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规划纲要的通知
川府函〔2016〕228号
成都市、资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纲要》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8日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规划纲要
2016年11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7
(一)区位比较优势明显7
(二)发展临空经济支撑强劲8
(三)机场与航线网络日趋完善8
(四)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8
(五)区域创新要素优势显著9
二、总体要求9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10
(四)战略定位11
三、空间布局12
(一)成都片区重点建设区域12
(二)资阳片区重点建设区域13
(三)开发管控区域15
四、积极发展临空产业16
(一)临空制造业16
(二)临空服务业17
(三)高端示范农业18
五、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9
(一)构建综合交通枢纽19
(二)加强对外通道建设19
(三)完善内部路网体系20
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21
(一)扩大以向西为重点的对外开放21
(二)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平台22
(三)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23
七、完善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23
(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23
(二)健全市政公用设施24
(三)建设智慧园区24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4
(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24
(二)提升生态宜居功能25
(三)促进资源集约利用25
(四)实施机场噪声治理26
(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26
九、完善体制机制27
(一)完善管理体制27
(二)创新开发模式27
(三)完善支持政策28
十、保障措施28
(一)加强规划实施28
(二)同步建设机场配套工程28
四川省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地处欧亚航路中点,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机,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发展国际临空经济区,对于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培育形成我省经济新兴增长极,特编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引导临空经济区有序开发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临空经济区规划总面积298平方公里,由成都片区和资阳片区组成。成都片区包括成都市简阳市福田乡、三岔镇、玉成乡、坛罐乡大部(除四溪村、两河村)、海螺乡大部(除洞沟村、复兴村、万年村、互利村、长山村)、草池镇(机场红线以外区域)、高明乡局部(农丰村)、石桥镇局部(燕子村、同心村)、石板凳镇局部(官堰村、杨泉村、庐永村),面积199平方公里。资阳片区包括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大部(除吉乐村、水井村、高柏村)、雁江镇(主城区北部和西部区域)、松涛镇局部(红岩村、宰山村的成渝高速以西部分),面积99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6—2020年。图1规划范围示意图
一、规划背景
临空经济在国外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围绕大型枢纽机场发展临空经济,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依托机场推动具有临空指向特点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动地区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我省加快建设国际临空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
(一)区位比较优势明显。向西开放已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临空经济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以及欧亚航路的重要节点位置,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向西到欧洲、非洲、西亚等地的航线和距离优势,有条件打造成为向西开放最便利的窗口,引领我省乃至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版图。
(二)发展临空经济支撑强劲。我省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产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旺盛,是全球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形成了从软件外包、研发设计到终端制造、总部销售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推动了航空运量的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4224万人次,居全国第四位;货邮吞吐量达55.7万吨,居全国第五位。
(三)机场与航线网络日趋完善。双流国际机场已经开通航线260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91条,与旧金山、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吉隆坡、墨尔本、新加坡等主要城市均实现了直航,初步建立了面向东南亚、南亚,直达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国际航线网络,排名中西部机场第一。未来将形成以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为枢纽,带动支线机场发展的干支结合民用机场网络体系,以及连接全球主要城市和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
(四)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我省正加快建设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融入“一带一路”国际运输大通道的铁路干线网络,构建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重点的高速公路通道,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面向国际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增强临空经济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区域创新要素优势显著。我省综合科技实力雄厚,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人才创新基地初具规模。成都市正在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将吸引全球各领域的顶级人才和创新要素集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为契机,遵循临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绿色集约高端发展,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临空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培育发展新动力的载体,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开发节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重要水系、生态廊道保护,彰显绿色宜居魅力。
坚持创新发展。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政策集成为突破口,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功能定位,实施贸易、投资、金融等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成都和资阳“两城”协同、临空经济区和天府新区“两区”互动、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互补,强化区域协作共赢,实现发展要素合理配置、发展空间统筹布局、体制机制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0年,为天府国际机场配套的交通运输、口岸物流、商务服务等设施同步建成,形成较完备的企业入驻条件。建成起步区35平方公里,各功能组团布局初步形成,临空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区域生态体系和生态红线基本稳固,临空经济区管理机制趋于完善。
远景展望。到2030年,临空经济区基本建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集群,建成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
(四)战略定位。
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发挥向西到欧洲、西亚、中亚、非洲等地区的距离和航线优势,强化临空经济区国际商务交往、高端产业集聚、文化商贸交流等作用,支撑天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客货运量最大、航线和服务密集高效的现代化枢纽机场,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版图。
