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以幸福兴隆湖诠释水美新天府
引言: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公园城市生态建设,其魂在水,为助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印发《成都市强化河长制管理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美丽幸福河湖的实施意见》(市总河长令第4号),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河湖。本文以天府新区兴隆湖提升整治为例,阐述成都市以实施市总河长4号令为抓手,持续强化河长制管理,以系统思维、全域视角、生态功法全面开展河湖整治提升,带动周边生活生产业态提能增效,赋能引领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诠释公园城市美丽幸福河湖表达。
关键词:总河长令、公园城市、兴隆湖、美丽幸福河湖
摘要:成都市实施市总河长4号令,锚定建设造福人民的美丽幸福河湖为总目标,从“三水统筹”“人水和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基于自然设计,采用生态工法,融合智慧、文化、发展,对兴隆湖开展系统性综合提升整治。提升后,兴隆湖自然岸线率达90%,湖底水生植被覆盖75%以上,水质常年保持在Ⅱ至Ⅲ类,“潮生活、科技感、国际范”幸福宜居滨水廊道和绿色经济产业轴在天府新区缓缓舒展开来,是成都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典型范例。
一、背景情况
兴隆湖位于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水面4500亩、陆上景观2000亩,库容670万方。兴隆湖原是鹿溪河流域滞洪洼地,受上游流域影响,泥沙淤积、污染负荷较大,导致水质长期处于Ⅳ类;湖泊厌氧型底泥占比达23%,形成内源污染源;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占明显优势,处于“藻型”浊水状态。
兴隆湖治理后面貌
成都市以市总河长4号令为纲要,以河湖管护的“河长制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现代化管理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着力点,提升改造兴隆湖水生态、水环境、市政配套以及科创产业布局,积极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美丽幸福河湖典型示范。目前,湖区水质整体已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透明度最深超过4米,不仅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更成为群众休闲打卡好去处,日均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量达7.5万人次,并成功入选第一批15家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河湖管理体系,勾勒美丽幸福河湖机制线条。
一是建设“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河长制责任体系。将兴隆湖纳入河长制重点管理,由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把手担任“双总河长”,设置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7名。新区总河长亲自挂帅兴隆湖提升整治,区级河长深入一线、现场调度建设和治理,街道一把手担任兴隆湖街道级河长强化巡查和管护,社区河长每周2次巡湖全覆盖,“巡、盯、管、护”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高效运行。
二是建设“导向清晰、多元参与、良性互动”全民行动体系。兴隆湖社区作为兴隆湖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延伸“微网实格”,以“河更清、水更澈、草更绿”为工作目标,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为主要任务,积极发动辖区内的企业、物业、机关单位参与河湖保护,创立运行多支护河队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清理湖岸垃圾活动,加大湖区环境维护力度,形成共治共享共同体,使兴隆湖真正的水清、景美,进而得以发挥文旅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最实惠的生态红利。
三是建设“智慧智能、共联互通、敏捷高效”现代化管理体系。结合锦江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持续推进,在兴隆湖上游重点河段以及相关汇流区域选择10个点位进行水文、水质、水动力实时动态监测;依托供排净治一体化创新改革,对排水异常等问题调度精准溯源、靶向处置,杜绝污水直排入湖;创新利用智慧灯杆,结合水下机器人、水面无人船和空中无人机,实施水体生态系统三位一体健康评价预警机制,及时处置水生态系统扰乱问题隐患,确保水生态系统平衡、水质持续优良。
兴隆湖治理前
兴隆湖治理后
(二)强化修复自然重生,描摹美丽幸福河湖生态纹理。
一是保安全,建设安澜之河湖。按照“裁弯取直”思路,在兴隆湖上游鹿溪河干流新建设长7.9公里、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泄洪道,实现河湖分离。重塑连通兴隆湖进出水口的深沟,营造汛期的快速排沙流场,增加截流蓄洪能力。以入湖段原鹿溪河7.6公里老河道为中心,新建2700亩河流型湿地,为兴隆湖上游蓄水、净水、滞沙,打造蓄洪区。结合既有的林地、荒山、湿地、水塘等各种地形地貌,构建出总面积3800亩的“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生态湿地,其中415亩蓄滞洪区有效调节库容约500万立方米。
二是治水脏,建设健康之河湖。突出水系连通,开展鹿溪河老河道东侧兴隆湖上游流域水网优化整治,依托贾家沟、庙子沟截污分洪渠道,连通东风渠与鹿溪河生态区,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水平,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突出生态补水,充分利用分洪工程、庙子沟、贾家沟部分河段,建立应急补水通道,有效解决因季节性缺水及突发污染时补水需求。突出截污控源,先后启动实施“重拳治水”“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消黑除劣”等治水行动,关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企业和高排放企业,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近20万吨/日,新建排水管网1100公里,建成截污干管20公里,实现煎茶污水处理厂准Ⅲ类水质提升,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促水活,建设生态之河湖。以“沉水植物群落+水下食物网结构”为重点,应用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科学配置7种沉水植物、22种挺水植物、10种土著鱼类以及5种底栖动物,形成“沉水植物-浮游生物-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水域生物链,构建健康稳定、自然调节、安全可控的水下生命系统。以“林水一体化”为关键,耦合设计建设9类湿地,塑造“水泽-草泽-林泽-灌丛-河岸林带”林水有机体。修复后所形成的林水一体生物群落每日碳汇量可达到约20千克。
