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钱究竟花在哪里了——关注棚改

  • 2014年07月15日 11时37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开栏语

      政府的钱究竟花在哪里了?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疗、保险,还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诸多考量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账本?这个账本是否又能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从今天起,华西都市报将推出常设栏目“民生发布惠”。该全新栏目将聚焦政府的钱究竟花向了哪里,并及时发布我省的重大民生新闻,详解新近出台的惠民政策。栏目将以“发布民生惠及百姓”为着眼点,通过讲述百姓的民生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读和衣、食、住、行、医疗、保险等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政策与举措。使政策化作一件件有趣而生动的邻里故事,潜移默化地走进您心里。

      今日,“民生发布惠”就将关注四川棚改,你对棚户区改造有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拨打96111与我们交流。

      

    “斑竹印象”小区荣获2013年“詹天佑奖”。(乐山市住保局供图)

      

    紫云后街棚改前全是低矮的房屋。(乐山市住保局供图)

     

    制图杨仕成


      2009年以来,乐山市确定实施45个棚改项目,所有签约棚改户均实现了安置

      华西都市报:2009年至2010年乐山市确定了45个棚改实施项目。目前已启动正式拆迁的43个项目中,签约率和搬迁率分别达99.9%、99.86%,所有签约的棚改户均实现了现房或期房安置。

      7月14日清晨,乐山中心城区下了一场大雨,艾光友直到天亮起床后才发现。“如果是以前,早就不得安宁了。”艾光友今年63岁,家在市区紫云后街,在此前60年里,他一直住在老房里,一遇到下雨天,房子四处漏个不停。后来,政府启动了棚改,艾光友今年初住进了电梯公寓16楼的新房。

      在乐山,像艾光友这样“鸟枪换炮”的人还有很多。据乐山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介绍,2009年至2010年全市确定了45个棚改实施项目。目前已启动正式拆迁的43个项目中,签约率和搬迁率分别达99.9%、99.86%,所有签约的棚改户均实现了现房或期房安置。

      【看如今】住电梯小区65吋电视看世界杯

      艾光友的新家叫“草堂人家”,位于老城区紫云后街87号。尽管背对主街道,但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时,老远就看到了那3幢蓝白相间的新房,分别高18层、30层和32层,在老城区显得鹤立鸡群。走进小区大门,宽阔的地面停车场,四周花木葱茏,有穿着制服的保安上前询问。

      从2幢2单元进入,乘电梯上16楼,出来就看见艾光友家门打开着。“习惯了,以前住老房子,门随时都敞开的,方便街坊邻居串门。”艾光友和妻子江文秀正在家里看电视,墙上65吋液晶电视里正在重播世界杯德国对阿根廷的决赛。艾光友招呼记者:“大电视看起爽吧?来坐下一起看。”

      四下参观了一下,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墙壁雪白崭新,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让人觉得温馨。“虽然装修得简单,但和老房子相比,条件已经好太多了。”艾光友说,他今年1月22日搬进来的,家里平时就夫妻俩和29岁的大儿子。除了这套,他们在15楼还有一套同样户型的新房,住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女。

      【忆当年】蛇虫常出没买泡沫箱子接漏雨

      这两套房子,都是艾光友用老房子换的。作为这条街的“原住民”,艾光友从出生就生活在此。他还记得这条街原来叫草堂寺街,而自家在背街那边,紧靠嘉州古城老城墙。提起老房子,艾光友一连说了几个“简直没法说”,“全木结构,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像今早这么大的雨,根本别想睡觉。”据艾光友回忆,老房子逢雨必漏,一间约10平方米的屋子,常常有七八个地方漏雨,盆子、桶子不够了,就用汤钵来接。后来家里人想了个办法:买了许多泡沫箱子专门来接漏雨,“就是水果摊用的那种,便宜而且容量很大,打在上面没声音,可以边接边睡觉。”而雨一旦大了,就会形成内涝,艾家每年都会被淹。屋子里进水时,一家人就堵在门口,防止有东西漂出去。