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陆空口岸,打造国际集散和分拨中心,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试点示范和带动作用。
西部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抓住成都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机遇,依托机场核心枢纽功能,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吸引国内外各类创新要素、创业人才集聚,建成临空指向特征显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
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空港新城。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综合发展高端化、国际化的新枢纽经济和总部经济,形成高品味的宜居宜业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化综合服务功能。
三、空间布局
规划区范围内,实施总体空间开发管控,优化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生态禁建区域不低于150平方公里。对接机场功能布局,加强与天府新区互动,综合考虑建设用地条件、重大交通设施走向、自然环境要素、机场噪音影响等因素,重点建设成都片区的临空服务业、航空物流、航空研发制造,以及资阳片区的临空制造业、临空综合服务共5个功能组团,引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区两片多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近期规划城镇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重点用于起步区建设;远期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满足各功能组团建设需要。
(一)成都片区重点建设区域。位于天府国际机场西侧和北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与机场运营紧密相关的航空物流、综合保税、服务保障、航空制造、航空维修等相关产业,适度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关联业态,形成临空服务业、航空物流、航空研发制造等功能组团。
临空服务业组团。位于机场西南方向,规划城镇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结合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运营需要,配套建设航空运输相关企业的生产生活服务保障系统,集聚国内外高端航空总部资源,积极发展航空运营、航空商务、特色金融、航空科教、飞机租赁等,建设航空运输综合服务保障基地。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鼓励会计咨询、市场营销等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知名展会,打造面向欧亚、辐射西部、服务全省的国际化商务服务中心。
航空物流组团。位于机场货运区北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医药、鲜活农产品等特色产品物流,积极培育航空快递、国际中转物流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完善形成集仓储、中转、配送、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重点强化口岸服务、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功能,完善进出口货物通关监管、场站服务、集装箱拼装转运、检验检疫等服务,围绕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开展保税加工,拓展高端商品保税交易展示功能。
航空研发制造组团。位于机场西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满足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需要,积极发展航空零配件制造、航空器总装、航空电子、航空新材料以及航空维修等产业,建设航空科技创新中心、孵化设施和服务平台,加强航空科技的国际合作,培育发展重量体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航空运输指向性强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电子信息等研发设计,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制造及科技创新基地。
(二)资阳片区重点建设区域。位于资阳市主城区西侧和北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临空制造、高端商务、旅游度假等临空指向型产业,加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形成临空制造业、临空综合服务等功能组团。
临空制造业组团。位于资阳市主城区以西,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积极发展临空依赖性强、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拓展保税加工功能,建设先进制造业出口加工基地,吸引高端诊疗设备、数字化家庭诊疗、保健设备等企业入驻,打造轨道交通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产业链,引导通信与网络设备、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系统集成、智能仪器等领域企业集聚,形成参与国际分工的临空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临空综合服务组团。位于资阳市主城区以北,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依托资阳市主城区拓展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国际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建设航空商业区、高端住宅区,提供高品质、国际化生活和商务服务,打造空港卫星城。合理布局综合保税功能,培育发展保税贸易、免税购物等,拓展电商物流等产业。以航空俱乐部、航空主题公园等为主,培育航空展示、航空文化、康养度假、临空商务、高端品牌商业等业态。图2空间布局示意图
(三)开发管控区域。对重点建设的功能组团以外的区域,实施空间开发综合管控,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在满足近期发展需要的同时,为远期发展预留充足空间,促进临空经济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临空经济区发展定位,对周边地区现有和已规划的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进行清理和规范,管控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增和扩大各类开发区及产业园区。制定并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格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航空关联度较低的低端业态。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和土地供应时序,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避免房地产过度开发。充分利用管控区域内的农业用地,因地制宜发展高端示范农业。加强生态用地以及自然水体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景观。
四、积极发展临空产业
遵循临空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发展临空指向性强、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高端示范农业,打造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一)临空制造业。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航空需求性强的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航空制造等产业,提高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水平,打造临空制造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电子设备、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产业,带动上下游芯片、元器件、核心软件、零部件等企业高效集聚。积极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关键电子元件、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移动终端设备等相关产业,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引进数字音视频、通讯显示等产业项目,带动发展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产业。
智能仪器设备。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仪器仪表智能化、网络化和微型化,加快培育精密测量、光学仪器、精密检测等仪器仪表研发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厨卫等智能产品,配套开发相关零部件和控制软件,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端仪器仪表设备和智能设备产业基地。
航空制造。吸引国内外航空制造龙头企业进驻,以需求拉动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融入全球航空制造产业链。加快建立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大力发展飞机零部件、航空材料、机载系统、航电系统及配套产业。着力推动航空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打造航空零部件深度修理创新平台。培育发展公务机、无人机、特种通用飞机等整机制造。
