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1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简析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现状
(一)工业快速发展促使能耗总量不断攀升
一季度,资阳市工业经济延续了多年来的平稳快速增长势头,资阳市5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98.2亿,实现增加值增长24.5%,综合能源消费量60.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其中,301户重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增长37.3%,综合能源消费量 35.9 万吨标准煤,增长8.0%;242户轻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2亿元,增长46.8%,综合能源消费量24.6万吨标准煤,增长2.5%。
(二)八大行业能耗高比重大
从耗能行业分布来看,资阳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以及造纸及纸制品业耗能总量位居前八位,共涉及287户企业,占资阳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3.0%,八大行业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资阳市总量的62.0%,而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了51.1万吨标准煤,占资阳市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4.4%。
2011年一季度八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表
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 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比重(%)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 | |
八大行业合计 | 51.1 | 84.4 | 246.7 | 62.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6.9 | 27.9 | 28.6 | 7.2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6 | 17.5 | 74.3 | 18.7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 5.4 | 8.9 | 13.9 | 3.5 |
医药制造业 | 5.1 | 8.4 | 34.6 | 8.7 |
橡胶制品业 | 4.0 | 6.6 | 9.3 | 2.3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3.7 | 6.1 | 57.5 | 14.4 |
纺织业 | 3.3 | 5.5 | 22.9 | 5.8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2.1 | 3.5 | 5.6 | 1.4 |
(三)煤、电消费比重高
一季度,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原煤50.2万吨,折标准煤35.8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59.0%;消耗电力9.25亿千瓦时,折标准煤11.3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9.0%。煤电消耗合计47.3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总能源消费量的78.0%。
(四)各县(市、区)工业能源消费发展不平衡
一季度,受简阳市泰峰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耗能大户退出的影响,简阳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11.6万吨标准煤,下降20.8%;受四川省兴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阳分公司耗能大户退出影响,乐至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4.8万吨标准煤,下降12.2%; 雁江区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34.4万吨标准煤,增长25.9%;安岳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9.7万吨标准煤,增长1.9%。
二、工业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能耗增长较快。一季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资阳传统高耗能行业能耗分别增长22.3%、31.1%、34.9%。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只增加了16.9%,节能降耗工作相对滞后。
(二)能源消费品种结构过于单一。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资阳市能源消费仍是以煤电为主。据统计,一季度,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所占比重达到59.0%,电力消费所占比重达到19.0%。原煤的大量消费,增大了二氧化碳排放,影响了空气质量,给节能减排工作增加了投入,带来了压力。
(三)重点耗能企业影响巨大。一季度,资阳市能源消费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规模企业有22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的4.0%,实现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2.0%,综合能耗消费量38.8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4.0%。
(四)节能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多数企业只注重生产和销售,忽略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没有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能源统计制度不完善,能源岗位不稳定或缺位,人员变动频繁,企业能源数据收集不准确或不全面,为了应付交差,乱填乱报,上报的能耗数据不准确,完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能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节能指标的完成。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企业能源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完善与能源统计相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各级统计及经济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能源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使企业统计人员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能源的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等,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报表质量。
(二)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目前资阳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耗能大户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64.0%,因此,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是重中之重。按季制定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目标,加强对其节能工作的监测和指导,在用电、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体现奖优罚劣,用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企业降耗增利。同时在企业引进、技术改造时注重扶持高产出、低能耗的行业、企业及产品,为今后节能降耗工作打下基础。
(三)加强节能降耗宣传教育,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降耗新措施、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规范能源统计基础工作,确保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充分发挥能源统计在节能降耗中的监测、预警作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