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7期

  • 2019年03月05日 15时43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19日

    天全县围绕“五力”下苦功助力脱贫奔小康

    雅安市天全县地处盆地西缘、二郎山落东麓,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天全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农业为方向,以农业与多产业融合为载体,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坚持在挖潜力、强定力、增活力、绽魅力、添动力上用真功、下苦功,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向深度拓展,不断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坚实基础。

    一、坚持把特色农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长远工程,因地制宜挖潜力

    一是确立农业立体发展新布局。对各乡镇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明确高山区以种植笋用竹、山葵、有机茶为重点,半山区以种植猕猴桃、藤椒、高品质茶叶等为重点,山谷地带以种植山药、有机蔬菜和冷水鱼养殖等为重点,形成“山顶绕带子、山腰挂果子、山谷产鱼籽(鱼子酱)”的立体布局,最大限度挖掘利用好土地、林地资源优势。二是促进形成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新格局。针对山区土地碎片化突出现状,通过建设规模化发展示范片、示范带、示范区等,建成以乐英、鱼泉乡为重点的万亩茶叶产业示范片,以老场、仁义等乡镇为重点的万亩山药产业示范区,以城厢、思经、新场等乡镇为代表的万亩果蔬产业示范带。2018年以来,新发展茶叶、李子等特色种植2.29万亩,笋用竹1.4万亩、山药1670亩、药苕1500亩、中药材1810亩,覆盖32个贫困村1273户贫困户。三是大力推进林下种养新模式。推进林下种植中药材和特色产品,发展林下重楼、天麻种植近万亩;推广林下适度规模养殖二郎山山地鸡,年出栏山地鸡180余万只。

    二、坚持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提升脱贫质效的重点举措,着眼优质强定力

    一是着力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出台《关于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设立2000万元绿色农业发展基金,用于奖励激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创建绿色(有机)品牌,在全县鲜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导向。二是着力创建绿色产业基地。严格农业生产投入品管控,加大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基地绿色发展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已申报认定绿色种植基地16600亩、有机种植基地2900亩。借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南充援建,建成多功南天新镇和城厢白石农业循环发展示范园2个,培育绿色发展农业示范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个,有机农业加工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三是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人才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天全油茶、天全乌茶、猕猴桃、山药等4个专家大院,构建“专家+农技员+农村技术能人”三级绿色发展人才体系,全县绿色发展骨干队伍和各类示范带头人600余名。四是着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整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资金,大力推进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8年,完成生态建设项目投资933.55万元,新建提升林区道路、产业道路88.3公里,持续巩固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栽植笋用竹1.4万亩,补助集体和个人天然林补助资金30.7万亩,发展生态护林员、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直接惠及贫困人口1万余人,达到年收入户均3048.78元、人均1088.85元。

    三、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改善贫困面貌的突破方向,多管齐下增活力

    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按照“五美乡村”建设要求,规划建成高山茶(油茶)、二郎山山药、熊猫竹笋3条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打造七彩乡村、红色体验、乡愁记忆3条农旅融合环线,带动21个贫困村田园变花园、道路变景观、住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二是大手笔建设中医康养体验区。引进源尚源公司投资5亿元,在县城投资新建占地近百亩的中医康养大本营。依托四川同善堂中药饮片、欣妙酒庄、天全汇美农业等涉农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吸引贫困户劳动力500余人常年在岗务工,取得稳定收入。

    四、坚持把塑造扶贫品牌作为助力脱贫的有效手段,多向发力绽魅力

    一是积极创建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品牌。坚持“打生态牌、扛有机旗、走特色路”工作思路,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推动全县5个贫困村成功创建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实现贫困村农产品销售增值600余万元。二是打造扶贫创业就业品牌。将每月28日作为全县固定用工招聘日,组织用工企业与贫困家庭劳动力见面会,推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310人。开设职业规划工作室,聘请具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为贫困户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和规划,帮助5名贫困户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塑造扶贫产品品牌。通过举办采摘节、“一亩果园”认证等方式,推出“爱国村茶叶”、“桐林村羊肚菌”“六城村金银花”“和平村藤椒”“禾林雅山药”等15个贫困村农产品30余种,“禾林雅山药”获得全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特等奖,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村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成功举办两届文创旅游节,依托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推出贫困村特色产品包装、贫困村本土文化衍生产品设计56项。开设贫困村产品“扶贫超市”,实现贫困村特色产品定向收购、定点销售。2018年8月开业以来,扶贫超市销售贫困村产品20余万元。

    五、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助力脱贫的重中之重,健全机制添动力

    一是创新“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贫困村因地制宜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党员率先垂范,指导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链接模式,共享经营收益。老场乡六城村村两委组织成立天全县汇侬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30余人,其中贫困户6户18人。合作社利用当地水稻田资源,发展“稻田养虾”50余亩,实现“稻田双收”纯利润20万元以上,比过去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收入增加近6倍。二是创新“基金+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股权量化形式量化到贫困户,由贫困户持股入股到产业基础扎实、管理规范有序、市场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无利润时实行保底分红,有利润时按股分红。目前,全县财政专项资金股权量化覆盖贫困村8个贫困村138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创新“村资公司+贫困户+互联网”利益联结机制。由贫困村牵头组建农资管理公司,以村活动室为阵地,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农户与农资公司签订农产品生产销售协议,贫困户负责按要求组织生产,农资公司负责按保护价收购,年终根据销售收入状况向贫困户进行二次返利,确保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卖得好、价格高。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7期