      与丈夫相比,江文秀更在意几乎空白的配套设施。“连厕所都没有,直接方便到阳沟里,从井里打桶水冲走。”夫妻俩都是人力三轮车夫,每天回家都大汗淋漓,却只能用蜂窝煤炉子烧水洗澡。因为靠着爬满藤蔓的古城墙,家里时常有各种虫子出没,连蛇也成了常客,“刚开始还害怕,后来就没感觉了。”

      【讲变化】棚户区改造花甲之年才享天伦

      说起生活的变化,艾光友反复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我以前住得矮是在地上,现在住16楼是在天上。”艾光友说,带他从老房子到新生活的“电梯”,则是乐山市近年来实施的棚改项目。

      两段式拆迁先拆房就先选房

      艾光友得知棚改消息,最早在2010年上半年。2009年至2010年,乐山市本级确定了45个棚改实施项目。涉及棚改户10095户、3万余人,拆迁房屋76万余平方米,规划修建住房23659套、324.16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涉及当时10%的市区人口。”乐山市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受够了老房子的气,早就巴不得拆了。”正式通知下来后,艾光友第一批到社区表示支持。不久后,他在模拟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在正式拆迁协议上签字。从模拟到正式的“两段式”拆迁模式,是乐山市棚改工作的创新。被拆迁人推举出的代表,进入项目指挥部全程参与,监督拆迁补偿、工程进展、安置入住等工作。

      “虽然签字跑得快,真正拆时却没搞赢别个。”江文秀对此至今耿耿于怀,“拆迁时先拆,选房时先选,我如果不出差,还能选更好的户型和楼层。”

      六方齐监管修好房还带装修

      2010年8月,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被拆掉,艾光友一点也没觉得可惜,举家搬到了此前工作过的原乐山塑料一厂宿舍暂住。尽管离紫云后街远了,但夫妻俩蹬三轮顺路时,总会回那一片转转,看看原址新建的还房进展如何。“每去一次,都有人给我讲进度、讲政策。”艾光友从大家口中得知,为严格规范建设,有关方面建立起了政府督导、纪检监督、监理监管、业主自查、质监检查、群众参与的“六方”监管体系。

      “所有棚改还房项目都尽量做到规划科学、设计严密、景观协调和谐。”乐山市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做到了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该市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斑竹印象”小区,荣获了2013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保障房)表彰项目奖,为全国4个保障性住房优秀小区获奖项目之一,也是我省截止目前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自定小区名政府帮交物管费

      在老房子被拆3年多后,原址上一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去年12月2日,小区通知交房的第一天,艾光友夫妇就去领了钥匙。“旧房换新房,只补了4500元,却多了45平方米。”根据棚改政策,艾光友的老房子面积为99.88平方米,因按时签约、搬迁,在1:1还房的基础上,还奖励了15%的面积,可获得近115平方米的还房,他选的两套房子,套内面积均近58平方米,两相冲抵后只需补交超出的约1.1平方米面积。

      项目实施初期,紫云后街棚改项目还房暂定名为“紫云苑”。项目启动后不久,相关方面就开始重新征集名字,同时征集的还有同批启动的另28个项目。“这条街原来叫草堂寺,我觉得名字里应该有草堂。”艾光友等将想法反映了上去。经过3个多月征集投票,小区最终定名“草堂人家”。

      因为新房子里灶台等许多设施都有,艾光友只花了2万多元,简单装修了房子。今年1月22日,一家人搬进了新家,此后的5年物管费全由政府买单。8天后,艾光友迎来了在新家里的第一个除夕。“住进了新房子,过年的意义都不一样了,我们俩才真正知道啥叫天伦之乐。”艾光友缓缓地说,“不用担心下雨,也不用担心停电,更不用担心失火。”(记者丁伟)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府的钱究竟花在哪里了——关注棚改

