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 四川基础如何 
在医与养之间 架起一座桥

  • 2020年10月29日 07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镇敬老院,有专门的医疗人员为患病老人提供服务。记者 尹钢 摄


    眉山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里,医务人员正在指导康复训练的老人。张忠苹 摄(视觉四川)


    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沙堰社区康华医院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和生活护理员带领老人们做保健操。记者 肖雨杨 摄

       

    ●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居家签约、社区服务、内设机构、协议管理、全面托管等5类居家-社区-机构多级互动医养模式

    ●到2022年,全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10月25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养老中心,82岁的黄承秀老人吃过早饭后,在专业护理人员陪护下活动身体。

    老人是去年3月被送到这里的,当时她已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医院专家、护理团队对症治疗,老人身体功能逐渐恢复。

    早在1997年,四川便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1777.1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207.68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1.22%、14.42%。如何将医与养之间有效结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9月,省政府发出通知,四川将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目前,四川医养结合探索几何?记者进行了了解。

    A 首个

    医养结合已有中长期规划

    今年55岁的成都市民刘康宏曾十分苦恼。几年前,他把年过八旬的母亲送到了养老院,母亲又经常要住院治疗,他只好在养老院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医院要是也能养老就好了。”

    据调查,我省老年人中,有近70%患有各类慢性疾病,还有近200万属于失能老人。对于这些随时需要看病和护理的老人来说,医与养之间需要一座桥梁。

    近年来,我省动作频频,大力推动医养结合的落地开花。

    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医办养老、养老办医、医养协作、产业融合、中医特色、社会参与”六大发展方向。

    随后,四川又出台全国首个综合性医养结合发展中长期规划,进一步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谋划。

    9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四川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B 251家

    全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迅速

    9月2日,四川省老年病医院(省第五人民医院)以高分通过了中国老年医学会专家对《老年友善服务规范》贯标验收,成为省级医疗机构中首批全国老年友善医院。

    老年友善服务,就要为老年人营造尊重、关爱与支持的环境,开展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并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活动。

    虽然我省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较大,但四川在推进医养结合中,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四川医疗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3757个,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79.36万人,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断优化,全省养老服务机构3512个、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31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0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和50%。

    良好的医疗资源,为医养结合提供了基础。截至2019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251家,开展医养签约服务2670对,医养结合机构床位6.7万张。

    今年7月,身患晚期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张良秀(化名)老人住进了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治疗,一住就是3个月。医疗机构设立的老年医学科、安宁疗护病区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重复住院率等统计指标,这也是我省推进医养结合的一项新举措。

    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时,可通过参照公立养老机构政府定价或自主协议定价等方式确定收费标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合理提高人员奖励水平。

    C 16个

    案例入选医养结合典型

    2018年7月住进遂宁市船山区桂花医养中心后,先天残疾的周刚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在这里,他的日常生活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隔三差五还有医护人员对他进行健康检查。之前,周刚一直住在敬老院里。

    基层卫生机构与敬老院签约合作管理,是船山区医养结合的探索。桂花医养中心主任唐素华告诉记者,医养中心是桂花镇天遂金井联村示范卫生室与当地敬老院签约联建的,集中接收了船山区70多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设有全科诊室、B超室等,还有专业护理人员。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新兴卫生院托管了新兴敬老院和新兴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引入医疗查房、身体评估、专业护理、治疗绿色通道等。

    不仅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各类探索也在不断推进。

    去年初,自贡市老年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投入了运营,8个科室的26名医疗专家在线上为患者服务。医院还依托多学科综合评估及诊疗、三级康复等医养结合模式,加强与社区、养老院以及其他医养机构的对接,提供慢病管理、线上家庭医生、视频讲座等医疗服务。建成自贡市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医疗、健康、养老三方数据的互联互通。

    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利用院内专家团队,开展多科室会诊,形成“多病共管、多药共用”的治疗模式,利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的营养专科联盟,形成“三级营养管理干预网络”;利用开展安宁疗护与长期照护试点服务,形成多功能联动。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居家签约、社区服务、内设机构、协议管理、全面托管等5类居家-社区-机构多级互动医养模式。16个医养结合案例还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世界卫生组织医养结合典型案例。

    D 1:23

    老年专业护理人员缺乏

    近些年,我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顺利,已取得不少的经验和成效,但要达到医养结合示范省的要求,还有不少亟须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省医养签约合作可持续性不强,大多数养老机构维持自身发展已属不易,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多是免费的,只有少部分养老机构给予医院一定的服务补偿。如果仅靠医疗机构提供免费、低偿的医疗服务,从长远看医养签约合作缺乏内生动力,可持续性不容乐观。

    医保报销政策针对性也需加强。现行医保支付政策缺少对疾病稳定期、康复期的支付标准。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较多康复、护理项目未纳入医保统筹支付报销。

    医养结合既需要公立机构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市场准入、人才引进、土地供应、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仍需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及设施设备要求高、投入资金大、收益周期长,自然人投资医养结合产业的意愿不强,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融资难问题突出。

    老年专业护理人员队伍严重短缺是又一难题。据测算,四川取得资格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与需要治疗或照护的老年人比例为1:23,但按国际通用标准配比应达1:4,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同时,大多数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仅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且年龄在50岁以上,其服务技能、服务质量难以满足需求。

    推进医养结合,四川具有优势

    医疗服务水平较高

    截至去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3757个,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79.36万人

    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断优化,全省养老服务机构3512个、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31张

    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0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和50%

    医养结合持续发展

    截至2019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251家,开展医养签约服务2670对,医养结合机构床位6.7万张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 四川基础如何 
    在医与养之间 架起一座桥

