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正向激励 推进河湖管护持续健康发展
——资阳市实现河湖长制激励机制市县两级全覆盖

  • 2023年11月27日 21时10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引言: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经党中央正式批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是关键。如何调动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参与河湖管护的积极性,充分释放河湖长制制度优势,一直是资阳市深入思考研究的课题。随着国、省激励办法的出台,资阳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通过全方位、深层 次、互补式激励,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全市河湖实现美丽“蝶变”。

    摘要:资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面推行、深化、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过程中,在中央、省开展河湖长制资金激励的基础上,出台《资阳市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同时推动全市各县(区)先后出台资金激励机制,实现县级河湖长制资金长效激励机制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优化考核办法,充分增强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加速改善全市河湖风貌,形成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实施路径。2022年,资阳市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100%,超省下目标11.8个百分点,全市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关键词:河湖管护  河湖长制  考核激励  持续健康

    一、背景情况

    “资阳市是四川省县(区)最少的地级市,只有3个县(区),每年河湖长制政务目标考核得分差距都不大。在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实施前,‘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不是很大,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惰性思想,深入谋划工作方面不足。”安岳县河长办相关同志表示,“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实施后,通过差异化考核、资金激励等方式,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都发生较大变化,我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不再是疲于应付,最明显的变化是大家都会主动去思考创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河湖自然也就清澈起来、美丽起来了。”

    资阳市位于沱、涪两江分水岭,地处长江上游,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2条,除沱江外无大江大河。自2017年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破坏环境的疑难问题。但一些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进一步建机制、下功夫解决,如部分河长巡河流于表面、干流河长统筹支流的力度不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等,同时也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在促进河长和联络员单位切实履职担当,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推进问题整改等方面办法不多。

    有鉴于此,资阳市县两级相继出台河湖长制激励机制,全覆盖实施激励措施,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积极投身河湖管护的担当意识,唤醒全市上下“坚决守好一江碧水”的主角意识,凝聚全市上下“共护、共治、共享、共赢”的同心意识,不断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成效。

    二、主要做法

    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科学制定激励标准是重点。资阳市聚焦河湖长制履职尽责和“六大任务”,坚持多部门联动,共同研究磋商,依托年度政务目标考核,科学合理设置激励条件,用激励点燃工作活力、催化创新热情。

    (一)优化考核机制,着力压实河湖管护责任

    坚持“差异化”考核。开展各县(区)河湖长制年度考核,是检验河湖长制成效的有效抓手。把年度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实行评分制,科学研判设置考核程序及考核标准,通过自查、考评、会审、审定的程序开展年度考核。按考核评分结果排名,将各县(区)分为一等、二等、三等,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分为一等、二等,将市级联络员单位按照35%、55%、10%的比例分别确定一等、二等、三等,鼓励先进、打破平衡、拉开差距,形成“你赶我追”力争上游的工作态势。

    坚持“定量”与“定性”结合。河长制办公室牵头,会同环保、住建、交通、水务、农业等部门,深入研究国、省考核要求,合理设置考核事项,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设置国省断面水质优良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定量指标,以及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创新河湖长制机制等定性指标。坚持数量和质量同考核,如将工作清单印发时间和质量、征文摄影主题活动报送作品数量和质量、典型案例报送数量与质量等一并作为考核指标,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由“量变”到“质变”。

    坚持“日常”与“年终”兼顾。在抓好年终考核的同时,加强对各级各单位平时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情况的考核,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占相关考核项总分的40%,防止出现年底突击、扎堆推进工作的情况,保证工作质量。如每月定期调度河湖“清四乱”工作情况、“清漂保洁”工作情况、“四张清单”工作推进情况等,同时每季度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例会,研究安排每季度重点工作的同时,复盘上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突出资金激励,着力激发河湖管护动力

    聚焦配套激励。为积极促进示范河湖、幸福河湖建设,激励全市上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提高全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资阳市建立国、省配套激励机制,若资阳市获得国、省激励,市级财政给予100万元的配套激励资金,根据各县(区)年度考核排名,1-3名分别激励总资金的40%、30%、20%,对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分别激励总资金的5%;若某县(区)获得国、省激励,市级财政给予50万元配套激励资金对该县(区)进行激励。同时,对每年各县(区)考核成绩排名第一的,给予50万元激励。

    聚焦末端管理。为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在借鉴学习“解放模式”的基础上全面融入“资阳元素”,印发《资阳市河湖长制特色亮点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方案(试行)》,制定考评方案每年开展创建考评工作。对达到创建要求且在全市排名前3的乡镇(街道)分别给予10万元激励,对达到创建要求且在全市排名前10的村(社区)分别给予3万元激励。截至目前,资阳在四川省率先实施乡镇(街道)、村(社区)激励,给予3个镇、10个村(社区)共计60万元激励。