兴隆湖水生态群落构建
(三)构建宜居宜业空间,渲染美丽幸福河湖民生意境。
一是塑造优质滨水岸线,建设宜居之河湖。以“生态柔性驳岸”为主,设计构筑砾石滩、沙滩、草坡等7种生态驳岸,自然岸线率达90%,实现自然、经济、美观、安全相统一。清河护岸。以“清河”行动为首要抓手,有效解决侵占河道、违法倾倒、非法排污等突出问题,切实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以天府蓝网建设为抓手,顺应自然科学布局湖边两侧亲水生态带,打造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精彩天府韵味的高品质滨水岸线。
二是营造多元兴水场景,建设富民之河湖。提升河湖水生态。遵循“治水、理田、植绿、营园”实施路径,扩容生态空间、开辟滨水绿廊,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生态美景,让水系水质根本改善、两岸景色焕然一新。植入多元创新业态。高效利用兴隆湖沿线土地资源,引入中科院光电所、海康威视等创新源项目,植入会展业态,实现城市功能品质和区域价值同步提升。打造创客服务空间。沿水沿岸营建10个特色商业街区、创新交流主题公园和20处咖啡馆、书吧等交流空间,打造“15分钟创客社交圈”,将进一步提升“新蓉漂”“科创客”在天府新区的幸福感。
兴隆湖浮水廊提升前
兴隆湖浮水廊提升后
三是打造活力亲水空间,建设文化之河湖。构建滨河交通体系。建设绿道总长度153km,构建“轨道+AI公交+绿道+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完善生活服务体系。沿社区绿道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兴隆长滩、荧光跑道、湖畔书店等系列网红打卡地,让美丽河湖成为天府新区人民群众亲水乐水的空间。建设水文化载体。充分保护和发掘天府新区水文化遗产,以文化墙、指示牌、路标等形式植入水文化要素,策划运动嘉年华、湖畔露营等多样文体活动,努力让人们在自然与生活的交融互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价值观。
兴隆湖路演中心治理前
兴隆湖路演中心治理后
三、经验及启示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心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幸福河湖内涵要义,准确把握建设幸福河湖的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幸福河湖是能够维持河湖自身健康、支撑流域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湖,是对河湖的系统治理、综合管理和永续利用,涉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多个维度,关键任务聚焦在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和发展等六个方面,是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全方位视野、大流域思维的综合治理。在深刻理解幸福河湖的普遍内涵、关键任务的同时,成都以总河长令形式以令促行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融合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健康宜人的生活价值、和谐共享的社会价值,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新目标、评价的新体系,努力绘就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的新蓝图,加快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大美城市新形态。
(二)要坚持以河长制为总抓手,强化现代化管理拓宽群众参与,筑牢幸福河湖“水之魂”“岸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成都市自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深入聚焦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行政执法六大任务,持续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制度、责任和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治水管水能力,在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质量中发挥所未有的巨大作用。幸福河湖,是河湖治理建设的最新要求、更高标准。幸福河湖核心在水、关键在岸,要建设好幸福河湖,治理好盆中水、管理好盛水盆,就必须始终坚持河长制为总抓手,突出总河长领导指引作用,深刻把握治水规律和营城逻辑,以系统化思维、大流域视野做好总体谋划,深化群众共治共享的氛围,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定然能在幸福河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
(三)要突出河湖生态价值转换,统筹河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幸福河湖”成就“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导向,以水生态为牵引,有机植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绘就产业集聚、鸢飞鱼跃、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公园城市水美画卷。同时,充分利用河湖优美空间,构建“体育+”消费场景,融合露营帐篷、灯光秀、放水灯、音乐节、围炉煮茶等时尚生活新风潮,实现水上群众体育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让幸福河湖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美学体验、人文感受,同时带来活力新体验和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