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情深
5月4日,旺苍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对盐河乡林园村的饮水源进行例行检查,
检查报告显示,水质良好。
村民向成友看着工作人员采集的清亮的水样说:“三年来,他们经常过来监测,我们喝的是放心水。”
一滴水见太阳。
村民朴素的话语透露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广元三年治水害兴水利的坚持。这样的坚持写就民生为本的答卷--震后三年,广元市解决了153.19万受灾群众饮水困难和7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节灌率由“十五”期间的29.9%提高到“十一五”的42.23%,农业用水和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应急】千方百计保障“安全水”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元水情告急:旺苍县东河上游国华镇土地坝因地震溶洞出现1立方米/秒的黑水流入东河,缓缓进入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涉及沿河乡镇及县城10万余人;青川县36个乡镇,4942处供水工程、水源地遭到毁灭性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50处集中供水、近万处分散供水水源地遭到破坏,210万人饮水问题受到威胁。
没有什么比210万人的“渴望”更加紧急。面对灾难,广元市作出迅速反应:该市水利农机局迅即成立抗震救灾饮水安全应急分队,启动供水应急预案,下发《关于做好饮水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局长李桂林带队赶赴为2万余人服务的八一综合供水站,查看地下水井、抽水泵房、清水池、氧化爆气制水系统、加药控制系统、调节池以及供水管网受损情况,根据应急供水方案安排值班;对青川县乡镇供水水质实行拉网式排查,分8个片区支援供水抢险和水质监测工作。
各县区水利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启动水质安全应急预案。一方面全面开展水源水质检测和监测,通过媒体大力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迅速深入到各乡镇供水站实地查看、核实灾情,全面掌握水源地受灾情况和水质状况;积极组织各供水站购买消毒药品,按要求投放药物,进行消毒杀菌;加强蓄水池、高位水池的清洗、沉淀、消毒,加强供水管道、管道排污口的排污冲洗。
大灾之后防大疫。广元市及时制定了震后水质监测和水污染应急方案,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地划定的范围,全方位实施地表水和地下水质监测,做到监测区域全覆盖、监测指标全覆盖。强化供水行业管理,落实各供水企业对供水常规水质指标每日监测结果、供水设施运行状况、供水设施新增损毁的日报制度。
震后不到一个月,广元全市受灾乡镇全面恢复临时应急供水,全境内没有出现水源污染事故和群体性饮水安全事故,更无重大疫情、疫病发生。
【重建】“快准重实”修整水利工程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广元市水利遭受巨大破坏:水库,供水工程、小微水工程、渠道、水保工程、水电站、堤防、鱼池、提灌站受损的不计其数,造成大小堰塞湖36处。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共计54.7亿元。
旷世之灾没有难倒广元人,该市迅速投入水利设施的灾后重建:
按照中央、省、市灾后重建的部署,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突出“快”、“准”、“重”、“实”,集中业务骨干,夜以继日,历时两个月精心编制完成了“广元市水利‘5·12’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及“堤防灾后重建规划”、“水库枢纽及管理设施灾后治理规划”、“农机具及机耕道灾后重建规划”等“1+11”灾后重建规划。
水利重建资金保障得力。全市水利灾后重建规划项目总数516个,总投资45.96亿元,落实资金是建市25年水利投入的2倍还多,为地震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剑阁县鹤龄镇,200多万方的红岩小(一)型水库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大坝裂缝变形,一旦突发暴雨,水库极有可能坍塌,冲毁下游庄稼。去年,剑阁县水务部门对该水库进行彻底整治,今年小春丰收在望,大春庄稼用水不愁。
这是广元“浓墨重彩”重建水利设施篇章中的一页缩影。通过不懈努力,全市494座震损水库得到彻底整治,全部达到了国家安全标准,其附属、管理设施也得到改善,水库安全保障显著提高。
【三年概览】
广元水利灾后重建亮点
★解决了153.19万受灾群众饮水困难和7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灾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已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成功治理石板沟(全省第二大)等36处堰塞湖,彻底消除了堰塞湖险情。
★全市494座震损水库得到彻底整治,全部达到了国家安全标准,附属、管理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水库安全保障显著提高。
★已建成和投入使用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2套,在建和即将汛前完工6套。加固堤防40余公里,新建市城区嘉陵江将军桥、南河栖凤堤,苍溪县杜里坝等堤防101.5公里,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极大提升。
★三年恢复重建微型水利工程6785处、中小型灌区渠道525公里,恢复、改善灌面50万亩;新增蓄引提水总量386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1.81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7.8万亩、续建配套渠道1786公里,农田节灌率由“十五”期间的29.9%提高到“十一五”的42.23%,农业用水和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水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震后渔业年平均增长率达25%,渔业经济总产值11.25亿元,全市农民年人均渔业增收30元,渔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强力推进建设川陕甘三省接合部经济生态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以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4.8平方公里、小流域26条,治理率提高47.83%。潘洪宾 记者徐凯侯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