    聚焦资金监管。国、省激励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四川省水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市级激励资金由资阳市级财政统一安排,纳入年初预算,按照资金来源明确使用管理要求。获得激励的部门(单位)上报资金使用方案,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确保激励资金用于河湖管理保护,形成良性循环。分配、管理、使用激励资金的部门(单位)及个人,须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求,依法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督,确保激励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三)实现引领带动,着力凝聚河湖管护合力

    推动县区出台激励机制。资阳地处川中丘陵地区,位于成渝两大极核之间,各县(区)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每条河流的基本情况也不一样。为建立全面立体的激励机制,延长激励链条,竭力凝聚最大共识,资阳市将县级是否出台激励机制纳入年度考核,安排专人跟进督促,深入研究激励所涉及的点、线、面,指导帮助各县(区)拟定激励办法。

    雁江区重点强化基层激励,全区所有激励资金均用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将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

    安岳县以提升民间河长、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参与河湖管护能力为突破,强化技术培训和服务保障,并直接将激励资金发放至巡河、管河、护河成效显著的个人。

    乐至县分类实施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将行政村进行分类管理,拨付专门的村级河湖管护经费,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给予激励,奖优罚劣。

    目前,资阳在四川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河湖长制资金激励机制全覆盖。

    推动县区创新性开展工作。在市县两级实施河湖长制激励后,基层河长工作思路明显转变,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性工作成果明显增多。雁江区成立阳化河流域联合警务室,合力打击涉水违法事件,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探索民间河长,成立“小阳化河河湖保护志愿者工作站”,吸纳志愿者20名参加河湖管护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开展义务巡河、河道保洁、政策宣传、意见搜集,对损害河流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安岳县探索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党委,实现全县各流域人、财、物资源统一调度使用;乐至县探索基层河湖“1411”管护模式,分流域成立民主监督站,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监督员,监督河湖管理保护并提出工作建议。

    推动全民参与河湖管护。市县两级均将有关行业部门、社会企业等部门(单位),以及技术河长、民间河长、法治河长、巡河员、志愿者等个人全面纳入激励对象,并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考核排名靠前和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资金激励。以“真金白银”的激励为抓手,夯实多元治理体系,激发部门(单位)和个人进一步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同时,鼓励社会企业、村集体经济出资设立“河湖管护”基金,引入民间资本,促进水环境保护治理与乡村振兴政策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以良好生态带动产业兴旺。

    三、经验启示

    (一)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是实施激励的基本前提。实施河湖长制激励的目的,是为进一步释放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爱河、护河、治河”的参与热情,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是实施河湖长激励机制的基本前提。资金激励与单位和个人利益挂钩,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复杂。要坚持多部门联动,每项考核或评价指标的设置及赋分,由多部门共同磋商制定,不能脱离实际随意制定标准,防止激励工作效果弱化、流于形式。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适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推进情况,公示获得激励对象名单等,及时收集意见建议,确保激励措施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

    (二)全面覆盖各有侧重是凝集合力的现实需要。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河湖长制激励措施全覆盖到每一个人,变“单打独斗、孤掌难鸣”为“全面上阵、全员参与”,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实施激励措施,凝聚人心、汇集智慧的现实需要。同时,在设置激励规模和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激励对象的差异性,不能将党政机关和社会企业等同视之。在实施激励时,要各有侧重,对党政机关干部要侧重于考核排名和通报表扬,对社会各界要侧重于资金激励和先进事迹报道,必要时可针对性出台税收优惠等配套激励措施,逐步引入社会资本力量。

    (三)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是实施激励的关键因素。激励机制运转是否有力、有序,能否长效,资金保障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要素。当前,各地财政形势极为紧张,面临着巨大的“保运转、促民生”压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保障显得尤为关键。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利用好河湖长制责任单位优势资源,充分整合各级资金,统一调度使用,既要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也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同时,要将当年激励资金是否用于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安排专人跟进落实,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安全有效。

    (四)市县两级同步激励是激活“末梢”的必要措施。乡镇、村社是河湖长制工作的“神经末梢”。乡村两级河长面对的问题不少,所能调度使用的资源不多,加上各级考核检查多,事务繁杂。坚持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对于健全基层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推进体系十分必要。要明晰村级河长工作遵循,从宣传、巡查、处置、报告等方面着手,通过市县两级叠加激励,提高基层河长破解河湖管护“末梢”难题主观能动性,确保河湖管护没有工作死角。

    资阳市实施河湖长制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河湖长制工作中某些干部“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思想。目前,该激励机制已运行一年,还处于逐步健全阶段,资阳市将继续积极探索,尝试将惩罚措施纳入激励机制中,更好调动各类治理主体参与河湖管护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和水环境治理能力,共促人水和谐。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创新正向激励 推进河湖管护持续健康发展
    ——资阳市实现河湖长制激励机制市县两级全覆盖