  • 2020年10月29日 07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镇敬老院,有专门的医疗人员为患病老人提供服务。记者 尹钢 摄


    眉山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里,医务人员正在指导康复训练的老人。张忠苹 摄(视觉四川)


    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沙堰社区康华医院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和生活护理员带领老人们做保健操。记者 肖雨杨 摄

       

    ●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居家签约、社区服务、内设机构、协议管理、全面托管等5类居家-社区-机构多级互动医养模式

    ●到2022年,全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10月25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养老中心,82岁的黄承秀老人吃过早饭后,在专业护理人员陪护下活动身体。

    老人是去年3月被送到这里的,当时她已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医院专家、护理团队对症治疗,老人身体功能逐渐恢复。

    早在1997年,四川便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1777.1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207.68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1.22%、14.42%。如何将医与养之间有效结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9月,省政府发出通知,四川将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目前,四川医养结合探索几何?记者进行了了解。

    A 首个

    医养结合已有中长期规划

    今年55岁的成都市民刘康宏曾十分苦恼。几年前,他把年过八旬的母亲送到了养老院,母亲又经常要住院治疗,他只好在养老院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医院要是也能养老就好了。”

    据调查,我省老年人中,有近70%患有各类慢性疾病,还有近200万属于失能老人。对于这些随时需要看病和护理的老人来说,医与养之间需要一座桥梁。

    近年来,我省动作频频,大力推动医养结合的落地开花。

    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医办养老、养老办医、医养协作、产业融合、中医特色、社会参与”六大发展方向。

    随后,四川又出台全国首个综合性医养结合发展中长期规划,进一步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谋划。

    9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四川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B 251家

    全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迅速

    9月2日,四川省老年病医院(省第五人民医院)以高分通过了中国老年医学会专家对《老年友善服务规范》贯标验收,成为省级医疗机构中首批全国老年友善医院。

    老年友善服务,就要为老年人营造尊重、关爱与支持的环境,开展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并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活动。

    虽然我省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较大,但四川在推进医养结合中,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四川医疗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3757个,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79.36万人,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断优化,全省养老服务机构3512个、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31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0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和50%。

    良好的医疗资源,为医养结合提供了基础。截至2019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251家,开展医养签约服务2670对,医养结合机构床位6.7万张。

    今年7月,身患晚期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张良秀(化名)老人住进了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治疗,一住就是3个月。医疗机构设立的老年医学科、安宁疗护病区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重复住院率等统计指标,这也是我省推进医养结合的一项新举措。

    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时,可通过参照公立养老机构政府定价或自主协议定价等方式确定收费标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合理提高人员奖励水平。

    C 16个

    案例入选医养结合典型

    2018年7月住进遂宁市船山区桂花医养中心后,先天残疾的周刚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在这里,他的日常生活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隔三差五还有医护人员对他进行健康检查。之前,周刚一直住在敬老院里。

    基层卫生机构与敬老院签约合作管理,是船山区医养结合的探索。桂花医养中心主任唐素华告诉记者,医养中心是桂花镇天遂金井联村示范卫生室与当地敬老院签约联建的,集中接收了船山区70多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设有全科诊室、B超室等,还有专业护理人员。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新兴卫生院托管了新兴敬老院和新兴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引入医疗查房、身体评估、专业护理、治疗绿色通道等。

    不仅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各类探索也在不断推进。

    去年初,自贡市老年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投入了运营,8个科室的26名医疗专家在线上为患者服务。医院还依托多学科综合评估及诊疗、三级康复等医养结合模式,加强与社区、养老院以及其他医养机构的对接,提供慢病管理、线上家庭医生、视频讲座等医疗服务。建成自贡市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医疗、健康、养老三方数据的互联互通。

    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利用院内专家团队,开展多科室会诊,形成“多病共管、多药共用”的治疗模式,利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的营养专科联盟,形成“三级营养管理干预网络”;利用开展安宁疗护与长期照护试点服务,形成多功能联动。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居家签约、社区服务、内设机构、协议管理、全面托管等5类居家-社区-机构多级互动医养模式。16个医养结合案例还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世界卫生组织医养结合典型案例。

    D 1:23

    老年专业护理人员缺乏

    近些年,我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顺利,已取得不少的经验和成效,但要达到医养结合示范省的要求,还有不少亟须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省医养签约合作可持续性不强,大多数养老机构维持自身发展已属不易,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多是免费的,只有少部分养老机构给予医院一定的服务补偿。如果仅靠医疗机构提供免费、低偿的医疗服务,从长远看医养签约合作缺乏内生动力,可持续性不容乐观。

    医保报销政策针对性也需加强。现行医保支付政策缺少对疾病稳定期、康复期的支付标准。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较多康复、护理项目未纳入医保统筹支付报销。

    医养结合既需要公立机构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市场准入、人才引进、土地供应、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仍需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及设施设备要求高、投入资金大、收益周期长,自然人投资医养结合产业的意愿不强,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融资难问题突出。

    老年专业护理人员队伍严重短缺是又一难题。据测算,四川取得资格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与需要治疗或照护的老年人比例为1:23,但按国际通用标准配比应达1:4,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同时,大多数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仅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且年龄在50岁以上,其服务技能、服务质量难以满足需求。

    推进医养结合,四川具有优势

    医疗服务水平较高

    截至去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3757个,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79.36万人

    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断优化,全省养老服务机构3512个、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31张

    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0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和50%

    医养结合持续发展

    截至2019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251家,开展医养签约服务2670对,医养结合机构床位6.7万张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