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小剑客蝉联世锦赛
2005年十运会后,王海滨正式封剑,很快成为国家队主帅。接手之初,他便将目光放在队伍的整体发展上。“我们三剑客时代,虽然拿到两届奥运会银牌,但就我们三个人在打,和意大利、法国这些欧洲队相比,厚度相差太多了!”他感慨。雷声、朱俊、张亮亮、黄良财,很快在他手里成长起来,而近两年涌现出来的马剑飞、施嘉洛都在迅速成长着。
“马剑飞一直在国家队,我发现他脑子聪明,进攻很有特点,但有些伤病,心态不稳定,比赛起伏大,易受外界干扰。”发现小马哥的优势与弱点后,王海滨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磨炼他。一次次派遣马剑飞去打世界杯,多次打团队赛,“使用马剑飞的时候要谨慎,有的放矢,不能让他打所有的场次,在重点场次大胆放出去锻炼。慢慢地,他在国际赛场找到了位置,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王海滨说。2011年世锦赛上,马剑飞在男花团体决赛场上打出11比3的小高潮,将领先局面交给雷声,为团队夺冠立下战功。
而雷声、朱俊等经过7年的打造,也逐渐呈现了实力,2010年和2011年两届世锦赛上都摘得团体金牌,实现了王海滨在运动员时代无法企及的目标。如今王海滨和他的弟子们正在为奥运会努力着,“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力争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全力以赴。至于奥运会,我们会做到最细致的备战。”王海滨说。
礼 ——公共场合禁穿运动服
王海滨接手之际,最大的一个感受便是队员对于击剑文化知之甚少。“自己闷头练,不和大家交流,别人会觉得中国运动员很神秘。有时候穿个运动服就去晚宴了,欧洲人就会觉得你不懂礼貌,但是我们的运动员不会觉得是什么问题。”于是王海滨安排了许多外训机会,去欧洲、美国,让运动员和国外选手接触,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击剑的内涵。
“他们可以看到,国外运动员平时穿着很正式,到了训练馆换上击剑服训练,之后大家很友好地握手、再见。训练之余大家在一起开个party,一起吃饭。慢慢地融入进去。”王海滨说。
到国外比赛,每到一个城市,王海滨都要运动员出去走走,看看,了解当地的文化,不要老是窝在房间里,更不准吃国内带去的食物,尤其是方便面,必须吃西餐。“这个项目没办法啊,天天在欧洲比赛,出国期间就只能以西餐为主,中餐为辅。以前还有人带锅碗瓢盆的,我都不允许。”王海滨说。
王海滨为男花队制定了一条特殊规定,队员在公共场合禁止穿运动服。每天训练完,一定要换上便服去吃饭。“不需要穿多好,多正式的衣服,只要干干净净就很好。”要是哪位运动员偷懒了,那可就惨了,在餐厅里他就会被王海滨唠叨个没完没了,还有周围队友的“围观”,一直到他求饶为止。
细 ——检查地板上的灰尘
当教练后,王海滨最大感触就是一个字——细!除日常管理及训练计划外,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邮箱、QQ随时可供队员留言。“运动员可以找我谈,可以电话、短信,甚至发邮件,给我QQ留言,各种交流方式都提供,目的就是能及时了解队员动态。”
训练时,他还要关注运动员的一举一动,神态表现,“有时候看他的表情不对,或者训练状态有问题,你就要想,他今天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家里有事了?这都是教练员要考虑的,这时候就算你自己有什么事,也要放在一边,马上想办法解决运动员的问题。”
训练馆门开没开?开水准备没准备?甚至地面干净不干净?这都是王海滨需要考虑的,这是他在运动员时代绝对想不到的。“冬训前,击剑馆很久没人用,地面有灰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做准备活动时,雷声磕了一下,导致内侧副韧带拉伤。休息了3周,运动员能有多少个3周?”王海滨说,从那天起,他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是比赛馆还是训练馆,都要事先去看一眼场地,否则心里就不踏实。
苛 ——谁偷懒“折磨”谁
运动员会偷懒,不管什么年龄,什么水平的,这一点王海滨太了解了,当年的他也曾经历过。
“罚他有用吗?没有用!训练的目的达到就可以了。”王海滨用自己的方法,一旦发现运动员偷懒,他表面上不说,但会挑一个最“折磨”的方式惩罚一下,“就让他做最不愿意做的事!比如,在大家面前唱歌。或者吃饭的时候,突然在女队员面前让他讲一下自己为什么偷懒?再或者,周日他最不愿意动的时候,我让他去加练……用这种方式折磨一下,印象深刻,下一次再偷懒的时候会掂量掂量。”王海滨说。
位于国家击剑队的老山,有一段山路,王海滨经常让运动员去那儿跑步,5公里正好回来。“有一个路口可以插过来,能省一段路,我从运动员时候就知道,我还知道更近的路。但是我不提醒他们,我在一个他们偷懒之后必经的路口等着,把车停在那儿,让他们能看见车牌号,我背对着他们……结果,我就听到有声音,突然一个人大喊一声:呦!然后他们就赶紧往回跑,最后可能跑了6公里。下来后,我笑嘻嘻地跟他们说:今天很累啊!不过这个路你们没我熟。我想他们下一回再也不会偷懒了。”王海滨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