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合作”实现童家河清美嬗变——童家河“政府+院校+企业”治水模式的探索实践

  • 2023年11月26日 20时03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引言: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回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切实举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决策部署,乐至县因地制宜,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把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来安排来推进,坚持以系统治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推动河湖管护取得显著成效,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持续稳定达标,全县4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摘要:乐至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扎实开展流域保护治理,在童家河积极探索“技术河长”先行先试,创新建立“政府+院校+企业”三方河流管护合作模式,童家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将童家河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示范点和城市水生态环境功能示范区,水质由劣Ⅴ类改善到Ⅲ类,《乐至童家河流域水质治理项目》作为典型应用案例录入四川省生态环保技术2020年度白皮书(水环境领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三方合作 政府+院校+企业  流域治理 系统管护

    一、背景情况

    乐至县是陈毅元帅的故乡,位于沱、涪两江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是川内有名的老旱区,辖区内有童家河、蟠龙河、索溪河等 20 条县级河流。

    童家河位于乐至县城以西,发源于天池街道黄花园村2组红花岭水库,在高寺镇清水村3组汇入小阳化河,属沱江3级支流,全长27公里,属于县域内未出境的县级河流之一,主要补水来源于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老旧管网建设年限较长、改造难度大,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水质仅能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下,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差、纳污能力弱,流域水质稳定达标难度大。随着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与实施,童家河许多问题逐步显现,尤其是如何发挥好技术力量,系统、精准、科学、智慧解决流域管护问题,成为当时流域治理的一大难点。

    二、主要做法

    自2017年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乐至县委县政府、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采取“政府+院校+企业”三方河流管护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河湖管护体系,增强基层管护队伍力量,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打造出人水和谐怡然帅乡。

    (一)精细化布局,明确三方职责

    乐至县以“政府统筹、目标导向、专业服务、综合治理、系统推进”为工作方向,形成了政府牵头-院校技术指导-企业项目实施的合作机制,打通了政府、排污企业、治理企业和院校的治水“桥梁”,完善了河湖长制工作下的流域治理体系。是深入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缩影,是以问题为导向,探索解决河流管护“最后一公里”突出水环境问题的有益实践。

    以行政部门为主导。充分统筹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财政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一河一策”思路,针对童家河河流水环境问题,引入第三方先进技术和经验,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技术河长”治理目标、责任和义务,让专业力量参与治水全过程。

    深化科研院校合作。流域治理以“技术河长”为实施载体,联合科研院所统筹开展调查,摸清水体致黑致臭机理以及底泥污染物释放迁移规律,为童家河流域治理提供“金点子”。

    摸排研究问题症结。充分发挥技术公司作用,摸排全流域行污染现状,建立流域管护运营方案、实施常态化巡河,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污染源基本信息数据库。“技术河长” 发挥团队力量,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措施。

    (二)智慧化治理,明确工作方向

    乐至县以政府为指导与协调,以科研院校为强大的技术支撑,企业以“生态养水,科学治水,系统管水”为治水理念,以三减一增(即岸上污染源减排,农村面源污染减量,水体内源污染削减,增加水环境容纳量)为具体实施方针,结合童家河流域自然地理情况、流域水生态、水环境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流域内源污染治理。采取泥水协同原位修复工程,以碳基光电催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配合曝气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组合工艺进行水体修复,“治水”同时兼顾“治泥”,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内源污染释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下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后期的水生态重建与修复。

    流域面源污染阻控。采取生态沟渠示范工程、垄型小微生态湿地,针对点多面广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建设轻稀土改性生物炭生态拦截沟渠、垄型小微生态湿地系统对畜禽养殖废水、农田灌溉尾水、农村生活尾水进行消纳;有效防止地表径流中的悬浮物(SS)、氮、磷和有机物等进入童家河。

    流域点源污染削减。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入河口T型湿地生态化改造,在污水处理厂后端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对无法收集进入管网的溢流入河口进行T型湿地生态化改造,实现岸上污染物的减量入河。