(二)临空服务业。发挥临空经济区各类高端要素集聚的优势,培育发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综合保税、商务服务等产业集群,营造国际化的居住和营商环境,打造成为中西部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和服务中心。
航空物流。依托航线优势和市场腹地,健全机场客货中转、物流基础等设施设备,吸引国内外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集聚管理、投资、营销等功能,大力发展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化妆品、鲜活农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物流,积极发展满足周边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航空器材、电子信息等物流,建设中西部地区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基地。积极发展航空快递物流,打造中国西部航空快递中心和分拨中心。
航空服务。吸引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设立基地,汇聚高端航空服务资源,打造国际航空运营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发展航空食品、航油航材供应、航空信息等服务业,开展飞行员培训、机场航务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等专业服务培训,提升机场运营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发展民航机务维修、空管设备维修、机场特种设备维修等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维修基地。加快发展航空金融租赁、航空保险等行业,配套发展航空咨询、航空仲裁、航空代理、航空经纪等业务。
保税服务。优化通关流程,提高信息化、网络化服务水平,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要求,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贸易基地。搭建保税研发中心、检测维修服务基地、离岸金融试验区、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平台,拓展保税服务领域。积极发展文化保税服务,建设艺术品保税中心,提供艺术品快速通关、保税仓储、保税展示、外汇留存等服务。
商务服务。鼓励创意设计、法律会计、市场营销、会展服务等业态聚集发展,吸引跨国公司和航空指向性强的国内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建立区域性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等,建设成为临空型商务服务总部基地。积极探索离岸金融试点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速区域金融国际化发展。建设专业化会展会议中心,承办国内外重大会议、展会,打造精品化、高端化会展品牌。
跨境电子商务。吸引国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入驻,鼓励中小微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积极推进跨境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电子汇兑等业务,完善交易展示、展览、行业交流、专业培训、信息服务等相关服务功能,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
(三)高端示范农业。依托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围绕欧洲、中东等地区高端农产品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培育、种植和展示,加快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加强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试点,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航空食品标准提档升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农药机器,力争农产品农药残留符合欧盟标准。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五、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布局网络化、服务一体化和管理智能化的要求,推进综合枢纽、对外通道、内部路网建设,构筑衔接高效、连接顺畅、功能完善的经济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一)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高标准建设新机场立体交通换乘中心,打造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轨道、公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提高通达机场的便捷度和区域内集散水平。以增强转运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空陆联运设施和航空货运仓储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系统,建设无缝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
(二)加强对外通道建设。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北向连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枢纽站,南向通达宜宾、泸州港,西向整合双流机场,完善形成以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对外运输网络,构建带动全省、辐射西部、通达全国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蓉京高铁、蓉昆高铁、成渝客专资阳至新机场城际联络线等铁路。大力推进成都地铁13号线、18号线及延长线、天府新站经新机场至资阳城际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建设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宜宾、天府国际机场经资阳至潼南、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等高速公路。
图3综合交通体系示意图
(三)完善内部路网体系。优化经济区内部交通网络,以强化衔接对外通道和内部道路提档升级为重点,形成广泛覆盖、有机衔接、快速通畅的路网体系,实现片区间及片区内部各功能组团的顺畅衔接,提升经济区对外交通转换能力。加快推进资阳至三岔湖、简阳至仁寿、简阳至三岔湖、资阳至机场北等快速通道建设。高标准实施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和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优化完善周边城镇道路配套系统,适时推进线路改道,减少跨境运输和城市交通间的相互影响。
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的开放高地,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对外交往的门户作用,加快临空经济区对外开放功能、体系建设,全面打造四川国际交往的重要载体。
(一)扩大以向西为重点的对外开放。以辐射欧洲、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为重点,加大国际航线开辟和加密力度,推动国内与国际中转航线网络的优化完善,积极融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推进高端化合作,打造我国西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载体。积极推进与欧美国家产业和技术合作,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强与东盟、南亚的国际产能合作。拓展与日韩和澳洲在电子信息、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图4开放格局示意图
(二)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平台。抓住国家设立中国(四川)内陆自贸区机遇,积极争取自贸区范围和政策覆盖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强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等互动发展。推动外向型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强与中韩创新创业产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态园等国别合作园区联动发展。依托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建设众创空间,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国际合作营销网络,推动优势农业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三)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营造诚信守约的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度,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等优质服务。积极发展“互联网+外贸”,搭建跨境电子支付平台,提升外贸服务效率。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各类高端人才集聚。
七、完善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
