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24期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2月8日
凉山州打响春季攻势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凉山州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州上下聚焦2018年5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立足抓早动快,召开州、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电视电话会议,扭住进度和质量谋划部署,打响春季攻势,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一、强化任务分解和规划编制。瞄准2018年实现5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减贫的目标任务,扎实做好目标分解、计划下达、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用地保障“空白期”等重点基础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早安排、早部署、早启动。要求州级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密切对接,与专项规划有机衔接,与州县需求有效链接,形成全州23个扶贫专项工作方案;各县(市)抓紧对接州级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县级“12+N”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将扶贫任务、项目落实到乡、到村、到户。
二、抓早动快推进建房修路。乡镇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民自建房屋监管工作,成立以村为主体,乡镇长、村委会主任、第一书记、国土员、村镇建设管理员、驻村干部等多方参与的建房工作组,加强工程开工准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工作,确保农村住房抗震及质量安全。县乡提前备好修路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砂石、水泥、钢材、砖瓦等建筑材料,统筹修路与建房之间的关系,采取交叉施工、同步推进,确保春节后立即启动所有项目建设,5月底前全面完成修路建房主体工程建设。
三、大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结合资源禀赋加强规划指导,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村产业扶贫规划,推动特色产业由传统优势区向适宜的贫困村延伸,持续推进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业产业和“果薯蔬草药”农牧产业。整合农业科技力量,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利用春耕备耕有利时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重点服务,掀起产业脱贫新高潮。强化农技员招募,制定特聘农技员招募年度计划,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聘留得住、用得起、接地气的特聘农技员。
四、全面落实教育医疗政策。强化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和“双线八包”管理,春季开学前,全面摸清辖区内常住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准确建立县、乡、村、学校四本适龄儿童少年台账。深入推进“健康凉山”建设,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保险、三救助、三基金”“十免四补助”“八个100%”政策,统筹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强化生育秩序整治行动,确保全州政策外多孩率稳步下降。加快推进“1+8”项目前期工作,实现监管场所感染者和病人应治尽治,确保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稳步下降。
五、积极开展“四好”创建。完善“四好”创建长效机制,所有贫困村于春节前将“四好”创建内容全部纳入《村规民约》,着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强化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责任,大力引导贫困户从“五洗”、整理房间和庭院等日常小事做起,促进群众转变观念,改掉陈规陋习。重视和发挥妇女群众在“四好创建”中的作用,组织办好农村妇女知识技能培训基地、妇女就业创业基地,积极动员各族妇女群众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来。持续开展好“脱贫路上团旗红,团队携手创四好”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持续抓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针对性制定2018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安排培训师资,落实培训经费。
六、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启动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行动,对扶贫领域存在“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开展1次专项治理行动。制定出台《凉山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用1年左右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强化对象识别“穷落榜、富带帽”、帮扶干部“走马观花”、脱贫成效“时好时还”等“六个精准”方面突出问题治理。强化“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热衷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等“形式主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实实在在精准脱贫。强化各级责任主体工作不深入、不扎实,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透、解决不力等问题治理。
马边县发动春季攻势吹响决战2018年号角
乐山市马边县坚持“决战2018年、决胜2019年、巩固2020年”总体思路,谋篇布局,及时召开2018年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部门联席会,正式吹响“春季攻势”号角。
一、集中资金打赢基础建设攻坚仗。按照“决战2018年、决胜2019年、巩固2020年”基调,紧盯今明两年44个拟退出贫困村目标,按村均不低于1000万元集中投向,大力实施基建扶贫先行工程,全面补齐脱贫短板。一是畅联交通路网。全力抓好交通三年攻坚收官,加快推进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开工建设乐西高速,全面加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启动连户路硬化,新改建县乡道路234公里、通村通组公路571公里。二是攻坚住房安全。以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统筹特色创建、产业发展、土地整理、生态保护、基础配套,推进搬迁工程,年内完成搬迁1300户5722人。同步推进彝家新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破旧房改造,全覆盖实施农村住房安全建设,完成彝家新寨1004户4016人。三是完善设施配套。巩固提升饮水安全1.4万人,升级改造农村电网75.9公里,动工建设青龙水库,新增、恢复和改善灌面8000亩,确保饮水安全达标率、安全用电率、网络通达率全部达到100%。完善公共服务,年内全面完成乡镇标准化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前实现贫困县摘帽“三有”目标。
二、集合资源培育造血活血支撑点。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支撑、就业带动,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做名优特农业。整合财政涉农和扶贫资金,重点扶持与贫困户挂钩的产业,大力实施“6+X”名优特农业产业扶贫,培育壮大“茶叶、竹笋、青梅”三大特色农业,做强“猕猴桃、优质畜禽、冷水鱼”三项名优产业,构建县有主要品牌、乡有规模基地、村有支柱产业的扶贫机制,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二是做活劳务经济。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打造马边—越城劳务协作就业平台,引导贫困人口有序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加大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力争新开发岗位1000个以上,促进贫困人口本地就业,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三是做实金融扶贫。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领域,年内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亿元以上。发挥好星农国资公司作用,推进土地租赁、合作联办、返包倒租等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资金、贫困户、经济组织有效对接。进一步规范利益链接,尊重群众意愿,落实凭证依据,严格防范民贷企用、以新还旧的金融风险。
三、集成政策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锁定弱有所扶,大力实施民生扶贫兜底工程,整合扶贫救助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最急迫、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夯实教育奠基。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巩固提升十五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等教育扶贫政策,防止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二是深化健康扶贫。把医疗卫生扶贫作为防范返贫致贫的主要抓手,加大“十免四补助”等扶持力度,将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实现贫困人口县域内合规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不超过5%。三是做好社保兜底。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全面小康的基本防线,持续加大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力度,及时主动通过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特殊救助等方式,精准保障低保、五保等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管好用好各类救助基金,稳定补充机制,规范申请流程,形成简单有效、操作便捷、可持续性的制度安排,确保贫困家庭就学、就医应助尽助。
四、集聚思想引领感恩奋进新风尚。聚焦主动脱贫奔康、主动移风易俗、主动服从大局,大力实施励志扶贫动力工程,推进现代文明蔚然成风。一是强化正向激励。坚持扶贫扶志,充分发挥“农民夜校”阵地作用,用好“策马扬边”信息化平台,加大典型宣传,大力开展“十大主题教育”,全面推广“六个奋进激励”,抓好“五星家庭”和“十大工匠”评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二是探索反向歇帮。健全有责任扶贫制度体系,针对社会秩序、村风民俗、环境卫生、个人品德、遵纪守法和家庭美德等,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细化铺张浪费、酗酒赌博、好吃懒做等负面指标,探索推行贫困户“歇帮”机制,让贫困群众紧张起来,形成“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思想共识,感党恩、跟党走。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坚持干部带头,严格遵守“九不准”,积极倡导节俭办理婚丧嫁娶,持续推进红白喜事规范化、纠纷处理法治化、感恩奋进传导化,争创市级以上“四好村”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