    流域生态功能修复。通过童家河玉龙湖生态湿地工程,上游污水处理厂尾水流经玉龙湖生态湿地,湿地植物吸收去除氮、磷,完成深度净化。针对童家河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及水下底栖动物群落,在潜流湿地区域共种植挺水植物面积2400㎡,沉水植物面积960㎡。在初雨污染和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清理沿岸的生活垃圾、散种田地,退田还林还草,建立生态护坡,防治河岸坍塌,建设生态护岸,截流面源污染。

    措施精细化管控。采取技术河长管理模式+ESS流域精细化智慧管理系统平台,引入“技术河长”运营机制,配备专业“技术河长”,发挥专业力量参与治水全过程,把童家河分为8个治理断面进行“体检式”摸排,根据不同断面的具体污染现状,坚持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因地制宜,按照精准治污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常态化的水质检测、无人机和人工巡河相结合,精准掌握污染源、污染物、污染负荷。

    搭建智慧管控平台。建立健全流域污染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将污染源信息通过多端口小程序录入并进行动态跟踪上报,平台涵盖了水环境管理中的碎片化信息集成、点面源污染管控,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先进技术,在服务器及云端汇集水环境管理的所有系统资源,统筹采集流域基础信息(数字地形高程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河湖水系)、污染源、水文气象和污染监测信息,以及社会经济和分区(水功能和水环境功能区)管控数据和信息。

    三、经验启示

    不断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推出流域管理角色体系河湖党政、河湖技术、院校专家、河湖网格,集成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于一体,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治水合力。

    (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高位推动责任体系。

    建立起2名市级河长抓牵头,3名县级河长抓督促,N名镇村级河长抓落实的“2+3+N”的河长领导班子,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乐至县委书记担任县级河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署,为童家河管护筑牢坚实后盾,建立工作运行新机制,推行河长履职“巡、治、考、报”四字诀和巡河“看、查、交”三步法,县、乡、村级河长年均巡河1000余人次,年均交办解决问题100余个。推出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常态化暗访等举措,及时约谈提醒履职不力的河长,河长制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道)工作督查的重点。

    (二)坚持企业主治,构建项目拉动治理体系。

    由公司和企业作主体,技术河长服务体系作基本支撑,形成技术河长发现、轮值单位交办、县级河长督办的问题巡查解决机制。全面建立现场管理和后台技术决策支撑服务的技术服务体系。制定《童家河河长制+警长制管理办法》,通过无人机巡河、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不断强化流域综合管控。累计整合资金2亿元,完成童家河河湖划界和保护工作,积极推动乐至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通过建设污水收集处理池,解决童家镇养老中心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完成高寺镇清水村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有效治理童家河玉龙湖黑臭水体。

    (三)引进院校参与,建立智慧管理维护机制。

    乐至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环科院、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市环科院签订了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通过深化政校合作,强化科技支撑,聚焦智慧管理,建立起科技化、智慧化的流域治理新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企业治理、公众监督的河湖长制管理新模式。

    在重点河段加密布设16个监测点位,开展水质加密监测100余次,出具监测数据2000余个,针对技术河长巡河发现问题,向相关部门交办水环境问题12个。通过选择应对各种污染源减排、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问题、大数据运算等专项问题匹配具有相应专长的技术专家,点对点解决水环境、水生态、开发系统的具体问题,确保该体系的技术环节的支撑。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帅乡乐至,以水为墨,挥毫写下全面治水的恢宏篇章,以管为题,勾勒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今年8月四个国省控断面实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100%,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打造了河湖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了8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获得了帅乡人民的大力点赞。

    如今,全面治理河湖不仅是“政府治”,更是“全民治”,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各级河湖长攥成一个拳,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资金筹措、建管运维、资源利用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河流清淤清障、防洪治理,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水源保护、涵养林建设,积极创建濛溪河省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县。如今的乐至踏上发展新路子,铺开治水新蓝图,将进一步唱响治水工作改革发展主旋律。乐至将开启河湖管护长效推进大格局,深入实施河湖长制,促进治水工作走上常态化、综合化、多元化、法治化、产业化的道路,写好治水文章共享治水红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河湖新格局。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方合作”实现童家河清美嬗变——童家河“政府+院校+企业”治水模式的探索实践

