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速度快 发展后劲足-2011年南充市工业发展情况简析

  • 2012年0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南充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南充工业”的部署,紧密围绕“建设川东北经济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圈北部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深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基调,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排四川省第八位,超四川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共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排四川省第九位,同比增长45.0 %,排四川省第七位;共实现利税164亿元,同比增长50.2%;共新进(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户,拉动南充市工业销售收入增长8.2个百分点。    

      一、发展态势良好    

      1.全年走势较好    

      从速度上看:受四川省工业发展影响,南充市工业发展速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并缓慢上扬的发展趋势。一月份南充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超四川省3.8个百分点,实现了2011年的开门红,是全年的最高点。但2月增速略微下降,且超四川省的幅度大幅缩小到1.6个百分点,在随后的10个月里,南充市工业增加值增幅超四川省最多仅为1.9个百分点。4月,同比增长仅为22.7%,是全年的最低点。随后,增速逐月缓慢上扬,到9月达到23.6%。10月、11月又有所下降,均为23.3%,到12月份,增速扩大为23.7%。    

      从排位上看:从四川省的情况看,全年南充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好的位次为第五位,最低的位次为四川省第十位。其中1月和2月,排四川省第十位,3月,排四川省第五位,从4月开始,工业增加值排位一直为第八位。从川东北六市情况看,广元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领跑川东北六市,遂宁紧随其后,广安排第三。南充的排位在第三位与第四位上徘徊,且排第三的月份是与广安并列,全年十二个月中有十个月是排在第四位的。到年终时,南充、达州、巴中并列川东北六市的第四位。    

      分产业看,南充市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比南充市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4%,比南充市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比轻工业高4.3个百分点。重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轻工业。南充市工业进一步重型化。    

      2.工业总量提高    

      2011年,南充市工业总量大幅提高。销售收入比同期提高419亿元,达到1352亿元,排四川省第九位,同比增长45.0%,排四川省第七位;利润比同期提高28.6亿元,达到80亿元,排四川省第11位,同比增长55.3%,排四川省第七位;利税总额比同期提高54.6亿元,达到164亿元,同比增长50.2%。    

      3.板块结构有所调整    

      2011年,石油化工板块共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实现利税29.8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14.4%、13.1%、18.2%;机械汽配板块共实现销售收入321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实现利税35.3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23.8%、21.4%、21.6%;丝纺服装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0.3亿元,实现利税21.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13.6%、10.7%、12.9%;轻工食品实现销售收入559.9亿元,实现利润33.7亿元,实现利税63.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1.4%、42.0%、38.5%;水电能源实现销售收入91.4亿元,实现利润8.6亿元,实现利税14.4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6.8%、10.7%、8.8%。    

      与2010年比,南充市工业板块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调整。2010年,石油化工、机械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水电能源的板块结构比(按照销售收入计算)为13.2:24.4:16.2:38.4:7.7,2011年为14.4:23.8:13.6:41.4:6.8。通过两年的结构对比可以发现,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占比分别提高了1.17、2.97个百分点,机械汽配、丝纺服装和水电能源占比分别下降了0.64、2.57和0.92个百分点。    

      4.民营工业活跃    

      2011年,南充市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南充市平均水平。国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南充市低6.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74.2亿元,同比增长40.5%,比南充市低6.6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南充市低10.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南充市低33.9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0%,比南充市高0.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8.3%,比南充市高10.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3.2亿元,同比增长66.3%,比南充市高19.2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增长23.9%,比南充市高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210.8亿元,同比增长47.0%,与南充市持平。    

      5.企业综合效益提高    

      2011年,企业盈利能力比2010年有所提高。南充市工业企业工效指数为264.2,比去年同期提高38.8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4.3,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1.43,与同期数据持平;资产负债率47.43,比同期下降2.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191411万元/人;产销率99.13%。南充市6户企业亏损,亏损面为1.3%,比2010年下降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量下降53.8%。全年亏损额为4027万元,同比下降30.6%。南充市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5.3%,比三费增速快10.2个百分点。    

      6.工业发展支撑充分    

      2011年,南充市工业用电量为19.4亿度,同比增长23.6%(由省电业局提供);南充市国税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第二产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8.3%;南充市地税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第二产业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5.6%;南充市货运周转量为4084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9.1%。行业数据有效支撑了南充市工业的发展形势。    

