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生——成都科学重建报告之“民生发展”
这一“决定性胜利”,让成都像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有更宏伟的规划与宗旨——要重建的不仅仅是房子,最终目标是让灾区的基础条件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精神面貌改变,实现城乡差距的大大缩小。
农房重建 让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性提升
三年前,成都市共有67万户城乡住房因灾毁损。然而,倒塌的房子可以盖得更漂亮,可如何在修建的过程中,让居住在里面的百姓生活得比原来更好呢?
按照“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3年来,成都市一直在努力运用统筹城乡的“金钥匙”,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从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到均等化的教育、医疗网络,再到文明新风建设……这一个个三年前倾心谱写的规划,已逐步成为一张张充满新生活气息的笑脸。
4月30日,行走在青翠的凤栖山下,街子镇莲经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多彩而静谧,一栋栋色彩鲜明的小楼依山而建,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无一不是宽敞的房间,全新电视、冰箱、洗衣机、宽带……“新房子真是好得没话说!和城里的人的生活完全一样!”村民陈向熙在自家阳台上晒着太阳,脸上满是幸福。
陈向熙以前的老房子雨天漏雨,阴天灌风,条件十分差,“5·12”后,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村上很快引进社会资金,72户村民一起将自家的宅基地腾出来,以土地换新房,200多名村民都住上了新房。
崇州的变化,折射的是成都市于2008年启动的灾后公共设施重建。
三年来,成都市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首要任务,按照产业发展性、建筑风貌和形态多样性、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四性”原则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采取原址重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自愿搬迁异地安置等多种重建方式,高质量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全市灾区共完成城乡住房重建4.3万套和13.7万套,入住率分别达90.3%、97.1%。重建后的23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既安全美观又配套完善,既体现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灾区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根本性提升。
公共设施 在提档升级中铸就发展新动力
重建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群众得到实惠。“五一”节这天,位于都江堰壹街区的都江堰市图书馆里接待着许多假日前来借书的市民。在这座现代化的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书籍被频繁借还,馆内的网络阅览室、视听资料室也一度出现小小的拥挤,大家安静地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据介绍,借助中央补助资金3000万元,都江堰已完成了崇义镇、天马镇等5个乡镇文化站的维修加固,玉堂镇、中兴镇、龙池镇、虹口乡等13个乡镇文化站的灾后重建。
据了解,现在的灾区,镇镇都有标准化的学校、公立医院、敬老院、污水处理厂、派出所、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上档升级,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三年前,成都市1086所学校、451个医疗卫生机构在“5·12”地震中受损,灾后重建的三年,从农村到城市,从配套不齐到一流的公共设施,几乎每一位灾区城乡群众都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学校、医院、交通、市场……改变的不仅仅是群众的生活,还有推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朝着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动力。2009年9月1日前,所有受损学校全部完成维修加固,所有被毁中小学校共169所全部完成重建,18万灾区中小学生全部搬进永久性校舍,每年生均公用经费还增加了250元,建成后的学校成为灾区最坚固、最漂亮的建筑。截至今年3月底,232个卫生重建项目、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4个派出所顺利竣工。
基础设施 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
多媒体授课、先进的电子黑板、为学生烹饪的高效电气锅……“我们是一所异地重建学校,如果没有彭州供电公司的主动介入,我们3500名学生不可能按异地重建学校,如果没有彭州供电公司的主动介入,我们3500名学生不可能按期从板房过渡到永久性校舍,更不可能满足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石室白马中学校长李贤中感慨不已。
用电力保障民生,是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的一个重要版图。截至2010年年底,成都电业局灾后重建项目共完成投资7.48亿元,包括青城山110KV变电站、羊马110KV变电站、成灌高铁崇义牵引站配套工程中的聚源至崇义110KV线路等8个重大项目已完工。
成都市3312公里公路、135座桥梁在震中损毁。震后,在认真分析灾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实际需要后,《成都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出台,勾勒出震后成都道路交通重建的脉络,形成了目前的“中心城区至每个灾区县城具有两条以上四车道快速通道、灾区县城至每个乡镇具有两条以上双车道道路、乡镇至每个村和安置点具有一条等级公路”的规划格局。
在基础设施重建中,成都市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恢复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截至今年3月底,灾区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重建基本完成,280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1833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建成通车,所有受损道路和损毁桥梁全面修复,投资130亿元的灾后重建第一个重大交通重建项目成灌高铁于2010年5月建成投运,投资30亿元的成彭快铁将于今年投入使用,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道路成为城乡之间沟通的有力桥梁,更是产业恢复的阳光大道。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山区的药材、水果、蔬菜、竹木等开发成本高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因为交通的便利,产品价值得到大幅提升;交通的便利,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资于农村。据统计,震后75%的乡镇反映企业数量明显增加,48%的乡镇反映个体商贩数量明显增加。(记者 颜婧)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