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计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制定《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具体举措。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省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全省人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为建设“健康四川”服务。
《实施计划》把握我省“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新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提供了遵循。
二、《实施计划》明确的发展目标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全民健身的根本目标。《实施计划》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7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2015年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5〕37号),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实施计划》与此对应衔接提出“到2020年,我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0亿元”,使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全民健身不能局限于体育部门和体育行为,应该更多放在社会范畴理解。因此,《实施计划》在发展目标中还提出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基本形成全民健身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三、《实施计划》的特色和亮点
(一)首次将弘扬体育文化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活动,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中还需要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勇敢、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实施计划》提出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好四川全民健身故事,传播四川好声音,传递社会正能量。加强体育文化交流,广泛开展“体育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二)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实施计划》提出继续办好广场体育、假日体育等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棋类、桥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赛车、轮滑、滑翔、极限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龙舟、健身秧歌、健身腰鼓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从四川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完善业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改革和完善办赛模式,举办四川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创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体育模式,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体育锻炼。推广妇女健身方法,引导妇女参加适合其特质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
(三)着力解决制约四川全民健身发展的场地设施问题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四川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82平方米。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离全国人均水平差距较大。《实施计划》提出2020年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由于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基数低,虽然绝对增长额不大,但其增长率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实施计划》提出要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统筹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区和周边城市规划,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和单项赛事中心等大型体育基础设施,改善全民健身条件。市(州)重点建设和完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一批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设施。县(市、区)重点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市(州)、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达到80%。城市社区重点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和小型多样的健身设施。农村乡镇和行政村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在全面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解决场地设施增量的同时,《实施计划》要求各地进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制度,把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名称、具体时间及相关要求等向社会公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鼓励民营体育场馆对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第三方管理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向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
在推动四川足球和冰雪运动发展方面,《实施计划》提出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积极抓好民间足球活动开展,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推广普及群众冬季运动,支持鼓励川西、川北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发展。
(四)推动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为使《实施计划》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智库介入的大群体工作格局。省上将成立四川省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全省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发布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确保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