      二、发展优势明显    

      2011年,南充工业的发展成果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住“项目推动”战略的精髓,通力合作,共同取得的。   

      1.指导思想正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再造一个南充工业”的安排部署,并从组织生产、市场拓展、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工作举措的落实。首先是全力抓好企业生产组织,重点协调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企业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确保增量;其次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带领企业参加各地的“博览会”“交易会”等大型商业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努力开拓新市场;再次是帮助和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建立“政研企”合作平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载体,研究机构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规范管理,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2.发展举措得力    

      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项目推动”战略,努力将南充建设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目前南充市引进了燕京啤酒、江苏雨润食品、福建畅丰车桥、北京汇源果汁等3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燕京啤酒的成功模式被誉为“四川速度”,为南充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现在,更多、更好的大项目已经落户南充并开建,如南充石化产业园,投资上百亿,涉及单位数十家,是一个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将成为南充工业新的增长极。    

      3.要素保障到位    

      突出表现在用地、用电、资本三个方面。市委市政府在平衡城市建设、工业、民生等用地关系时,努力保证工业用地,鼓励园区和企业修建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大力支持电力项目的建设,积极落实电网改造,维护电力生产供应的秩序,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确保工业用电充足。积极抓好银企对接工作,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协调工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目前南充已经有三户企业有机构入场,正在筹备上市。    

      4.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化学工业园与九县(市、区)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拓展园区面积10300亩以上,新入园企业54户,投产企业47户。撬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了园区道路建设及各类管网设施建设。   

      三、制约因素    

      南充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南充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南充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非常多。就企业内部来讲,主要有基础薄弱、管理落后、创新不足三个方面;就企业外部来讲,主要有成本增加、运力紧张、信贷紧缩和节能压力四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    

      1.基础薄弱    

      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南充市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基础薄弱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规模不大。2011年,南充市产值上10亿的企业仅有10户,占比仅为2.1%;5-10亿的企业有53户,占比为11.1%;5亿以上单位占比仅为13.2%;1亿元以下的企业有85户,占比达到17.9%,南充市规上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支柱产业的支柱力度不够。二是技术设备落后。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许多企业的设备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设备,大多数企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效能比不高。三是人员素质不高。南充市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极低,大学学历仅有10%左右,初高中占到80%以上,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未完成义务阶段教育。    

      2.管理落后    

      南充市民营经济充满活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瓶颈: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几个劣势,一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二是缺乏正规的企业管理制度,三是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上的经营人才,造成人才短缺,四是缺乏长远眼光,重眼前利益,不重可持续发展。目前,南充市民营经济主体中有很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企业或类家族式管理企业。   

      3.创新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后续发展缺乏支撑。创新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市场优势的生命线。而南充市现有工业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以初级加工为主,企业配套能力、产业链延伸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2011年,南充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3.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31.4%,大大低于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增的增长速度。    

      (二)企业外部    

      1.成本增加    

      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面临招工难题,为了引进和留住人才,不得不提高薪酬标准。据了解,部分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涨幅超过了30%,管理人员工资也相应上调。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随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工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中间环节投入成本不断提高,部分要素价格涨幅超过了20%。三是融资成本增加。今年以来央行多次调高利息,利息支出负担增加。2011年,南充市工业企业利息支出9.8亿元,同比增长56.7%,而2010年利息支出为负增长,利息支出显著增加。四是流通成本增加。    

      2.运力紧张    

      南充市工业企业产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2011年,随着油价的波动,多次出现柴油紧缺,间接导致公路运力紧张,影响了产品的运输,导致企业库存积压。2011年,南充市存货累计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44.9%,产销率下降了1.6%。    

      3.信贷紧缩    

      2011年以来,为缓解通胀压力,抑制流动性过剩,央行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高达18%。为此,大多数金融机构提高了信贷发放的标准,甚至不愿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导致部分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从而影响创新投入、扩能生产,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4.节能压力   

      工业的发展短期内面临很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在目标考核中,节能是“一票否决”指标,任务硬,责任重。从南充市来看,工业的能耗总量占南充市能耗总量的比重在45%左右,须承担大部分的节能任务。根据节能减排工作要求,部分高耗能行业必须限制生产,落后产能必须技改或淘汰。在发展与节能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必然会影响部分行业的规模扩张,从而影响工业在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看,节能工作对南充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建议    

