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在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的优劣势分析

  • 2011年11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一、发展优势 

      (一)区位交通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内江市东南连重庆市,西北靠资阳市,南接泸州、宜宾、自贡,东北通遂宁,西南与乐山接壤,在成渝经济区中处于南北交汇、东联西接的重要位置,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从交通条件上看,内江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交通四通八达,除航空外,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运输俱全,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交通枢纽,成为四川省内交通流量最大、最具现代水平的主动脉。铁路有成渝、内昆、资威、隆泸铁路纵贯南北,境内铁路通车里程65公里,其中,成渝线46公里,内六线19公里。内江车务段所属车站70个。境内有客运业务办理站2个,内江站(一等站)年旅客发送量100万人次。内江站停靠有广州、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方向客车13对,始发内江至广州快车1对;隆昌站(三等站),年旅客发送40万人次。隆昌站停靠广州、昆明、贵阳、成都、重庆方向列车6对,始发隆昌至攀枝花1对;公路有成渝、内宜、隆纳三条高速公路在内江交汇,并有省道遂筠路、资泸路、隆雅路等干线公路通过。2009年,内江市公路总里程达9730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517848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298571万吨公里;内河航道现有13条,通航里程达594公里,交通优势也较为突出。    

      铁路、公路和沱江航道成网状连接,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有利于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沟通,使得内江在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内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资源开发潜力大    

      气候适宜,为农业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内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土壤丰饶,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畜禽的主要产区以及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市和四川省水产产业化试点市。    

      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内江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天然气、油页岩,炼焦煤保有资源储量7000多万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600多亿立方米,可为内江工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能源保障;非金属与建材矿产有石灰岩、石砂岩、页岩、耐火粘土、铝土矿、大理石、河沙、砾石与陶瓷粘土等;金属矿产与稀散元素有铁、钾、金等以及盐矿、钾矿、煤层中共生的铝、镓、铷及锂等分散元素;化工矿产有盐矿和含钾水云母粘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前景好。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内江素有“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的美名。2000年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市境内有号称“川南第一禅林”的圣水寺、佛教圣地“西林古刹”的西林寺、留下李白千古绝唱的太白楼、鬼斧神工的重龙山摩崖石刻、东林寺的千手观音、仿山东曲阜孔庙格局,号称“巴蜀四大文庙”之首的资中文庙;历史悠远“打开罗泉井,气死自流井”之说的罗泉镇,世家望族“国中之国”、“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云顶寨,丹青留白的大风堂,被誉为“立体史书”造型高大雄伟、沉稳古朴、图文喻意深刻、雕刻技艺精湛、全国罕见的隆昌古牌坊群,云顶寨,东兴老街上的炭精画,茶馆里的川剧清唱以及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中木偶、川江号子、贝叶画等。    

      内江市旅游景区28处,旅游景点180多个。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子和著名书法家公孙长子、余燮阳都是从这里脱颖而出、享誉海内外。市中区人文景观众多,孙中山亲点大将军喻培伦纪念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三元塔、翔龙摩崖造像等令人流连忘返。    

      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古迹和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内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为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三)政策优势    

      内江地处川渝结合部,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更加凸显内江的区位优势,内江将享受到国家给予成渝经济区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有助于优化投资环境、市场环境,畅通产业对接渠道。同时,为共建成渝经济区,四川提出了“一极一轴一区块”[1]的发展构想,内江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和威远县属于“成渝通道经济轴”,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承接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的辐射,畅通交通物流网络,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城镇体系建设;隆昌县属于“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规划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服务都市、承接转移、形成基地、主动融入、借力发展,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构建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政策有机衔接、产业协同发展、成果充分共享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支撑我省发展的新的增长区域。其规划和建设将促进内江的快速发展。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新的发展思路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也将对内江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四)发展基础优势[2]   

      内江是四川省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四川重要的商贸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在工业方面,形成了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门类齐全;建成了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工业集中区;拥有全省最大的地方钢铁企业川威集团、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陶企业白塔集团和建业集团、康达集团等一大批辐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且建业集团进入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川威集团的“中国铁钛”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矿石公司; “川威牌”热轧带肋钢筋、“威玻牌”中碱球、“白塔牌”墙地砖等一大批优势拳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在农业方面,已建成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特种水产基地;逐步培育出周萝卜、佳美等一大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威远七星椒、隆昌素、资中鲢鱼等多种名优产品,其中,“周萝卜”、“球溪鲶鱼”成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塔罗科血橙”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威远县新店七星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资中冬尖、隆昌夏布、球溪鲶鱼等一大批具有内江历史与人文特色的农产品正积极申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服务业方面,内江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设川东南物流中心的良好条件,同时,内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川中著名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此外,内江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市场,全国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同时,内江是最早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循环流化床电站示范基地,为内江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基础。 

