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十二五”开局良好-2011年南充市经济运行概况

  • 2012年02月1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充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着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三个推进”,南充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年来,南充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呈现基础巩固、发展加快、质量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29.48亿元,居全省第5位,川东北区域第1位;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上升4位,比全国、全省增速分别高出6.1个和0.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4.5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29.29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65.6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4:48.5:27.1调整为22.8:51.4:25.8,第二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同比提升了2.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42.6%。“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农业平稳增长,粮油持续增收    

      2011年,南充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深入实施五大特色产业工程,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万一带”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411.18亿元,同比增长5.2%。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33.87万吨,同比增长0.9%,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一,至此,南充市连续9年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小春粮食97.93万吨,同比增长2.4%;大春粮食235.94万吨,同比增长0.3%。油料产量35.49万吨,同比增长0.7%。    

      全年预计共出栏生猪787.96万头,与上年持平;出栏牛20.95万头,同比增长2.7%;出栏羊271.56万只,同比增长2.0%;肉类总产量82.76万吨,同比增长1.0%。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南充市深入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南充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7.9%,拉动南充市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南充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6个,比上年净增41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上升1位。分板块看,石油化工增加值增长25.6%,机械汽配增长25.6%,丝纺服装增长6.4%,食品轻工增长30.2%,水电能源增长1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4%,轻工业同比增长21.1%。    

      全年南充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264.2点,比上年提高38.8点。规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351.86亿元,同比增长45.0%。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达到80.36亿元和163.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3%和50.2%。    

      分产品看,在纳入统计的95种工业产品中有69种增长,增长面达到72.6%。其中,原盐增长7.7%,配混合饲料增长30.8%,乳制品增长14.8%,饮料酒增长27.0%,布增长22.9%,原油加工量增长37.0%,液化石油气增长48.2%,合成氨增长5.2%。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2011年,南充市继续实施项目攻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南充市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674.05亿元,列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4.5%,增幅比全省高7.5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比上年同期上升2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4亿元,同比下降7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8.08亿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工业投资178.08亿元,同比下降10.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2.93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额159.54亿元,同比增长67.8%。    

      671个纳入统计的项目共完成投资527.8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1.59亿元,同比增长7.7%;更新改造投资103.10亿元,同比增长31.4%。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72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6.4%,国内贷款增长10.5%,自筹资金增长19.2%。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6.18亿元,同比增长43.0%,增幅比上年回落74.8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45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9%,其中新开工面积550.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2%。商品房销售面积420.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住宅销售39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    

      2011年,南充市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全年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09亿元,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8.1%,列全省第9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199户,比上年净增105户,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24亿元,同比增长45.6%。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6.93亿元,同比增长18.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6亿元,同比增长17.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71.66亿元,同比增长18.1%;商品零售额320.43亿元,同比增长18.1%。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9.62亿元,同比增长47.1%。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7%,金银珠宝类增长4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4.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0%,家具类增长39.0%。    

      全年共实现外贸出口总值8.43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其中,直接出口3.00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长较为缓慢;间接出口5.43亿美元,同比增长54.1%。    

      (五)财政收入增长强劲   

      2011年,南充市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达到43.29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是GDP的2.23倍。其中,税收性收入30.72亿元,同比增长37.9%。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和社保等领域投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31.66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46亿元,同比增长56.1%;农林水事务支出29.57亿元,同比增长42.7%;医疗卫生支出24.86亿元,同比增长38.0%。    

      (六)金融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南充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金融总量快速增加,年末南充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62.36亿元,比年初增长23.6%。其中,储蓄存款905.73亿元,比年初增长20.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19.63亿元,比年初增长24.4%。其中,中长期贷款368.18亿元,比年初增长28.7%,增速比短期贷款高14.6个百分点。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贷款26.24亿元,比年初增长35.4%。南充市信贷保持合理的投放规模,有力地支持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南充市经济的发展。    

      (七)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2011年,在工资性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拉动下,南充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5544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3.0%,经营净收入增长23.7%,财产性收入增长99.0%,转移性收入增长19.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8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0550元,同比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4940元,同比增长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6.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比上年上升9位。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8.7%,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0%,财产性收入增长40.4%,转移性收入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67元,同比增长17.5%,其中食品支出1996元,同比增长10.5%。    

