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甘孜州稻城县寒桑村
甘孜州稻城县噶通镇寒桑村
寒桑村位于稻城县噶通镇,距县城约3公里,平均海拔3800米,全村共计28户163人,有效灌溉面积413.85亩,这得益于寒桑村南依“傍河”的地理位置优势。千百年来,傍河而居的寒桑村,受到了傍河的滋润、浇灌,得水利之便的寒桑村村民将其视为“母亲河”。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组建一个河长工作室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村级活动室设立河长工作室并配套办公设备,由“一肩挑”带头担任村级河长,配备固定工作人员开展日常河湖管护工作,受理涉河湖问题并接受群众监督。制作水系图、河长工作室组织框架、河湖管护队伍示意图并上墙。
突出“三支队伍” 共同守护“母亲河”
通过自愿申请、村两委考察、公开公示等程序,严格选取责任心强、能力素质高的村民,组建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队共计17人。针对倾倒垃圾、面源污染、污水乱排等内容开展重点监督30余次并处理问题15个。常态化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宣传12次。坚持每日开展保洁工作,制定“三队”袖章、旗帜、收集群众管护意见,提升河湖管护实效。
四项举措 打造河湖管护新模式
一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积极推行“党建+河长制”工作模式,打造“党支部+河长+党员”河流管护体系。今年以来,共计组织党员60余人次参与河道整治行动,河道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二是加强学习,提高河道的管理水平。基层河长是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的直接责任人,就如何高效履职尽责、河湖长制政策与法律法规解读、河湖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了河长履职能力和河道的管理水平。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始终将“河长制”工作落实作为河道整治的关键点和总抓手,对河湖“四乱”现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实现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四是营造全民爱河氛围。为了使河道整治形成长效机制,由村集体出资设立“河湖管护”激励资金,建立奖励制度,定期开展评比积分,对积极参与河湖管护治理的农牧民进行奖励,形成河湖共治良好局面。形成了爱护河流、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