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 2012年09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政务参阅[2012]10号

     

      近年来,成都市针对全市流动人口年均增幅达20%以上、公安机关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70%是流动人口、受侵害群体中流动人口占70%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搭建管理平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应城乡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新路子。

      一、破解体制制约问题,构建全新的服务管理格局

      充分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资源,努力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党委、政府强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市委、市政府及市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数十次主持、召开工作会议,为及时推行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四级责任机制。组建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受市政府委托具体负责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牵头、组织、协调。在区(市、县)和街道(乡镇)、社区相应设立管理办公室、管理服务站,形成四级管理体制。目前,全市共设立区(市、县)流管办20个、街道(乡镇)流管办319个、社区服务站3182个、信息采集点21274个。三是增加专门职数编制。在20个区(市、县)公安(分)局增加1名副局长职数、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大队增加1名副大队长职数,专职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同时,配备从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专职民警。四是职能部门联动互动。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协调建立由公安、人口计生、地税、教育等35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先后10次召开推进工作现场会,统筹解决各方面具体问题。

      二、破解基础薄弱问题,创建全新的日常保障机制

      高度重视人员、经费、机构等基础性保障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落实各项日常保障。一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完善片区协管员和社区、街道办负责人巡查责任制度,形成院落包户、单位包人、从业包岗、流动包到底的责任机制。为进一步延伸管理触角,全市在配齐专职人员基础上,重点加强群众协管网络建设,发展21705名门卫、小区物管人员为兼职协管员,形成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联动服务管理机制。二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2010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正式纳入对区(市、县)人民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以日常督察、年终自查与抽查复核相结合方式,量化考核信息采集、录入、应用、维护等具体工作,有力确保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将各级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的日常办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全市累计投入系统建设及工作经费7000余万元,划拨专门奖励经费和管理经费已超过1000万元。

      三、破解资源分散问题,搭建全新的信息应用平台

      紧紧围绕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信息采集、信息共享3个重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的目标。一是建立综合系统。在功能设置上,建立融数据录入、日常管理、信息反馈、部门共享、监督考核、决策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在项目类别上,设立人、房、业3个大类项目,出租房屋、证照办理、人员结构等49个分类项目,性别、年龄、房屋用途等232个综合项目。二是采集基础信息。采取“三年五步走、分批推进、分批验收”的思路,以“完整、准确、鲜活”为采集标准,由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带领专兼职协管员,对全市人、房、业基础信息实施梳篦式采集,每月坚持更新、维护。截至目前,累计采集流动人口信息436.16万人,房屋672.82万套(其中出租房屋91.5万套),用工单位3.87万家,基本实现全覆盖。基础信息采集率在过去仅为50%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流动人口登记率达85%、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5%以上。三是整合社会信息。搭建宏观决策、市级管理、部门交换、流出人口、市级采集和区县管理等6个系统平台,涵盖35个职能部门,形成1+6+N的运行方式,即围绕1个综合信息系统和6个分平台,与N个部门实现信息对接,变各方面、各领域“零散信息”为“一家采集全网共享”。目前,已向工商、卫生、税收、房管等部门提供相关违法违规信息38575条。与公安内网依托边界服务器安全互联,及时导入社会信息,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4166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2176人、挡获在逃人员423人。

      四、破解手段单一问题,组建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多种实用管理手段和载体,有效掌握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实现工作重心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一是“改暂为居”,以证管人。积极探索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统一联网的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的新模式。2011年起,全面启动“暂”改“居”政策,赋予流动人口凭证享受计生、培训、教育、社保等12项权利,确保持证人逐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二是“四位一体”,以房管人。将全市所有房屋与住户的详细信息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并实时根据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以图定位、以房找人、以房管人。今年6月,全面完成房屋门楼牌清理,对600余万套房屋统一赋码并全部录入公安系统信息。三是“行业自治”,以业管人。积极推动行业自治,督促加强用工单位的管理,通过健全完善用工单位管理机制,落实用工单位协管责任,确保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采集维护。今年,全市已启动在出租车行业、餐饮行业、宾馆饭店行业、集贸市场等分批次推进社会化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业流动人口自治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双向协作”,以制管人。在全国率先启动针对流出人口及其家庭留守成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建立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双向协作机制,先后向北京、青海、广州、武汉等省市公安机关交换成都市流出人口信息,为广州亚运会安保、玉树抗震救灾等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支撑。五是“精细管理”,以网管人。以社区民警工作责任区为单位,根据人、房、业数量、分布以及管理的难易程度,全市划分加强型、重点型、常规性三种网格5155个,依托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协管力量,构建起“一采、二收、三发现”的扁平化责任体系和“一传、二用、三反馈”的信息传递应用层级式责任体系,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 2012年09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政务参阅[2012]10号

