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89期

  • 2020年03月25日 11时06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8月10日

    阿坝州围绕“六个方面”发力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阿坝州属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截止2013年底,全州有贫困县13个、贫困村606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44.8%,贫困人口10.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5%,高出全省同期近6个百分点。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阿坝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硬仗。目前,全州累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9.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实现贫困村退出573个,完成率达94.6%;10个县(市)摘掉“贫困县”帽子、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围绕产业发展发力

    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支撑,积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一是先后建立2.83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大力发展牦牛标准化养殖、特色水果种植、全域乡村旅游以及“四小产业”(小庭院户、小养殖户、小作坊户、小买卖户)。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特色种植基地80万余亩,建成21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培育农业专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9200余个(户),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3个、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4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9个,发展星级农(牧)家乐、乡村酒店363家。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积极推广减贫带贫机制,探索出“股权量化”“飞地经济”“返还式扶贫”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壤塘县创建联户牧场以“分权不分产、运营不经营、分红不分利”的租赁经营管理模式,打开致富带头人培育、青壮劳力解放、产业资金安全、集体经济收益增加的多赢局面。红原牦牛乳业创新“龙头带动八方联动”产业扶贫模式实施“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带领藏区牧民脱贫奔康,每年带动贫困户均增收4800余元。通过多元发展特色产业,全州5.3万名贫困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贫困群众在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有了“盼头”。

    二、围绕基础提升发力

    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瞄准基础设施建设的“空档”和“软肋”,加快向贫困村寨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一是严格执行《农房管理办法》和补助标准,保证新建和改建住房选址科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质量安全,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55人,建成藏区新居12672户,贫困群众纷纷住上了“安全房”;二是以《交通建设领域“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新改(扩)建农村公路4149公里,加快推进饮水安全、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解决3.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以农村电网和骨架电网建设为抓手,解决3.9万人生活用电;四是完成74个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4G机站5521个,乡镇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整体提升,水、电、路、通信等民生问题得到有力解决,乡村环境全面改善,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变化。

    三、围绕就业促进发力

    坚持把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因地施策,精确发力,力求实现贫困家庭“户户有就业”。一是以万人就业行动计划、万人技能培训为载体,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增强“造血”能力,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余人,8000余名贫困人口培训后实现就业。二是坚持“市场需求+政府服务”双向发力,为群众就业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浙江嘉兴、温州、台州市成立阿坝州籍农民工服务工作站,仅2018年全州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4万人(省外输出145人)。三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全州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累计6719人、创办企业6638个、实现总产值9.57亿元,吸纳就业1.78万人。四是积极推进居家灵活就业,建立扶贫车间17个,大力推进“非遗+扶贫”模式,开启农牧民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的就业增收新途径。

    四、围绕生态保护发力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建设成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推动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互动互融,切实形成有效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的工作格局。一是按照全州所有生态资源、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建设职能“三个全覆盖”原则,科学配置生态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农牧民参与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草原沙化治理、森林和草原(湿地)管护等,确保全州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无稳定收入来源和稳定就业渠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州已成立生态管护合作社968个、造林合作社233个;设置各类管护岗位2.6万个,2.6万名贫困人口就地踏上生态管护岗位,2018年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6600元。二是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万亩林亿元钱”经营模式,整体提升甜樱桃、苹果、雪梨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壮大道地中药材、林麝、跑山鸡等林下种养业,大力培育“森林人家”“林家乐”等生态旅游业,促进产业惠民富民,走出了一条群众稳定增收、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脱贫新路。

    五、围绕社会保障发力

    坚持把提升公共服务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教育医疗、特困群体兜底保障到位,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深入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完善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0.13亿元改善教学条件,投入13.27亿元用于学费减免补助,受益学生41.58万人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累计资助6000余人。二是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特殊门诊维持费用个人自付部分控制在5%以内,卫生扶贫救助资金累计救助3.68万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例。三是建立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制度,2016-2018年已对未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0.5万人次发放近990万元生活补贴费。四是强化低保兜底,实现应保则保、应退尽退,全面推进“两线合一”。黑水县实施教育扶贫“543暖心工程”、九寨沟县持续推进“健康九寨”、小金县创建“医疗救助爱心基金”及“健康阿妈基金”,有力确保贫困群众教育、医疗有保障。

    六、围绕新风培树发力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是组建“双语”“马背”“药山”等宣讲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举办群众教育活动7000余场次。建立农牧民夜校1352个,组织群众学政策学文化学科技近100万人次。“四位一体”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经验成效,推出7000余篇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二是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近2000场次。三是深入实施“乡村善治”,创建省级“四好村”95个、州级“四好村”593个。四是强化正面激励,激发榜样力量,红原创新推广“星级评定”激励机制,评选奋进、勤劳等“五星”示范户136户;张茂堂、索能泽让、罗吾群、尤珠娜姆等一批脱贫典型获省、州“脱贫榜样”、奋进奖表扬表彰。五是大力弘扬孝善和俭道德传扬,理县先后表彰和美家庭、孝善媳妇、最美理县人等580名;金川县将弘扬“孝善和俭”传统美德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涌现出如二普鲁村“党员思想体检”、赵明秀丧夫多年与高龄婆婆和残疾姑子不离不弃,“孝善和俭”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89期