加强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区域统筹、多元互联的市政设施体系,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临空经济区综合承载力。
(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健全文化、就业、社会保障、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吸引国际知名教育机构,鼓励采用12年一贯制中外双轨教学体系,为外籍专业人士、港澳台及海归人才的子女提供国际化教育服务,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设置,引入国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医疗专家团队,建设以特需医疗、高端医疗服务为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医教研一体化综合性医院。
(二)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加强供排水、电力等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市政服务。合理布局供水设施,推进高标准节水示范,增强临空经济区供水保障能力。建设高标准排水设施,加强河道治理,完善防洪体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强电力等能源设施建设,完善能源管理和应急抗灾体系,积极推广能源科技创新应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进电力、通信、供排水、天然气等管线入地,形成无管线城市天空。
(三)建设智慧园区。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物联网应用,搭建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智能管理。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多网融合,实现无线网络高速全覆盖,构建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网络,打造绿色高效的交通服务与管理平台。规范物联网应用标准,加快推进物联网应用。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林水相宜、绿色秀美的城乡生态格局。
(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依托沱江、绛溪河、九曲河等自然水体,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加大营造林和湿地恢复力度,构筑环状生态走廊。建设新机场高速公路、资阳至三岔湖快速通道、简阳至三岔湖快速通道、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等交通干线沿线景观林带建设,形成贯穿区域的绿色廊道。加强周边区域的老鹰水库等水源地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加强公共绿地系统和综合生态公园建设,拓展绿化空间,提升整体生态品位。
(二)提升生态宜居功能。突出林、山、水要素融合,全面提升生态景观品质和生态休闲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市和生态城区。统筹河道防洪排水功能和生态景观功能,规划建设沿江生态湿地区、滨河休闲区、田园风光区,打造林水相宜、融合一体的沿江景观。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促进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广泛应用,严控经济区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对资源占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潜在不良影响实施动态监测评估,制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急协调预案。
(三)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降耗。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划定并严格控制开发边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生产生活节水,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循环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突出抓好产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提高再利用水平。图5生态格局示意图
(四)实施机场噪声治理。严格实施噪声治理方案,通过声屏障等技术运用、大规模降噪绿化带建设等手段,实施高噪声区绿化工程,降低机场和进场公路周边噪声影响。对机场噪声影响区内的村镇和既有敏感设施,实施有序搬迁避让。统筹机场周边土地利用,主要发展航空物流服务和综合保税等产业。
(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密切跟踪规划实施对经济区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空间管制措施,科学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有序引导城镇空间拓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因地制宜布局各类产业发展空间,按照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要求,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实现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对纳入《纲要》的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少占耕地、林地,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和补偿。强化声环境管控,防治交通噪声污染。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减缓大气污染。
九、完善体制机制
以市场机制为纽带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关系,设立企业化运营的开发管理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协调推进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
(一)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成都市和资阳市主体责任,在省政府统筹指导下,由两市分别成立各自片区的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能,创新行业监管模式,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产业负面清单,指导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
(二)创新开发模式。由成都与资阳两市各自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营的开发管理平台,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及载体建设、招商引资、公共服务供给等。鼓励临空经济区采取多举措创造盈利条件,支持开发管理平台上市融资。对临空经济区内具备条件的项目,积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发建设。
(三)完善支持政策。集成和创新开放政策,构建统一高效的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监管体系,全面实施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关政策。争取国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2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等政策。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年度计划指标管控,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依法依规实施现代服务业优惠税率、出口退税试点、购物离境退税等税收政策,将天府新区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财税政策延伸至临空经济区。加强面向国际的航空人才培养与交流,建立飞行、空管、机务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孵化基地。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成都市、资阳市的指导,研究制定临空经济区建设、土地、金融、海关、财税、商贸、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强化《纲要》指导和管控作用。成都市、资阳市是实施《纲要》的责任主体,要研究制定工作机制,依法依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以及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开发管理平台作用,切实推动《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地实施。加强《纲要》实施情况监测分析,开展《纲要》实施阶段性评估,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开展调整修编。
(二)同步建设机场配套工程。完善机场功能配套,同步建设机场口岸、航空物流、综合保税、机场生产生活配套等设施,满足机场运营需要。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18号线、机场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县级道路等项目建设,确保与机场同步建成,发挥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