  • 2014年07月15日 11时37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开栏语

      政府的钱究竟花在哪里了?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疗、保险,还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诸多考量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账本?这个账本是否又能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从今天起,华西都市报将推出常设栏目“民生发布惠”。该全新栏目将聚焦政府的钱究竟花向了哪里,并及时发布我省的重大民生新闻,详解新近出台的惠民政策。栏目将以“发布民生惠及百姓”为着眼点,通过讲述百姓的民生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读和衣、食、住、行、医疗、保险等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政策与举措。使政策化作一件件有趣而生动的邻里故事,潜移默化地走进您心里。

      今日,“民生发布惠”就将关注四川棚改,你对棚户区改造有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拨打96111与我们交流。

      

    “斑竹印象”小区荣获2013年“詹天佑奖”。(乐山市住保局供图)

      

    紫云后街棚改前全是低矮的房屋。(乐山市住保局供图)

     

    制图杨仕成


      2009年以来,乐山市确定实施45个棚改项目,所有签约棚改户均实现了安置

      华西都市报:2009年至2010年乐山市确定了45个棚改实施项目。目前已启动正式拆迁的43个项目中,签约率和搬迁率分别达99.9%、99.86%,所有签约的棚改户均实现了现房或期房安置。

      7月14日清晨,乐山中心城区下了一场大雨,艾光友直到天亮起床后才发现。“如果是以前,早就不得安宁了。”艾光友今年63岁,家在市区紫云后街,在此前60年里,他一直住在老房里,一遇到下雨天,房子四处漏个不停。后来,政府启动了棚改,艾光友今年初住进了电梯公寓16楼的新房。

      在乐山,像艾光友这样“鸟枪换炮”的人还有很多。据乐山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介绍,2009年至2010年全市确定了45个棚改实施项目。目前已启动正式拆迁的43个项目中,签约率和搬迁率分别达99.9%、99.86%,所有签约的棚改户均实现了现房或期房安置。

      【看如今】住电梯小区65吋电视看世界杯

      艾光友的新家叫“草堂人家”,位于老城区紫云后街87号。尽管背对主街道,但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时,老远就看到了那3幢蓝白相间的新房,分别高18层、30层和32层,在老城区显得鹤立鸡群。走进小区大门,宽阔的地面停车场,四周花木葱茏,有穿着制服的保安上前询问。

      从2幢2单元进入,乘电梯上16楼,出来就看见艾光友家门打开着。“习惯了,以前住老房子,门随时都敞开的,方便街坊邻居串门。”艾光友和妻子江文秀正在家里看电视,墙上65吋液晶电视里正在重播世界杯德国对阿根廷的决赛。艾光友招呼记者:“大电视看起爽吧?来坐下一起看。”

      四下参观了一下,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墙壁雪白崭新,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让人觉得温馨。“虽然装修得简单,但和老房子相比,条件已经好太多了。”艾光友说,他今年1月22日搬进来的,家里平时就夫妻俩和29岁的大儿子。除了这套,他们在15楼还有一套同样户型的新房,住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女。

      【忆当年】蛇虫常出没买泡沫箱子接漏雨

      这两套房子,都是艾光友用老房子换的。作为这条街的“原住民”,艾光友从出生就生活在此。他还记得这条街原来叫草堂寺街,而自家在背街那边,紧靠嘉州古城老城墙。提起老房子,艾光友一连说了几个“简直没法说”,“全木结构,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像今早这么大的雨,根本别想睡觉。”据艾光友回忆,老房子逢雨必漏,一间约10平方米的屋子,常常有七八个地方漏雨,盆子、桶子不够了,就用汤钵来接。后来家里人想了个办法:买了许多泡沫箱子专门来接漏雨,“就是水果摊用的那种,便宜而且容量很大,打在上面没声音,可以边接边睡觉。”而雨一旦大了,就会形成内涝,艾家每年都会被淹。屋子里进水时,一家人就堵在门口,防止有东西漂出去。