  • 2020年03月25日 11时06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8月10日

    阿坝州围绕“六个方面”发力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阿坝州属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截止2013年底,全州有贫困县13个、贫困村606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44.8%,贫困人口10.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5%,高出全省同期近6个百分点。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阿坝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硬仗。目前,全州累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9.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实现贫困村退出573个,完成率达94.6%;10个县(市)摘掉“贫困县”帽子、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围绕产业发展发力

    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支撑,积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一是先后建立2.83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大力发展牦牛标准化养殖、特色水果种植、全域乡村旅游以及“四小产业”(小庭院户、小养殖户、小作坊户、小买卖户)。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特色种植基地80万余亩,建成21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培育农业专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9200余个(户),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3个、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4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9个,发展星级农(牧)家乐、乡村酒店363家。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积极推广减贫带贫机制,探索出“股权量化”“飞地经济”“返还式扶贫”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壤塘县创建联户牧场以“分权不分产、运营不经营、分红不分利”的租赁经营管理模式,打开致富带头人培育、青壮劳力解放、产业资金安全、集体经济收益增加的多赢局面。红原牦牛乳业创新“龙头带动八方联动”产业扶贫模式实施“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带领藏区牧民脱贫奔康,每年带动贫困户均增收4800余元。通过多元发展特色产业,全州5.3万名贫困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贫困群众在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有了“盼头”。

    二、围绕基础提升发力

    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瞄准基础设施建设的“空档”和“软肋”,加快向贫困村寨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一是严格执行《农房管理办法》和补助标准,保证新建和改建住房选址科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质量安全,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55人,建成藏区新居12672户,贫困群众纷纷住上了“安全房”;二是以《交通建设领域“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新改(扩)建农村公路4149公里,加快推进饮水安全、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解决3.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以农村电网和骨架电网建设为抓手,解决3.9万人生活用电;四是完成74个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4G机站5521个,乡镇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整体提升,水、电、路、通信等民生问题得到有力解决,乡村环境全面改善,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变化。

    三、围绕就业促进发力

    坚持把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因地施策,精确发力,力求实现贫困家庭“户户有就业”。一是以万人就业行动计划、万人技能培训为载体,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增强“造血”能力,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余人,8000余名贫困人口培训后实现就业。二是坚持“市场需求+政府服务”双向发力,为群众就业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浙江嘉兴、温州、台州市成立阿坝州籍农民工服务工作站,仅2018年全州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4万人(省外输出145人)。三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全州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累计6719人、创办企业6638个、实现总产值9.57亿元,吸纳就业1.78万人。四是积极推进居家灵活就业,建立扶贫车间17个,大力推进“非遗+扶贫”模式,开启农牧民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的就业增收新途径。

    四、围绕生态保护发力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建设成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推动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互动互融,切实形成有效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的工作格局。一是按照全州所有生态资源、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建设职能“三个全覆盖”原则,科学配置生态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农牧民参与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草原沙化治理、森林和草原(湿地)管护等,确保全州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无稳定收入来源和稳定就业渠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州已成立生态管护合作社968个、造林合作社233个;设置各类管护岗位2.6万个,2.6万名贫困人口就地踏上生态管护岗位,2018年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6600元。二是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万亩林亿元钱”经营模式,整体提升甜樱桃、苹果、雪梨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壮大道地中药材、林麝、跑山鸡等林下种养业,大力培育“森林人家”“林家乐”等生态旅游业,促进产业惠民富民,走出了一条群众稳定增收、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脱贫新路。

    五、围绕社会保障发力

    坚持把提升公共服务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教育医疗、特困群体兜底保障到位,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深入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完善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0.13亿元改善教学条件,投入13.27亿元用于学费减免补助,受益学生41.58万人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累计资助6000余人。二是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特殊门诊维持费用个人自付部分控制在5%以内,卫生扶贫救助资金累计救助3.68万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例。三是建立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制度,2016-2018年已对未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0.5万人次发放近990万元生活补贴费。四是强化低保兜底,实现应保则保、应退尽退,全面推进“两线合一”。黑水县实施教育扶贫“543暖心工程”、九寨沟县持续推进“健康九寨”、小金县创建“医疗救助爱心基金”及“健康阿妈基金”,有力确保贫困群众教育、医疗有保障。

    六、围绕新风培树发力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是组建“双语”“马背”“药山”等宣讲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举办群众教育活动7000余场次。建立农牧民夜校1352个,组织群众学政策学文化学科技近100万人次。“四位一体”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经验成效,推出7000余篇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二是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近2000场次。三是深入实施“乡村善治”,创建省级“四好村”95个、州级“四好村”593个。四是强化正面激励,激发榜样力量,红原创新推广“星级评定”激励机制,评选奋进、勤劳等“五星”示范户136户;张茂堂、索能泽让、罗吾群、尤珠娜姆等一批脱贫典型获省、州“脱贫榜样”、奋进奖表扬表彰。五是大力弘扬孝善和俭道德传扬,理县先后表彰和美家庭、孝善媳妇、最美理县人等580名;金川县将弘扬“孝善和俭”传统美德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涌现出如二普鲁村“党员思想体检”、赵明秀丧夫多年与高龄婆婆和残疾姑子不离不弃,“孝善和俭”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