      (八)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受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增加以及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南充市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上涨7.9%、7.2%、7.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6.4%,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八大类呈全面上涨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涨幅居首,达到14.2%,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10.3%,涨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5.7%,涨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物价存在上行风险。尽管2011年南充市物价经过了涨幅提高到逐步回落的过程,但总体上涨幅仍在高位运行。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解决民间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等现象,2011年12月5日,央行近三年来首次提高准备金率,国家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放宽,这样有利于解决民间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的现状,促进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应警惕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二)楼市调控影响显著。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其作用已经在二线城市得到明显的显现,2012年其影响可能会扩大。楼市调控政策必然会导致房价下跌,减少房地产商的利润空间。同时,减少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政府的财力减弱,投资能力下降。南充市一直以来实行项目推动战略,也就是在经济发展中,主要以项目推动为主。由于政府财力减弱,投资能力下降,可能造成一些项目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造成部分项目无法正常推进,出现烂尾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资金链完整,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三)经济结构不够合理。2011年南充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总体产业层次较低。南充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比重将继续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将会继续降低。工业经济中,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能耗高、附加产值低的劣势明显,科技力量不足,创新意识不够,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单一,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单位投资仍占主导地位,民营投资、外商投资占比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重大项目不够、不大、不优、不精,投资力度还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房地产投资前景不明朗,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房价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变得谨慎。    

      (四)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尽管2011年南充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显著提高,但是收入水平与全省、全国差距仍然较大。2011年南充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01元,列全省第1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依赖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并且受政府相关调资和惠民政策的影响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2元,列全省第16位。其中,二、三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偏低,仅为4.4%,严重制约南充市农民的增收步伐。收入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南充市消费需求的扩大,阻碍经济活力的增强。    

      (五)区位经济优势不足。南充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当前,南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优势不明显,与其他市州的差距非常小。要真正实现两个中心城市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从川东北区域六市和合川区经济发展现状看,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十二五”规划看,其经济总量都要翻番,要实现翻番,其经济发展速度都在15%以上。要实现两个中心城市的目标,我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上,只有做到比他们更快、更好、更优,才能真正实现两个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    

      一是增加有效供给,抓好农业生产,增强粮食、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积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切实保障有效供给,保证市场不断档、不脱销。    

      二是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适时采取政府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制止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价格行为,维持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三是完善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措施,减轻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努力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二)坚持项目推动,确保拉动作用    

      一是做好重大项目谋划,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主动从宏观政策中对接项目、从国省规划中争取项目、从优势资源中挖掘项目、从民生需求中编制项目、从发展差距中策划项目。    

      二是深度研究国、省宏观政策和各项规划部署,紧抓契机,优化投资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通过招商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善民间投资体制机制,开拓市场投资。建立完善项目的筛选甄别机制,加强项目筛选论证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增强重大项目对南充市投资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统筹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供给,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监测,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落地,加大对在建项目检查、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拓宽增收渠道,健全社会保障    

      一是调整收入结构,增加收入渠道。改变城镇居民投资理念,拓宽收入渠道,加大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本土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其开辟新的致富途径,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在城市,要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在农村,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进城务工农民特点的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切实让更多的人依法享有社会保障,从而增强农民消费信心。    

      (四)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    

      一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大对优势产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淘汰“三高一低”行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工业招引力度,力促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南充,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加大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采取有效措施,让新项目尽早开工,续建项目按质按时推进、竣工项目早日验收,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懈怠,重大装备、高效能源、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化项目不拖延。做好项目入库的管理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名录库,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应统尽统。高度重视后续项目,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瞄准一批低碳经济项目、节能环保项目、工业技术创新项目,狠抓项目储备库建设,超前规划一批、提前调研一批、重点争取一批,形成项目发展战略的持续推动力。    

      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统筹服务业发展,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部门服务业协调机制,分解部门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强化对服务业的政策引导,注重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加大投资和推进力度。进一步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产业链价值,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十二五”开局良好-2011年南充市经济运行概况