      1.推动企业转型    

      积极引导企业引入现代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出台政策“促”。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和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奖励“引”。对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开发高端、终端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进行重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研发中心,为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三是加强管理“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有序退出。四是寻求突破“带”。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以上市公司的模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发展,不断扩大规模,解决资金瓶颈。    

      2.完善融资平台 

      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最优途径,同时也是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最佳选择。在当前监管体制下,金融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发放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必须承担全额责任,而为大企业或有政府担保的大项目发放贷款,即使出现风险也往往能够免责。因此,金融机构在贷款营销和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喜大厌小”的情况。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以此推动南充市工业不断稳步发展。    

      3.促进结构转型    

      深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加大工业招引力度,力促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南充。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企业入园步伐,确保各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加大对优势产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淘汰“三高一低”行业、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4.确保运力充足    

      运输是产品从企业走进市场的必须步骤。根据南充市的实际情况,运力的阶段性紧张是由柴油等燃料短缺造成,并非运输工具不够。目前,各地市场的燃油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供应。各个市场的燃油供应量实质上是由公司自己决定。因此,要解决产品运输问题,需首先解决燃油问题。相关部门、企业要积极为南充争取更多燃油配额,让产品能及时运出去,尽早回笼资金,推动南充市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展望    

      根据南充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南充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奋斗目标,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到2015年,构建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南充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的指导,明确各园区的主导产业;提出要举南充市之力把化学工业园建成产业新城,要重点完成顺庆区潆华工业集中区、高坪区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嘉陵工业园、阆中工业集中区、南部经济开发区、西充工业园、营山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仪陇县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并积极引导企业入园;要培育壮大石油化工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汽配产业、改造提升丝纺服装产业、大力发展轻工食品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提出要做强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物流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南充工业”的宏伟蓝图下,南充工业将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南充市工业将实现26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其中石油化工产业700亿元、汽车汽配产业550亿元、丝纺服装产业400亿元、轻工食品产业800亿元、新兴产业150亿元、信息产业60亿元;实现780亿工业增加值,其中石油化工210亿元、汽车汽配165亿元、丝纺服装120亿元、轻工食品240亿元、新兴产业45亿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增长速度快 发展后劲足-2011年南充市工业发展情况简析

  • 2012年0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南充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南充工业”的部署,紧密围绕“建设川东北经济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圈北部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深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基调,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排四川省第八位,超四川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共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排四川省第九位,同比增长45.0 %,排四川省第七位;共实现利税164亿元,同比增长50.2%;共新进(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户,拉动南充市工业销售收入增长8.2个百分点。    

      一、发展态势良好    

      1.全年走势较好    

      从速度上看:受四川省工业发展影响,南充市工业发展速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并缓慢上扬的发展趋势。一月份南充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超四川省3.8个百分点,实现了2011年的开门红,是全年的最高点。但2月增速略微下降,且超四川省的幅度大幅缩小到1.6个百分点,在随后的10个月里,南充市工业增加值增幅超四川省最多仅为1.9个百分点。4月,同比增长仅为22.7%,是全年的最低点。随后,增速逐月缓慢上扬,到9月达到23.6%。10月、11月又有所下降,均为23.3%,到12月份,增速扩大为23.7%。    

      从排位上看:从四川省的情况看,全年南充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好的位次为第五位,最低的位次为四川省第十位。其中1月和2月,排四川省第十位,3月,排四川省第五位,从4月开始,工业增加值排位一直为第八位。从川东北六市情况看,广元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领跑川东北六市,遂宁紧随其后,广安排第三。南充的排位在第三位与第四位上徘徊,且排第三的月份是与广安并列,全年十二个月中有十个月是排在第四位的。到年终时,南充、达州、巴中并列川东北六市的第四位。    

      分产业看,南充市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比南充市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4%,比南充市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比轻工业高4.3个百分点。重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轻工业。南充市工业进一步重型化。    

      2.工业总量提高    

      2011年,南充市工业总量大幅提高。销售收入比同期提高419亿元,达到1352亿元,排四川省第九位,同比增长45.0%,排四川省第七位;利润比同期提高28.6亿元,达到80亿元,排四川省第11位,同比增长55.3%,排四川省第七位;利税总额比同期提高54.6亿元,达到164亿元,同比增长50.2%。    