  • 2019年03月05日 15时43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19日

    天全县围绕“五力”下苦功助力脱贫奔小康

    雅安市天全县地处盆地西缘、二郎山落东麓,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天全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农业为方向,以农业与多产业融合为载体,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坚持在挖潜力、强定力、增活力、绽魅力、添动力上用真功、下苦功,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向深度拓展,不断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坚实基础。

    一、坚持把特色农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长远工程,因地制宜挖潜力

    一是确立农业立体发展新布局。对各乡镇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明确高山区以种植笋用竹、山葵、有机茶为重点,半山区以种植猕猴桃、藤椒、高品质茶叶等为重点,山谷地带以种植山药、有机蔬菜和冷水鱼养殖等为重点,形成“山顶绕带子、山腰挂果子、山谷产鱼籽(鱼子酱)”的立体布局,最大限度挖掘利用好土地、林地资源优势。二是促进形成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新格局。针对山区土地碎片化突出现状,通过建设规模化发展示范片、示范带、示范区等,建成以乐英、鱼泉乡为重点的万亩茶叶产业示范片,以老场、仁义等乡镇为重点的万亩山药产业示范区,以城厢、思经、新场等乡镇为代表的万亩果蔬产业示范带。2018年以来,新发展茶叶、李子等特色种植2.29万亩,笋用竹1.4万亩、山药1670亩、药苕1500亩、中药材1810亩,覆盖32个贫困村1273户贫困户。三是大力推进林下种养新模式。推进林下种植中药材和特色产品,发展林下重楼、天麻种植近万亩;推广林下适度规模养殖二郎山山地鸡,年出栏山地鸡180余万只。

    二、坚持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提升脱贫质效的重点举措,着眼优质强定力

    一是着力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出台《关于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设立2000万元绿色农业发展基金,用于奖励激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创建绿色(有机)品牌,在全县鲜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激励导向。二是着力创建绿色产业基地。严格农业生产投入品管控,加大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基地绿色发展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已申报认定绿色种植基地16600亩、有机种植基地2900亩。借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南充援建,建成多功南天新镇和城厢白石农业循环发展示范园2个,培育绿色发展农业示范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个,有机农业加工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三是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人才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天全油茶、天全乌茶、猕猴桃、山药等4个专家大院,构建“专家+农技员+农村技术能人”三级绿色发展人才体系,全县绿色发展骨干队伍和各类示范带头人600余名。四是着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整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资金,大力推进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8年,完成生态建设项目投资933.55万元,新建提升林区道路、产业道路88.3公里,持续巩固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栽植笋用竹1.4万亩,补助集体和个人天然林补助资金30.7万亩,发展生态护林员、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直接惠及贫困人口1万余人,达到年收入户均3048.78元、人均1088.85元。

    三、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改善贫困面貌的突破方向,多管齐下增活力

    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按照“五美乡村”建设要求,规划建成高山茶(油茶)、二郎山山药、熊猫竹笋3条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打造七彩乡村、红色体验、乡愁记忆3条农旅融合环线,带动21个贫困村田园变花园、道路变景观、住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二是大手笔建设中医康养体验区。引进源尚源公司投资5亿元,在县城投资新建占地近百亩的中医康养大本营。依托四川同善堂中药饮片、欣妙酒庄、天全汇美农业等涉农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吸引贫困户劳动力500余人常年在岗务工,取得稳定收入。

    四、坚持把塑造扶贫品牌作为助力脱贫的有效手段,多向发力绽魅力

    一是积极创建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品牌。坚持“打生态牌、扛有机旗、走特色路”工作思路,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推动全县5个贫困村成功创建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实现贫困村农产品销售增值600余万元。二是打造扶贫创业就业品牌。将每月28日作为全县固定用工招聘日,组织用工企业与贫困家庭劳动力见面会,推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310人。开设职业规划工作室,聘请具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为贫困户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和规划,帮助5名贫困户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塑造扶贫产品品牌。通过举办采摘节、“一亩果园”认证等方式,推出“爱国村茶叶”、“桐林村羊肚菌”“六城村金银花”“和平村藤椒”“禾林雅山药”等15个贫困村农产品30余种,“禾林雅山药”获得全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特等奖,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村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成功举办两届文创旅游节,依托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推出贫困村特色产品包装、贫困村本土文化衍生产品设计56项。开设贫困村产品“扶贫超市”,实现贫困村特色产品定向收购、定点销售。2018年8月开业以来,扶贫超市销售贫困村产品20余万元。

    五、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助力脱贫的重中之重,健全机制添动力

    一是创新“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贫困村因地制宜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党员率先垂范,指导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链接模式,共享经营收益。老场乡六城村村两委组织成立天全县汇侬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30余人,其中贫困户6户18人。合作社利用当地水稻田资源,发展“稻田养虾”50余亩,实现“稻田双收”纯利润20万元以上,比过去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收入增加近6倍。二是创新“基金+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股权量化形式量化到贫困户,由贫困户持股入股到产业基础扎实、管理规范有序、市场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无利润时实行保底分红,有利润时按股分红。目前,全县财政专项资金股权量化覆盖贫困村8个贫困村138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创新“村资公司+贫困户+互联网”利益联结机制。由贫困村牵头组建农资管理公司,以村活动室为阵地,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农户与农资公司签订农产品生产销售协议,贫困户负责按要求组织生产,农资公司负责按保护价收购,年终根据销售收入状况向贫困户进行二次返利,确保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卖得好、价格高。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