定《金融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深度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二是抓好责任落实。完善系统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责任制,统筹推进信贷支持、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对口帮扶等各项工作。组织召开四川农信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专题会和助力乡村振兴暨半年工作会等会议,在多个重要节点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和再落实。三是抓好作风建设。将作风问题治理融入金融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认真开展“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对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进行对标纠偏;认真清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二、加大信贷投放,促进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

    一是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持续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评级授信,对有效信贷需求100%予以满足。12月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00.5亿元,占全省同业的80%,惠及6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持续推广土地流转收益贷款和“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获得性,更好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稳收。12月末,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532户,贷款余额173.4亿元,比年初净增36.2亿元。三是积极开展产业带动扶贫。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政担银企户”“政银保”“政银企”等合作贷款模式,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融资需求,充分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12月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01.3亿元,贷款余额235.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8万余人。四是扎实助推智力扶贫。升级“助学贷”产品,实现助学贷款线上“智能审批、合同网签、自动放款”等一站式办贷功能,畅通银行、高校、教育部门和学生之间的连接通道。全年共办理助学贷款2.4万人次、1.8亿元,贷款人数和金额较2017年翻了一番,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三、聚焦重点难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是精准对接攻坚金融需求。以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受益人次大幅增长、精准扶贫贷款风控体系健全完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为目标,精准对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12月末,对45个深度贫困县累计投放贷款135.4亿元,余额83.6亿元。二是加大扶贫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创新推出“藏区新居贷”“巴山新居贷”“彝家新寨贷”“摩梭家园贷”等各类特色住房建设贷款,结束了近10万少数民族群众“人畜同居”“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积极研发“彝家脱贫产业贷”“党员扶贫快车贷”等产品,有效满足贫困群众对创业、消费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优先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坚持新增金融服务在深度贫困县优先布放,县县实现了1个标准化乡村金融服务站和1个标准化乡村金融服务点,综合提供金融、电商、政务信息等服务,推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整合,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扎实推进“一对一”帮扶。省联社主要领导带队到“一对一”帮扶点甘孜州道孚县实地调研,精心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并以购代扶购买15.7万元特色农产品。另外,捐赠300余万元帮助悬崖村维护索道和桌卡村灌溉水渠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20家行社落实与18个深度贫困县签订的《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协议》,有力促进真帮实扶。

    四、践行普惠金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面

    一是抓实金融服务渠道建设。依托全省农信系统5200多个营业网点和10万台套金融机具,逐步升级37000个便民金融服务点,织起一张更细更密的农村金融服务网,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渠道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二是丰富线上金融服务功能。全力推广“蜀信e”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在提供账户查询、转账办理和密码修改等金融服务基础上,新增线上医院挂号、校园缴费、交通出行等更多生活服务。12月末,蜀信e实名认证用户数1052万户,电子银行交易占比达到86.3%。三是开辟电商扶贫路径。积极推广“蜀信e·惠生活”电商平台在贫困地区的应用,开设线上“精准扶贫馆”,为农副产品搭起展示的平台和销售的桥梁;开展“惠一份爱,扶一个家”精准扶贫活动,帮助贫困农户及时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收入,实现增收脱贫。12月末,“蜀信e?惠生活”平台注册用户达到75万户,入驻商户超过2万家,上架各类商品4万多款,累计完成交易超过76万笔,交易额9100多万元。

    五、发挥系统合力,推进系统对口帮扶工作

    一是深化定点帮扶。抓好定点帮扶广安前锋区会龙村、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天林乡五龙村和甘孜县瓦日乡桌卡村金融扶贫工作,省联社班子成员等先后到联系点调研39人次,新选派4名干部脱产驻村,无偿捐赠资金物资125万元。经过努力,2018年阆中县摘帽、五龙村和桌卡村退出已具备条件。二是加强驻村帮扶。全系统共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联系点201个,选派第一书记67人、驻村干部85人,帮扶贫困户6772户、22346人。捐赠、协调各类资金1.4亿元,帮助贫困户新建、修缮房屋1806户、面积15.6万平方米,新建村社道417公里,修缮学校10所,建设美丽新村76个、健康小屋12个,解决安全饮水惠及人口13633人,极大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做实党建帮扶。在德阳、遂宁等多地开展“双基共建”活动,实践探索党组织结对共建、选派“农信村官”“金融副书记”、整村集中授信等党建+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党建结对子,让贫困群众鼓了钱袋子。四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蓬勃开展“金融夜校”公益活动,加强政策传达,普及金融知识;以“整村推进”“农户+家支+干部”“农户+包村+帮扶单位”等模式,有力有效引导贫困群众培育重信守信的诚信意识。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