      3.板块结构有所调整    

      2011年,石油化工板块共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实现利税29.8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14.4%、13.1%、18.2%;机械汽配板块共实现销售收入321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实现利税35.3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23.8%、21.4%、21.6%;丝纺服装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0.3亿元,实现利税21.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13.6%、10.7%、12.9%;轻工食品实现销售收入559.9亿元,实现利润33.7亿元,实现利税63.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1.4%、42.0%、38.5%;水电能源实现销售收入91.4亿元,实现利润8.6亿元,实现利税14.4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6.8%、10.7%、8.8%。    

      与2010年比,南充市工业板块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调整。2010年,石油化工、机械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水电能源的板块结构比(按照销售收入计算)为13.2:24.4:16.2:38.4:7.7,2011年为14.4:23.8:13.6:41.4:6.8。通过两年的结构对比可以发现,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占比分别提高了1.17、2.97个百分点,机械汽配、丝纺服装和水电能源占比分别下降了0.64、2.57和0.92个百分点。    

      4.民营工业活跃    

      2011年,南充市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南充市平均水平。国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南充市低6.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74.2亿元,同比增长40.5%,比南充市低6.6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南充市低10.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南充市低33.9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0%,比南充市高0.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8.3%,比南充市高10.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3.2亿元,同比增长66.3%,比南充市高19.2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增长23.9%,比南充市高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210.8亿元,同比增长47.0%,与南充市持平。    

      5.企业综合效益提高    

      2011年,企业盈利能力比2010年有所提高。南充市工业企业工效指数为264.2,比去年同期提高38.8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4.3,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1.43,与同期数据持平;资产负债率47.43,比同期下降2.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191411万元/人;产销率99.13%。南充市6户企业亏损,亏损面为1.3%,比2010年下降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量下降53.8%。全年亏损额为4027万元,同比下降30.6%。南充市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5.3%,比三费增速快10.2个百分点。    

      6.工业发展支撑充分    

      2011年,南充市工业用电量为19.4亿度,同比增长23.6%(由省电业局提供);南充市国税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第二产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8.3%;南充市地税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第二产业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5.6%;南充市货运周转量为4084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9.1%。行业数据有效支撑了南充市工业的发展形势。    

      二、发展优势明显    

      2011年,南充工业的发展成果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住“项目推动”战略的精髓,通力合作,共同取得的。   

      1.指导思想正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再造一个南充工业”的安排部署,并从组织生产、市场拓展、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工作举措的落实。首先是全力抓好企业生产组织,重点协调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企业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确保增量;其次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带领企业参加各地的“博览会”“交易会”等大型商业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努力开拓新市场;再次是帮助和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建立“政研企”合作平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载体,研究机构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规范管理,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2.发展举措得力    

      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项目推动”战略,努力将南充建设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目前南充市引进了燕京啤酒、江苏雨润食品、福建畅丰车桥、北京汇源果汁等3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燕京啤酒的成功模式被誉为“四川速度”,为南充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现在,更多、更好的大项目已经落户南充并开建,如南充石化产业园,投资上百亿,涉及单位数十家,是一个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将成为南充工业新的增长极。    

      3.要素保障到位    

      突出表现在用地、用电、资本三个方面。市委市政府在平衡城市建设、工业、民生等用地关系时,努力保证工业用地,鼓励园区和企业修建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大力支持电力项目的建设,积极落实电网改造,维护电力生产供应的秩序,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确保工业用电充足。积极抓好银企对接工作,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协调工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目前南充已经有三户企业有机构入场,正在筹备上市。    

      4.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化学工业园与九县(市、区)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拓展园区面积10300亩以上,新入园企业54户,投产企业47户。撬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了园区道路建设及各类管网设施建设。   

      三、制约因素    

      南充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南充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南充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非常多。就企业内部来讲,主要有基础薄弱、管理落后、创新不足三个方面;就企业外部来讲,主要有成本增加、运力紧张、信贷紧缩和节能压力四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    

      1.基础薄弱    

      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南充市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基础薄弱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规模不大。2011年,南充市产值上10亿的企业仅有10户,占比仅为2.1%;5-10亿的企业有53户,占比为11.1%;5亿以上单位占比仅为13.2%;1亿元以下的企业有85户,占比达到17.9%,南充市规上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支柱产业的支柱力度不够。二是技术设备落后。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许多企业的设备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设备,大多数企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效能比不高。三是人员素质不高。南充市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极低,大学学历仅有10%左右,初高中占到80%以上,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未完成义务阶段教育。    