  • 2023年11月26日 20时03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引言: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回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切实举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决策部署,乐至县因地制宜,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把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来安排来推进,坚持以系统治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推动河湖管护取得显著成效,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持续稳定达标,全县4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摘要:乐至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扎实开展流域保护治理,在童家河积极探索“技术河长”先行先试,创新建立“政府+院校+企业”三方河流管护合作模式,童家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将童家河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示范点和城市水生态环境功能示范区,水质由劣Ⅴ类改善到Ⅲ类,《乐至童家河流域水质治理项目》作为典型应用案例录入四川省生态环保技术2020年度白皮书(水环境领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三方合作 政府+院校+企业  流域治理 系统管护

    一、背景情况

    乐至县是陈毅元帅的故乡,位于沱、涪两江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是川内有名的老旱区,辖区内有童家河、蟠龙河、索溪河等 20 条县级河流。

    童家河位于乐至县城以西,发源于天池街道黄花园村2组红花岭水库,在高寺镇清水村3组汇入小阳化河,属沱江3级支流,全长27公里,属于县域内未出境的县级河流之一,主要补水来源于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老旧管网建设年限较长、改造难度大,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水质仅能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下,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差、纳污能力弱,流域水质稳定达标难度大。随着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与实施,童家河许多问题逐步显现,尤其是如何发挥好技术力量,系统、精准、科学、智慧解决流域管护问题,成为当时流域治理的一大难点。

    二、主要做法

    自2017年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乐至县委县政府、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采取“政府+院校+企业”三方河流管护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河湖管护体系,增强基层管护队伍力量,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打造出人水和谐怡然帅乡。

    (一)精细化布局,明确三方职责

    乐至县以“政府统筹、目标导向、专业服务、综合治理、系统推进”为工作方向,形成了政府牵头-院校技术指导-企业项目实施的合作机制,打通了政府、排污企业、治理企业和院校的治水“桥梁”,完善了河湖长制工作下的流域治理体系。是深入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缩影,是以问题为导向,探索解决河流管护“最后一公里”突出水环境问题的有益实践。

    以行政部门为主导。充分统筹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财政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一河一策”思路,针对童家河河流水环境问题,引入第三方先进技术和经验,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技术河长”治理目标、责任和义务,让专业力量参与治水全过程。

    深化科研院校合作。流域治理以“技术河长”为实施载体,联合科研院所统筹开展调查,摸清水体致黑致臭机理以及底泥污染物释放迁移规律,为童家河流域治理提供“金点子”。

    摸排研究问题症结。充分发挥技术公司作用,摸排全流域行污染现状,建立流域管护运营方案、实施常态化巡河,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污染源基本信息数据库。“技术河长” 发挥团队力量,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措施。

    (二)智慧化治理,明确工作方向

    乐至县以政府为指导与协调,以科研院校为强大的技术支撑,企业以“生态养水,科学治水,系统管水”为治水理念,以三减一增(即岸上污染源减排,农村面源污染减量,水体内源污染削减,增加水环境容纳量)为具体实施方针,结合童家河流域自然地理情况、流域水生态、水环境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流域内源污染治理。采取泥水协同原位修复工程,以碳基光电催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配合曝气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组合工艺进行水体修复,“治水”同时兼顾“治泥”,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内源污染释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下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后期的水生态重建与修复。

    流域面源污染阻控。采取生态沟渠示范工程、垄型小微生态湿地,针对点多面广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建设轻稀土改性生物炭生态拦截沟渠、垄型小微生态湿地系统对畜禽养殖废水、农田灌溉尾水、农村生活尾水进行消纳;有效防止地表径流中的悬浮物(SS)、氮、磷和有机物等进入童家河。

    流域点源污染削减。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入河口T型湿地生态化改造,在污水处理厂后端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对无法收集进入管网的溢流入河口进行T型湿地生态化改造,实现岸上污染物的减量入河。