  • 2023年11月27日 21时10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引言: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经党中央正式批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是关键。如何调动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参与河湖管护的积极性,充分释放河湖长制制度优势,一直是资阳市深入思考研究的课题。随着国、省激励办法的出台,资阳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通过全方位、深层 次、互补式激励,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全市河湖实现美丽“蝶变”。

    摘要:资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面推行、深化、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过程中,在中央、省开展河湖长制资金激励的基础上,出台《资阳市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同时推动全市各县(区)先后出台资金激励机制,实现县级河湖长制资金长效激励机制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优化考核办法,充分增强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加速改善全市河湖风貌,形成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实施路径。2022年,资阳市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100%,超省下目标11.8个百分点,全市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关键词:河湖管护  河湖长制  考核激励  持续健康

    一、背景情况

    “资阳市是四川省县(区)最少的地级市,只有3个县(区),每年河湖长制政务目标考核得分差距都不大。在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实施前,‘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不是很大,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惰性思想,深入谋划工作方面不足。”安岳县河长办相关同志表示,“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实施后,通过差异化考核、资金激励等方式,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都发生较大变化,我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不再是疲于应付,最明显的变化是大家都会主动去思考创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河湖自然也就清澈起来、美丽起来了。”

    资阳市位于沱、涪两江分水岭,地处长江上游,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2条,除沱江外无大江大河。自2017年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破坏环境的疑难问题。但一些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进一步建机制、下功夫解决,如部分河长巡河流于表面、干流河长统筹支流的力度不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等,同时也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在促进河长和联络员单位切实履职担当,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推进问题整改等方面办法不多。

    有鉴于此,资阳市县两级相继出台河湖长制激励机制,全覆盖实施激励措施,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积极投身河湖管护的担当意识,唤醒全市上下“坚决守好一江碧水”的主角意识,凝聚全市上下“共护、共治、共享、共赢”的同心意识,不断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成效。

    二、主要做法

    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机制,科学制定激励标准是重点。资阳市聚焦河湖长制履职尽责和“六大任务”,坚持多部门联动,共同研究磋商,依托年度政务目标考核,科学合理设置激励条件,用激励点燃工作活力、催化创新热情。

    (一)优化考核机制,着力压实河湖管护责任

    坚持“差异化”考核。开展各县(区)河湖长制年度考核,是检验河湖长制成效的有效抓手。把年度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实行评分制,科学研判设置考核程序及考核标准,通过自查、考评、会审、审定的程序开展年度考核。按考核评分结果排名,将各县(区)分为一等、二等、三等,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分为一等、二等,将市级联络员单位按照35%、55%、10%的比例分别确定一等、二等、三等,鼓励先进、打破平衡、拉开差距,形成“你赶我追”力争上游的工作态势。

    坚持“定量”与“定性”结合。河长制办公室牵头,会同环保、住建、交通、水务、农业等部门,深入研究国、省考核要求,合理设置考核事项,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设置国省断面水质优良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定量指标,以及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创新河湖长制机制等定性指标。坚持数量和质量同考核,如将工作清单印发时间和质量、征文摄影主题活动报送作品数量和质量、典型案例报送数量与质量等一并作为考核指标,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由“量变”到“质变”。

    坚持“日常”与“年终”兼顾。在抓好年终考核的同时,加强对各级各单位平时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情况的考核,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占相关考核项总分的40%,防止出现年底突击、扎堆推进工作的情况,保证工作质量。如每月定期调度河湖“清四乱”工作情况、“清漂保洁”工作情况、“四张清单”工作推进情况等,同时每季度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例会,研究安排每季度重点工作的同时,复盘上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突出资金激励,着力激发河湖管护动力

    聚焦配套激励。为积极促进示范河湖、幸福河湖建设,激励全市上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提高全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资阳市建立国、省配套激励机制,若资阳市获得国、省激励,市级财政给予100万元的配套激励资金,根据各县(区)年度考核排名,1-3名分别激励总资金的40%、30%、20%,对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分别激励总资金的5%;若某县(区)获得国、省激励,市级财政给予50万元配套激励资金对该县(区)进行激励。同时,对每年各县(区)考核成绩排名第一的,给予50万元激励。

    聚焦末端管理。为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在借鉴学习“解放模式”的基础上全面融入“资阳元素”,印发《资阳市河湖长制特色亮点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方案(试行)》,制定考评方案每年开展创建考评工作。对达到创建要求且在全市排名前3的乡镇(街道)分别给予10万元激励,对达到创建要求且在全市排名前10的村(社区)分别给予3万元激励。截至目前,资阳在四川省率先实施乡镇(街道)、村(社区)激励,给予3个镇、10个村(社区)共计60万元激励。