  • 2012年02月1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充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着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三个推进”,南充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年来,南充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呈现基础巩固、发展加快、质量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29.48亿元,居全省第5位,川东北区域第1位;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上升4位,比全国、全省增速分别高出6.1个和0.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4.5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29.29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65.6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4:48.5:27.1调整为22.8:51.4:25.8,第二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同比提升了2.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42.6%。“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农业平稳增长,粮油持续增收    

      2011年,南充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深入实施五大特色产业工程,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万一带”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411.18亿元,同比增长5.2%。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33.87万吨,同比增长0.9%,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一,至此,南充市连续9年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小春粮食97.93万吨,同比增长2.4%;大春粮食235.94万吨,同比增长0.3%。油料产量35.49万吨,同比增长0.7%。    

      全年预计共出栏生猪787.96万头,与上年持平;出栏牛20.95万头,同比增长2.7%;出栏羊271.56万只,同比增长2.0%;肉类总产量82.76万吨,同比增长1.0%。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南充市深入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南充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7.9%,拉动南充市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南充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6个,比上年净增41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上升1位。分板块看,石油化工增加值增长25.6%,机械汽配增长25.6%,丝纺服装增长6.4%,食品轻工增长30.2%,水电能源增长1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4%,轻工业同比增长21.1%。    

      全年南充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264.2点,比上年提高38.8点。规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351.86亿元,同比增长45.0%。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达到80.36亿元和163.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3%和50.2%。    

      分产品看,在纳入统计的95种工业产品中有69种增长,增长面达到72.6%。其中,原盐增长7.7%,配混合饲料增长30.8%,乳制品增长14.8%,饮料酒增长27.0%,布增长22.9%,原油加工量增长37.0%,液化石油气增长48.2%,合成氨增长5.2%。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2011年,南充市继续实施项目攻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南充市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674.05亿元,列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4.5%,增幅比全省高7.5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比上年同期上升2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4亿元,同比下降7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8.08亿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工业投资178.08亿元,同比下降10.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2.93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额159.54亿元,同比增长67.8%。    

      671个纳入统计的项目共完成投资527.8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1.59亿元,同比增长7.7%;更新改造投资103.10亿元,同比增长31.4%。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72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6.4%,国内贷款增长10.5%,自筹资金增长19.2%。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6.18亿元,同比增长43.0%,增幅比上年回落74.8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45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9%,其中新开工面积550.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2%。商品房销售面积420.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住宅销售39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    

      2011年,南充市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全年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09亿元,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8.1%,列全省第9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199户,比上年净增105户,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24亿元,同比增长45.6%。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6.93亿元,同比增长18.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6亿元,同比增长17.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71.66亿元,同比增长18.1%;商品零售额320.43亿元,同比增长18.1%。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9.62亿元,同比增长47.1%。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7%,金银珠宝类增长4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4.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0%,家具类增长39.0%。    

      全年共实现外贸出口总值8.43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其中,直接出口3.00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长较为缓慢;间接出口5.43亿美元,同比增长54.1%。    

      (五)财政收入增长强劲   

      2011年,南充市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达到43.29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是GDP的2.23倍。其中,税收性收入30.72亿元,同比增长37.9%。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和社保等领域投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31.66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46亿元,同比增长56.1%;农林水事务支出29.57亿元,同比增长42.7%;医疗卫生支出24.86亿元,同比增长38.0%。    

      (六)金融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南充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金融总量快速增加,年末南充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62.36亿元,比年初增长23.6%。其中,储蓄存款905.73亿元,比年初增长20.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19.63亿元,比年初增长24.4%。其中,中长期贷款368.18亿元,比年初增长28.7%,增速比短期贷款高14.6个百分点。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贷款26.24亿元,比年初增长35.4%。南充市信贷保持合理的投放规模,有力地支持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南充市经济的发展。    

      (七)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2011年,在工资性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拉动下,南充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5544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3.0%,经营净收入增长23.7%,财产性收入增长99.0%,转移性收入增长19.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8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0550元,同比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4940元,同比增长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6.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比上年上升9位。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8.7%,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0%,财产性收入增长40.4%,转移性收入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67元,同比增长17.5%,其中食品支出1996元,同比增长10.5%。    