    流域生态功能修复。通过童家河玉龙湖生态湿地工程,上游污水处理厂尾水流经玉龙湖生态湿地,湿地植物吸收去除氮、磷,完成深度净化。针对童家河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及水下底栖动物群落,在潜流湿地区域共种植挺水植物面积2400㎡,沉水植物面积960㎡。在初雨污染和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清理沿岸的生活垃圾、散种田地,退田还林还草,建立生态护坡,防治河岸坍塌,建设生态护岸,截流面源污染。

    措施精细化管控。采取技术河长管理模式+ESS流域精细化智慧管理系统平台,引入“技术河长”运营机制,配备专业“技术河长”,发挥专业力量参与治水全过程,把童家河分为8个治理断面进行“体检式”摸排,根据不同断面的具体污染现状,坚持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因地制宜,按照精准治污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常态化的水质检测、无人机和人工巡河相结合,精准掌握污染源、污染物、污染负荷。

    搭建智慧管控平台。建立健全流域污染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将污染源信息通过多端口小程序录入并进行动态跟踪上报,平台涵盖了水环境管理中的碎片化信息集成、点面源污染管控,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先进技术,在服务器及云端汇集水环境管理的所有系统资源,统筹采集流域基础信息(数字地形高程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河湖水系)、污染源、水文气象和污染监测信息,以及社会经济和分区(水功能和水环境功能区)管控数据和信息。

    三、经验启示

    不断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推出流域管理角色体系河湖党政、河湖技术、院校专家、河湖网格,集成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于一体,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治水合力。

    (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高位推动责任体系。

    建立起2名市级河长抓牵头,3名县级河长抓督促,N名镇村级河长抓落实的“2+3+N”的河长领导班子,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乐至县委书记担任县级河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署,为童家河管护筑牢坚实后盾,建立工作运行新机制,推行河长履职“巡、治、考、报”四字诀和巡河“看、查、交”三步法,县、乡、村级河长年均巡河1000余人次,年均交办解决问题100余个。推出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常态化暗访等举措,及时约谈提醒履职不力的河长,河长制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道)工作督查的重点。

    (二)坚持企业主治,构建项目拉动治理体系。

    由公司和企业作主体,技术河长服务体系作基本支撑,形成技术河长发现、轮值单位交办、县级河长督办的问题巡查解决机制。全面建立现场管理和后台技术决策支撑服务的技术服务体系。制定《童家河河长制+警长制管理办法》,通过无人机巡河、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不断强化流域综合管控。累计整合资金2亿元,完成童家河河湖划界和保护工作,积极推动乐至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通过建设污水收集处理池,解决童家镇养老中心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完成高寺镇清水村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有效治理童家河玉龙湖黑臭水体。

    (三)引进院校参与,建立智慧管理维护机制。

    乐至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环科院、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市环科院签订了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通过深化政校合作,强化科技支撑,聚焦智慧管理,建立起科技化、智慧化的流域治理新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企业治理、公众监督的河湖长制管理新模式。

    在重点河段加密布设16个监测点位,开展水质加密监测100余次,出具监测数据2000余个,针对技术河长巡河发现问题,向相关部门交办水环境问题12个。通过选择应对各种污染源减排、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问题、大数据运算等专项问题匹配具有相应专长的技术专家,点对点解决水环境、水生态、开发系统的具体问题,确保该体系的技术环节的支撑。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帅乡乐至,以水为墨,挥毫写下全面治水的恢宏篇章,以管为题,勾勒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今年8月四个国省控断面实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100%,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打造了河湖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了8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获得了帅乡人民的大力点赞。

    如今,全面治理河湖不仅是“政府治”,更是“全民治”,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各级河湖长攥成一个拳,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资金筹措、建管运维、资源利用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河流清淤清障、防洪治理,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水源保护、涵养林建设,积极创建濛溪河省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县。如今的乐至踏上发展新路子,铺开治水新蓝图,将进一步唱响治水工作改革发展主旋律。乐至将开启河湖管护长效推进大格局,深入实施河湖长制,促进治水工作走上常态化、综合化、多元化、法治化、产业化的道路,写好治水文章共享治水红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河湖新格局。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