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城镇化看居民消费变化与存在的问题
一、南充城镇化现状
南充城镇人口从1993年的67.4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25.57万人,增加了158.16万人,城镇人口规模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7.36%;城镇化水平由1993年的10.7%提高到2010年35.9%,提高了25.2个百分点;2010年南充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54.3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158万。
二、南充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
(一)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的需求将不断扩张,有效地刺激了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以及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居民收入得到有效提高。2010年南充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4.4%、48.5%、27.1%,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由1993年的70.3:11.2:18.5变为2010年的47.2:20.3:32.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了23.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创造更多增加值的同时也给居民增加了收入,1993年南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89元,2010年达到13910元,年均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597元,增加到2010年的4814元,年均增长13.1%。
(二)形成示范效应,消费总量扩大
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产生的示范效应会改变进城农民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心理,提高进城农民消费观念的现代化和消费方式的文明化程度,会刺激进城农民的消费需求。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因此随着农民向城镇转移以及务工收入的增加会促进消费总量的扩大和消费结构变化。2010年南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9亿元,同比增长18.9%,消费总量和增速均列四川第三位;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08.3亿元,同比增长18.8%;城区居民实现零售额164.1亿元,同比增长21.3%。
(三)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993年南充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49元,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041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0.8%,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超过一半。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0687元,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4431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1.5%。随着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健康﹑娱乐﹑教育和追求时尚,这些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在衣着﹑交通通信和教育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消费形态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发展,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图1 南充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构成
(四)消费环境改善,家庭耐用品升级
目前,南充已经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657个﹑“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网店1.8万个﹑“双百市场”3个﹑日用农资商品配送中心6个﹑新改建标准化菜市场55个﹑培育发展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46个﹑星级酒店24家﹑打造特色街区24条。同时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依旧换新的政策刺激下,居民家庭耐用品升级换代,不但数量在增加而且呈现高档化和品牌化。曾经的奢侈品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表1:2010年南充城镇、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耐用消费品 | 单位 | 2000年 | 2010年 |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家用汽车 | 辆 | 6 | |||
摩托车 | 辆 | 3 | 17 | ||
洗衣机 | 台 | 85 | 6 | 92 | 37 |
电冰箱 | 台 | 81 | 4 | 94 | 20.4 |
彩电 | 台 | 119 | 28 | 128 | 84.8 |
空调机 | 台 | 36 | 105 | ||
移动电话 | 部 | 11 | 1 | 163 | 86 |
家用电脑 | 台 | 3 | 49 |
注:该表空白处是未统或数量极少
三、城镇化拉动居民消费效果测算
为进一步分析南充城镇化与居民人均消费增长关系,本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y=a+bx,a表示估计的回归直线在轴上的截距;b表示回归系数即直线斜率,它表示每变动1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值。文中城镇化率用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表示,居民消费主要是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分别通过城乡消费价格指数换算为可比值,1993=100)表示,数据是1993-2010年的年度数据,来源于2010年《南充统计年鉴》。为了使模型的设定更合理并减少或者消除潜在的异方差问题,对两个时间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
经程序计算,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相关系数R=0.984272,几乎完全正相关,回归系数为9.4585,截距为-4.08191。线性回归模型通过F统计检验和t检验(Significance F=1.79E-13<0.05 ,P-value=1.79E-13<0.05),表明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线性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的线性模型为:
Y=-4.08191+9.4585X
式中:Y代表居民消费;X代表城镇化率
由模型可以得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居民消费上升9.4585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城镇化进程对扩大南充居民消费的增长作用明显,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选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发展滞后
虽然南充城市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但和全省﹑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南充城市化率为35.9%,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3.8个百分点;南充所辖9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区)城镇化率不到30%,中小城市城镇化水平较低。和工业化比较看,2010年南充的工业化率为40.2%(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4.3个百分点,南充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
(二)户籍制度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城镇化发展中,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相关的系统性配套措施不到位,缺乏适合低收入群体消费特点和消费能力的住房、设施和服务,不利于外来人口向市民转化。目前,南充有近十万农民进入城镇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大量已经长期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居民由于户籍原因仍居住在乡村,出现隐城市化现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进城务工农民相关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但覆盖面较窄,户籍歧视依然存在,农民工难以和城镇居民享受同样待遇,比如子女入学和各种福利保障等,增加了有愿望进城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的顾虑,阻碍了这部分人口消费方式城市化的转变。
(三)中小城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由于主城区房价高,生活成本也高,生活压力大,多数条件较好农村居民选择在离家附近的小城镇买房,由于中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居民就业途径缺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仍然是以孩子上学,老人管家的简单生活方式生活,这些家庭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消费行为与农村时相比几乎没有改变,这样就造成虽然一些农村居民进了城镇,城镇化率提高了,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仍然乏力。
(四)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
最终消费率是指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金额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这是反映某一地区最终消费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南充居民最终消费率由1993年的72.8%下降到2010年的46%,居民最终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2.73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最终消费率缓慢上升到2001年的28.7%后徘徊不前。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南充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投资推动型,导致消费拉动力度的削弱;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为了防范未来风险,居民缩减消费而增加储蓄,进而形成了低消费率;三是近年来住房、教育、医疗等价格上涨较快,居民增加了这些方面的支出,分流了居民的购买力,挤压了居民对一般消费品的消费,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入效应,进而降低了消费率。
图2 南充居民最终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最终消费率(单位:%)
五、对策建议 “十二五”是南充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扩大内需将不是以投资为重点,而是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因此稳步推进城镇化,优化经济结构将成为扩大居民潜在消费的重要依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中小城镇发展
中小城镇历来就是农村的中心,是发展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空间载体,加快中小城镇发展是当前提高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南充大林乡农业产业化模式成效显著,应迅速推广大林乡发展经验,尤其在落后﹑偏远地区因地制宜复制大林乡产业发展模式,搞好该区域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居民致富,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小城镇集聚,催生中小城镇民营企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从而加快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集中,让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带动家庭消费。同时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营造吸纳产业和人口的良好环境。
(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逐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在小城镇以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简化入户手续。政府在中小城镇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和支持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创业从而向小城镇聚集。消除进城务工农民由于户籍原因导致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和城镇居民间的不平等,采取分类分层保障的方法,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发展情况和生活安置能力等各种具体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让进城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益,逐步改变农民工生活方式。只有让进城农民在城市“安居乐业”,才能愿意在城市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三)扩大就业
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应广开思路多途径扩大就业渠道。一是结合南充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延长产品链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加强第三产业发展,随着城镇化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迅速,第三产业行业分布广,是城市扩大就业、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三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加强工人技能培训,增强居民就业技能,扩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规模。四是通过提供公益岗位、企业优先安排、优惠政策扶持、社会援助、鼓励创业等多种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只有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消费的增长才有承载的基础。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方面。一是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二是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结合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四是加强宣传和指导,调动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完善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