    聚焦资金监管。国、省激励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四川省水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市级激励资金由资阳市级财政统一安排,纳入年初预算,按照资金来源明确使用管理要求。获得激励的部门(单位)上报资金使用方案,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确保激励资金用于河湖管理保护,形成良性循环。分配、管理、使用激励资金的部门(单位)及个人,须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求,依法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督,确保激励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三)实现引领带动,着力凝聚河湖管护合力

    推动县区出台激励机制。资阳地处川中丘陵地区,位于成渝两大极核之间,各县(区)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每条河流的基本情况也不一样。为建立全面立体的激励机制,延长激励链条,竭力凝聚最大共识,资阳市将县级是否出台激励机制纳入年度考核,安排专人跟进督促,深入研究激励所涉及的点、线、面,指导帮助各县(区)拟定激励办法。

    雁江区重点强化基层激励,全区所有激励资金均用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将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

    安岳县以提升民间河长、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参与河湖管护能力为突破,强化技术培训和服务保障,并直接将激励资金发放至巡河、管河、护河成效显著的个人。

    乐至县分类实施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将行政村进行分类管理,拨付专门的村级河湖管护经费,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给予激励,奖优罚劣。

    目前,资阳在四川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河湖长制资金激励机制全覆盖。

    推动县区创新性开展工作。在市县两级实施河湖长制激励后,基层河长工作思路明显转变,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性工作成果明显增多。雁江区成立阳化河流域联合警务室,合力打击涉水违法事件,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探索民间河长,成立“小阳化河河湖保护志愿者工作站”,吸纳志愿者20名参加河湖管护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开展义务巡河、河道保洁、政策宣传、意见搜集,对损害河流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安岳县探索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党委,实现全县各流域人、财、物资源统一调度使用;乐至县探索基层河湖“1411”管护模式,分流域成立民主监督站,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监督员,监督河湖管理保护并提出工作建议。

    推动全民参与河湖管护。市县两级均将有关行业部门、社会企业等部门(单位),以及技术河长、民间河长、法治河长、巡河员、志愿者等个人全面纳入激励对象,并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考核排名靠前和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资金激励。以“真金白银”的激励为抓手,夯实多元治理体系,激发部门(单位)和个人进一步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同时,鼓励社会企业、村集体经济出资设立“河湖管护”基金,引入民间资本,促进水环境保护治理与乡村振兴政策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以良好生态带动产业兴旺。

    三、经验启示

    (一)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是实施激励的基本前提。实施河湖长制激励的目的,是为进一步释放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爱河、护河、治河”的参与热情,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是实施河湖长激励机制的基本前提。资金激励与单位和个人利益挂钩,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复杂。要坚持多部门联动,每项考核或评价指标的设置及赋分,由多部门共同磋商制定,不能脱离实际随意制定标准,防止激励工作效果弱化、流于形式。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适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推进情况,公示获得激励对象名单等,及时收集意见建议,确保激励措施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

    (二)全面覆盖各有侧重是凝集合力的现实需要。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河湖长制激励措施全覆盖到每一个人,变“单打独斗、孤掌难鸣”为“全面上阵、全员参与”,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实施激励措施,凝聚人心、汇集智慧的现实需要。同时,在设置激励规模和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激励对象的差异性,不能将党政机关和社会企业等同视之。在实施激励时,要各有侧重,对党政机关干部要侧重于考核排名和通报表扬,对社会各界要侧重于资金激励和先进事迹报道,必要时可针对性出台税收优惠等配套激励措施,逐步引入社会资本力量。

    (三)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是实施激励的关键因素。激励机制运转是否有力、有序,能否长效,资金保障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要素。当前,各地财政形势极为紧张,面临着巨大的“保运转、促民生”压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保障显得尤为关键。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利用好河湖长制责任单位优势资源,充分整合各级资金,统一调度使用,既要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也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同时,要将当年激励资金是否用于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安排专人跟进落实,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安全有效。

    (四)市县两级同步激励是激活“末梢”的必要措施。乡镇、村社是河湖长制工作的“神经末梢”。乡村两级河长面对的问题不少,所能调度使用的资源不多,加上各级考核检查多,事务繁杂。坚持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对于健全基层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推进体系十分必要。要明晰村级河长工作遵循,从宣传、巡查、处置、报告等方面着手,通过市县两级叠加激励,提高基层河长破解河湖管护“末梢”难题主观能动性,确保河湖管护没有工作死角。

    资阳市实施河湖长制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河湖长制工作中某些干部“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思想。目前,该激励机制已运行一年,还处于逐步健全阶段,资阳市将继续积极探索,尝试将惩罚措施纳入激励机制中,更好调动各类治理主体参与河湖管护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和水环境治理能力,共促人水和谐。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