      (五)成长竞争力较强优势。   

      基于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全社会综合评价,从结果看,内江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全社会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成长竞争力在15市中分别排第1位、第五位、第1位和第1位。可见内江成长竞争力较强,而成长竞争力基本是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值。由此看,内江的行业发展速度快进而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而较快的发展速度使内江在四川15市中占据了较强的成长竞争力。各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在速度上为内江发展抢占了先机,为内江经济社会的综合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2009年间,内江GDP年均增速达到了15.0%,工业平均增速高达32.84%,居川南地区首位,可见内江经济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二、发展劣势  

      (一)教育技术转化劣势

      内江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内江市共建立了6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5户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4户省创新型培育企业、12户市创新型示范企业,但还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型企业。同时,内江市域范围内仅有内江师范学院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院校,教育资本转化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需要。2009年,内江市创新型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占GDP的14.3%;科技主导产品的销售收入为30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    

      (二)产业层次较低    

      2010年,内江三次产业结构为16.3:60.8:22.9,和成渝经济区其他市区县相比还不够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在工业方面,内江虽已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还没有形成竞争强势,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品结构层次不高、科技含量还较低,主要工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够显著,特色产业集群还处在较低层次,节能减排压力还很大,企业虽逐步聚集,但链条不长依然是影响工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在农业方面,虽已形成了蚕桑等农业特色生产基地,具有周萝卜、七星椒等知名品牌,但内江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农业生产条件也需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川南城市群中不够显著,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服务业方面,发展力度不够,服务业增速相对缓慢,内部结构也不够优化,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局面还没有形成。

      (三)资源环境容量约束   

      内江人口密度大,达到790人/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此外,内江产业结构重工业化,高耗能行业发展较快,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偏高,达4.34吨标煤/万元,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另外,内江还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积大、森林资源总量小等资源环境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发展总量劣势    

      与川南其他城市相比,内江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人均GDP水平不高,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较小,财政收入、金融存贷款以及居民收入指标均排名靠后,内江要实现隆中崛起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1]一极: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 

      一轴:成渝通道经济轴,包括:内江、资阳、遂宁、泸州、乐山、宜宾、南充、自贡; 

      一区块: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包括:达州、广安、内江、泸州、遂宁。    

      [2]其中产业品牌的定位,出自《成渝经济区内江发展规划2010-2020》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江在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的优劣势分析

  • 2011年11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一、发展优势 

      (一)区位交通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内江市东南连重庆市,西北靠资阳市,南接泸州、宜宾、自贡,东北通遂宁,西南与乐山接壤,在成渝经济区中处于南北交汇、东联西接的重要位置,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从交通条件上看,内江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交通四通八达,除航空外,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运输俱全,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交通枢纽,成为四川省内交通流量最大、最具现代水平的主动脉。铁路有成渝、内昆、资威、隆泸铁路纵贯南北,境内铁路通车里程65公里,其中,成渝线46公里,内六线19公里。内江车务段所属车站70个。境内有客运业务办理站2个,内江站(一等站)年旅客发送量100万人次。内江站停靠有广州、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方向客车13对,始发内江至广州快车1对;隆昌站(三等站),年旅客发送40万人次。隆昌站停靠广州、昆明、贵阳、成都、重庆方向列车6对,始发隆昌至攀枝花1对;公路有成渝、内宜、隆纳三条高速公路在内江交汇,并有省道遂筠路、资泸路、隆雅路等干线公路通过。2009年,内江市公路总里程达9730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517848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298571万吨公里;内河航道现有13条,通航里程达594公里,交通优势也较为突出。    

      铁路、公路和沱江航道成网状连接,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有利于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沟通,使得内江在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内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资源开发潜力大    

      气候适宜,为农业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内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土壤丰饶,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畜禽的主要产区以及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市和四川省水产产业化试点市。    

      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内江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天然气、油页岩,炼焦煤保有资源储量7000多万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600多亿立方米,可为内江工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能源保障;非金属与建材矿产有石灰岩、石砂岩、页岩、耐火粘土、铝土矿、大理石、河沙、砾石与陶瓷粘土等;金属矿产与稀散元素有铁、钾、金等以及盐矿、钾矿、煤层中共生的铝、镓、铷及锂等分散元素;化工矿产有盐矿和含钾水云母粘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前景好。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内江素有“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的美名。2000年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市境内有号称“川南第一禅林”的圣水寺、佛教圣地“西林古刹”的西林寺、留下李白千古绝唱的太白楼、鬼斧神工的重龙山摩崖石刻、东林寺的千手观音、仿山东曲阜孔庙格局,号称“巴蜀四大文庙”之首的资中文庙;历史悠远“打开罗泉井,气死自流井”之说的罗泉镇,世家望族“国中之国”、“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云顶寨,丹青留白的大风堂,被誉为“立体史书”造型高大雄伟、沉稳古朴、图文喻意深刻、雕刻技艺精湛、全国罕见的隆昌古牌坊群,云顶寨,东兴老街上的炭精画,茶馆里的川剧清唱以及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中木偶、川江号子、贝叶画等。    