      2.管理落后    

      南充市民营经济充满活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瓶颈: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几个劣势,一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二是缺乏正规的企业管理制度,三是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上的经营人才,造成人才短缺,四是缺乏长远眼光,重眼前利益,不重可持续发展。目前,南充市民营经济主体中有很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企业或类家族式管理企业。   

      3.创新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后续发展缺乏支撑。创新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市场优势的生命线。而南充市现有工业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以初级加工为主,企业配套能力、产业链延伸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2011年,南充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3.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31.4%,大大低于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增的增长速度。    

      (二)企业外部    

      1.成本增加    

      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面临招工难题,为了引进和留住人才,不得不提高薪酬标准。据了解,部分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涨幅超过了30%,管理人员工资也相应上调。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随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工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中间环节投入成本不断提高,部分要素价格涨幅超过了20%。三是融资成本增加。今年以来央行多次调高利息,利息支出负担增加。2011年,南充市工业企业利息支出9.8亿元,同比增长56.7%,而2010年利息支出为负增长,利息支出显著增加。四是流通成本增加。    

      2.运力紧张    

      南充市工业企业产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2011年,随着油价的波动,多次出现柴油紧缺,间接导致公路运力紧张,影响了产品的运输,导致企业库存积压。2011年,南充市存货累计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44.9%,产销率下降了1.6%。    

      3.信贷紧缩    

      2011年以来,为缓解通胀压力,抑制流动性过剩,央行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高达18%。为此,大多数金融机构提高了信贷发放的标准,甚至不愿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导致部分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从而影响创新投入、扩能生产,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4.节能压力   

      工业的发展短期内面临很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在目标考核中,节能是“一票否决”指标,任务硬,责任重。从南充市来看,工业的能耗总量占南充市能耗总量的比重在45%左右,须承担大部分的节能任务。根据节能减排工作要求,部分高耗能行业必须限制生产,落后产能必须技改或淘汰。在发展与节能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必然会影响部分行业的规模扩张,从而影响工业在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看,节能工作对南充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建议    

      1.推动企业转型    

      积极引导企业引入现代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出台政策“促”。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和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奖励“引”。对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开发高端、终端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进行重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研发中心,为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三是加强管理“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有序退出。四是寻求突破“带”。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以上市公司的模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发展,不断扩大规模,解决资金瓶颈。    

      2.完善融资平台 

      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最优途径,同时也是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最佳选择。在当前监管体制下,金融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发放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必须承担全额责任,而为大企业或有政府担保的大项目发放贷款,即使出现风险也往往能够免责。因此,金融机构在贷款营销和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喜大厌小”的情况。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以此推动南充市工业不断稳步发展。    

      3.促进结构转型    

      深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加大工业招引力度,力促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南充。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企业入园步伐,确保各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加大对优势产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淘汰“三高一低”行业、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4.确保运力充足    

      运输是产品从企业走进市场的必须步骤。根据南充市的实际情况,运力的阶段性紧张是由柴油等燃料短缺造成,并非运输工具不够。目前,各地市场的燃油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供应。各个市场的燃油供应量实质上是由公司自己决定。因此,要解决产品运输问题,需首先解决燃油问题。相关部门、企业要积极为南充争取更多燃油配额,让产品能及时运出去,尽早回笼资金,推动南充市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展望    

      根据南充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南充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奋斗目标,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到2015年,构建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南充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的指导,明确各园区的主导产业;提出要举南充市之力把化学工业园建成产业新城,要重点完成顺庆区潆华工业集中区、高坪区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嘉陵工业园、阆中工业集中区、南部经济开发区、西充工业园、营山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仪陇县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并积极引导企业入园;要培育壮大石油化工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汽配产业、改造提升丝纺服装产业、大力发展轻工食品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提出要做强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物流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南充工业”的宏伟蓝图下,南充工业将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南充市工业将实现26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其中石油化工产业700亿元、汽车汽配产业550亿元、丝纺服装产业400亿元、轻工食品产业800亿元、新兴产业150亿元、信息产业60亿元;实现780亿工业增加值,其中石油化工210亿元、汽车汽配165亿元、丝纺服装120亿元、轻工食品240亿元、新兴产业45亿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