      与丈夫相比,江文秀更在意几乎空白的配套设施。“连厕所都没有,直接方便到阳沟里,从井里打桶水冲走。”夫妻俩都是人力三轮车夫,每天回家都大汗淋漓,却只能用蜂窝煤炉子烧水洗澡。因为靠着爬满藤蔓的古城墙,家里时常有各种虫子出没,连蛇也成了常客,“刚开始还害怕,后来就没感觉了。”

      【讲变化】棚户区改造花甲之年才享天伦

      说起生活的变化,艾光友反复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我以前住得矮是在地上,现在住16楼是在天上。”艾光友说,带他从老房子到新生活的“电梯”,则是乐山市近年来实施的棚改项目。

      两段式拆迁先拆房就先选房

      艾光友得知棚改消息,最早在2010年上半年。2009年至2010年,乐山市本级确定了45个棚改实施项目。涉及棚改户10095户、3万余人,拆迁房屋76万余平方米,规划修建住房23659套、324.16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涉及当时10%的市区人口。”乐山市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受够了老房子的气,早就巴不得拆了。”正式通知下来后,艾光友第一批到社区表示支持。不久后,他在模拟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在正式拆迁协议上签字。从模拟到正式的“两段式”拆迁模式,是乐山市棚改工作的创新。被拆迁人推举出的代表,进入项目指挥部全程参与,监督拆迁补偿、工程进展、安置入住等工作。

      “虽然签字跑得快,真正拆时却没搞赢别个。”江文秀对此至今耿耿于怀,“拆迁时先拆,选房时先选,我如果不出差,还能选更好的户型和楼层。”

      六方齐监管修好房还带装修

      2010年8月,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被拆掉,艾光友一点也没觉得可惜,举家搬到了此前工作过的原乐山塑料一厂宿舍暂住。尽管离紫云后街远了,但夫妻俩蹬三轮顺路时,总会回那一片转转,看看原址新建的还房进展如何。“每去一次,都有人给我讲进度、讲政策。”艾光友从大家口中得知,为严格规范建设,有关方面建立起了政府督导、纪检监督、监理监管、业主自查、质监检查、群众参与的“六方”监管体系。

      “所有棚改还房项目都尽量做到规划科学、设计严密、景观协调和谐。”乐山市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做到了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该市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斑竹印象”小区,荣获了2013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保障房)表彰项目奖,为全国4个保障性住房优秀小区获奖项目之一,也是我省截止目前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自定小区名政府帮交物管费

      在老房子被拆3年多后,原址上一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去年12月2日,小区通知交房的第一天,艾光友夫妇就去领了钥匙。“旧房换新房,只补了4500元,却多了45平方米。”根据棚改政策,艾光友的老房子面积为99.88平方米,因按时签约、搬迁,在1:1还房的基础上,还奖励了15%的面积,可获得近115平方米的还房,他选的两套房子,套内面积均近58平方米,两相冲抵后只需补交超出的约1.1平方米面积。

      项目实施初期,紫云后街棚改项目还房暂定名为“紫云苑”。项目启动后不久,相关方面就开始重新征集名字,同时征集的还有同批启动的另28个项目。“这条街原来叫草堂寺,我觉得名字里应该有草堂。”艾光友等将想法反映了上去。经过3个多月征集投票,小区最终定名“草堂人家”。

      因为新房子里灶台等许多设施都有,艾光友只花了2万多元,简单装修了房子。今年1月22日,一家人搬进了新家,此后的5年物管费全由政府买单。8天后,艾光友迎来了在新家里的第一个除夕。“住进了新房子,过年的意义都不一样了,我们俩才真正知道啥叫天伦之乐。”艾光友缓缓地说,“不用担心下雨,也不用担心停电,更不用担心失火。”(记者丁伟)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