      内江市旅游景区28处,旅游景点180多个。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子和著名书法家公孙长子、余燮阳都是从这里脱颖而出、享誉海内外。市中区人文景观众多,孙中山亲点大将军喻培伦纪念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三元塔、翔龙摩崖造像等令人流连忘返。    

      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古迹和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内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为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三)政策优势    

      内江地处川渝结合部,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更加凸显内江的区位优势,内江将享受到国家给予成渝经济区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有助于优化投资环境、市场环境,畅通产业对接渠道。同时,为共建成渝经济区,四川提出了“一极一轴一区块”[1]的发展构想,内江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和威远县属于“成渝通道经济轴”,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承接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的辐射,畅通交通物流网络,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城镇体系建设;隆昌县属于“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规划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服务都市、承接转移、形成基地、主动融入、借力发展,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构建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政策有机衔接、产业协同发展、成果充分共享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支撑我省发展的新的增长区域。其规划和建设将促进内江的快速发展。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新的发展思路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也将对内江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四)发展基础优势[2]   

      内江是四川省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四川重要的商贸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在工业方面,形成了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门类齐全;建成了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工业集中区;拥有全省最大的地方钢铁企业川威集团、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陶企业白塔集团和建业集团、康达集团等一大批辐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且建业集团进入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川威集团的“中国铁钛”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矿石公司; “川威牌”热轧带肋钢筋、“威玻牌”中碱球、“白塔牌”墙地砖等一大批优势拳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在农业方面,已建成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特种水产基地;逐步培育出周萝卜、佳美等一大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威远七星椒、隆昌素、资中鲢鱼等多种名优产品,其中,“周萝卜”、“球溪鲶鱼”成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塔罗科血橙”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威远县新店七星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资中冬尖、隆昌夏布、球溪鲶鱼等一大批具有内江历史与人文特色的农产品正积极申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服务业方面,内江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设川东南物流中心的良好条件,同时,内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川中著名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此外,内江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市场,全国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同时,内江是最早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循环流化床电站示范基地,为内江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基础。 

      (五)成长竞争力较强优势。   

      基于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全社会综合评价,从结果看,内江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全社会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成长竞争力在15市中分别排第1位、第五位、第1位和第1位。可见内江成长竞争力较强,而成长竞争力基本是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值。由此看,内江的行业发展速度快进而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而较快的发展速度使内江在四川15市中占据了较强的成长竞争力。各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在速度上为内江发展抢占了先机,为内江经济社会的综合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2009年间,内江GDP年均增速达到了15.0%,工业平均增速高达32.84%,居川南地区首位,可见内江经济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二、发展劣势  

      (一)教育技术转化劣势

      内江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内江市共建立了6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5户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4户省创新型培育企业、12户市创新型示范企业,但还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型企业。同时,内江市域范围内仅有内江师范学院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院校,教育资本转化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需要。2009年,内江市创新型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占GDP的14.3%;科技主导产品的销售收入为30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    

      (二)产业层次较低    

      2010年,内江三次产业结构为16.3:60.8:22.9,和成渝经济区其他市区县相比还不够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在工业方面,内江虽已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还没有形成竞争强势,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品结构层次不高、科技含量还较低,主要工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够显著,特色产业集群还处在较低层次,节能减排压力还很大,企业虽逐步聚集,但链条不长依然是影响工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在农业方面,虽已形成了蚕桑等农业特色生产基地,具有周萝卜、七星椒等知名品牌,但内江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农业生产条件也需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川南城市群中不够显著,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服务业方面,发展力度不够,服务业增速相对缓慢,内部结构也不够优化,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局面还没有形成。

      (三)资源环境容量约束   

      内江人口密度大,达到790人/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此外,内江产业结构重工业化,高耗能行业发展较快,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偏高,达4.34吨标煤/万元,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另外,内江还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积大、森林资源总量小等资源环境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发展总量劣势    

      与川南其他城市相比,内江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人均GDP水平不高,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较小,财政收入、金融存贷款以及居民收入指标均排名靠后,内江要实现隆中崛起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1]一极: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 

      一轴:成渝通道经济轴,包括:内江、资阳、遂宁、泸州、乐山、宜宾、南充、自贡; 

      一区块: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包括:达州、广安、内江、泸州、遂宁。    

      [2]其中产业品牌的定位,出自《成渝经济区内江发展规划2010-2020》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