      (八)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受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增加以及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南充市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上涨7.9%、7.2%、7.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6.4%,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八大类呈全面上涨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涨幅居首,达到14.2%,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10.3%,涨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5.7%,涨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物价存在上行风险。尽管2011年南充市物价经过了涨幅提高到逐步回落的过程,但总体上涨幅仍在高位运行。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解决民间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等现象,2011年12月5日,央行近三年来首次提高准备金率,国家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放宽,这样有利于解决民间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的现状,促进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应警惕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二)楼市调控影响显著。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其作用已经在二线城市得到明显的显现,2012年其影响可能会扩大。楼市调控政策必然会导致房价下跌,减少房地产商的利润空间。同时,减少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政府的财力减弱,投资能力下降。南充市一直以来实行项目推动战略,也就是在经济发展中,主要以项目推动为主。由于政府财力减弱,投资能力下降,可能造成一些项目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造成部分项目无法正常推进,出现烂尾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资金链完整,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三)经济结构不够合理。2011年南充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总体产业层次较低。南充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比重将继续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将会继续降低。工业经济中,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能耗高、附加产值低的劣势明显,科技力量不足,创新意识不够,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单一,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单位投资仍占主导地位,民营投资、外商投资占比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重大项目不够、不大、不优、不精,投资力度还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房地产投资前景不明朗,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房价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变得谨慎。    

      (四)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尽管2011年南充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显著提高,但是收入水平与全省、全国差距仍然较大。2011年南充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01元,列全省第1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依赖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并且受政府相关调资和惠民政策的影响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2元,列全省第16位。其中,二、三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偏低,仅为4.4%,严重制约南充市农民的增收步伐。收入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南充市消费需求的扩大,阻碍经济活力的增强。    

      (五)区位经济优势不足。南充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当前,南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优势不明显,与其他市州的差距非常小。要真正实现两个中心城市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从川东北区域六市和合川区经济发展现状看,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十二五”规划看,其经济总量都要翻番,要实现翻番,其经济发展速度都在15%以上。要实现两个中心城市的目标,我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上,只有做到比他们更快、更好、更优,才能真正实现两个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    

      一是增加有效供给,抓好农业生产,增强粮食、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积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切实保障有效供给,保证市场不断档、不脱销。    

      二是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适时采取政府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制止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价格行为,维持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三是完善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措施,减轻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努力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二)坚持项目推动,确保拉动作用    

      一是做好重大项目谋划,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主动从宏观政策中对接项目、从国省规划中争取项目、从优势资源中挖掘项目、从民生需求中编制项目、从发展差距中策划项目。    

      二是深度研究国、省宏观政策和各项规划部署,紧抓契机,优化投资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通过招商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善民间投资体制机制,开拓市场投资。建立完善项目的筛选甄别机制,加强项目筛选论证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增强重大项目对南充市投资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统筹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供给,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监测,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落地,加大对在建项目检查、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拓宽增收渠道,健全社会保障    

      一是调整收入结构,增加收入渠道。改变城镇居民投资理念,拓宽收入渠道,加大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本土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其开辟新的致富途径,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在城市,要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在农村,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进城务工农民特点的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切实让更多的人依法享有社会保障,从而增强农民消费信心。    

      (四)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    

      一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大对优势产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淘汰“三高一低”行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工业招引力度,力促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南充,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加大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采取有效措施,让新项目尽早开工,续建项目按质按时推进、竣工项目早日验收,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懈怠,重大装备、高效能源、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化项目不拖延。做好项目入库的管理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名录库,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应统尽统。高度重视后续项目,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瞄准一批低碳经济项目、节能环保项目、工业技术创新项目,狠抓项目储备库建设,超前规划一批、提前调研一批、重点争取一批,形成项目发展战略的持续推动力。    

      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统筹服务业发展,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部门服务业协调机制,分解部门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强化对服务业的政策引导,注重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加大投资和推进力度。进一步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产业链价值,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