     

      近年来,成都市针对全市流动人口年均增幅达20%以上、公安机关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70%是流动人口、受侵害群体中流动人口占70%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搭建管理平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应城乡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新路子。

      一、破解体制制约问题,构建全新的服务管理格局

      充分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资源,努力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党委、政府强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市委、市政府及市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数十次主持、召开工作会议,为及时推行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四级责任机制。组建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受市政府委托具体负责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牵头、组织、协调。在区(市、县)和街道(乡镇)、社区相应设立管理办公室、管理服务站,形成四级管理体制。目前,全市共设立区(市、县)流管办20个、街道(乡镇)流管办319个、社区服务站3182个、信息采集点21274个。三是增加专门职数编制。在20个区(市、县)公安(分)局增加1名副局长职数、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大队增加1名副大队长职数,专职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同时,配备从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专职民警。四是职能部门联动互动。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协调建立由公安、人口计生、地税、教育等35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先后10次召开推进工作现场会,统筹解决各方面具体问题。

      二、破解基础薄弱问题,创建全新的日常保障机制

      高度重视人员、经费、机构等基础性保障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落实各项日常保障。一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完善片区协管员和社区、街道办负责人巡查责任制度,形成院落包户、单位包人、从业包岗、流动包到底的责任机制。为进一步延伸管理触角,全市在配齐专职人员基础上,重点加强群众协管网络建设,发展21705名门卫、小区物管人员为兼职协管员,形成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联动服务管理机制。二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2010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正式纳入对区(市、县)人民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以日常督察、年终自查与抽查复核相结合方式,量化考核信息采集、录入、应用、维护等具体工作,有力确保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将各级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的日常办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全市累计投入系统建设及工作经费7000余万元,划拨专门奖励经费和管理经费已超过1000万元。

      三、破解资源分散问题,搭建全新的信息应用平台

      紧紧围绕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信息采集、信息共享3个重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的目标。一是建立综合系统。在功能设置上,建立融数据录入、日常管理、信息反馈、部门共享、监督考核、决策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在项目类别上,设立人、房、业3个大类项目,出租房屋、证照办理、人员结构等49个分类项目,性别、年龄、房屋用途等232个综合项目。二是采集基础信息。采取“三年五步走、分批推进、分批验收”的思路,以“完整、准确、鲜活”为采集标准,由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带领专兼职协管员,对全市人、房、业基础信息实施梳篦式采集,每月坚持更新、维护。截至目前,累计采集流动人口信息436.16万人,房屋672.82万套(其中出租房屋91.5万套),用工单位3.87万家,基本实现全覆盖。基础信息采集率在过去仅为50%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流动人口登记率达85%、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5%以上。三是整合社会信息。搭建宏观决策、市级管理、部门交换、流出人口、市级采集和区县管理等6个系统平台,涵盖35个职能部门,形成1+6+N的运行方式,即围绕1个综合信息系统和6个分平台,与N个部门实现信息对接,变各方面、各领域“零散信息”为“一家采集全网共享”。目前,已向工商、卫生、税收、房管等部门提供相关违法违规信息38575条。与公安内网依托边界服务器安全互联,及时导入社会信息,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4166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2176人、挡获在逃人员423人。

      四、破解手段单一问题,组建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多种实用管理手段和载体,有效掌握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实现工作重心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一是“改暂为居”,以证管人。积极探索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统一联网的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的新模式。2011年起,全面启动“暂”改“居”政策,赋予流动人口凭证享受计生、培训、教育、社保等12项权利,确保持证人逐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二是“四位一体”,以房管人。将全市所有房屋与住户的详细信息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并实时根据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以图定位、以房找人、以房管人。今年6月,全面完成房屋门楼牌清理,对600余万套房屋统一赋码并全部录入公安系统信息。三是“行业自治”,以业管人。积极推动行业自治,督促加强用工单位的管理,通过健全完善用工单位管理机制,落实用工单位协管责任,确保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采集维护。今年,全市已启动在出租车行业、餐饮行业、宾馆饭店行业、集贸市场等分批次推进社会化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业流动人口自治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双向协作”,以制管人。在全国率先启动针对流出人口及其家庭留守成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建立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双向协作机制,先后向北京、青海、广州、武汉等省市公安机关交换成都市流出人口信息,为广州亚运会安保、玉树抗震救灾等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支撑。五是“精细管理”,以网管人。以社区民警工作责任区为单位,根据人、房、业数量、分布以及管理的难易程度,全市划分加强型、重点型、常规性三种网格5155个,依托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协管力量,构建起“一采、二收、三发现”的扁平化责任体系和“一传、二用、三反馈”的信息传递应用层级式责任体系,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