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81期

  • 2018年07月10日 17时00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6月27日

    甘孜州牵住脱贫奔康“牛鼻子”

    构建高原藏区特色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甘孜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彭清华书记来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道,着力“大建产业、建大产业”,强力塑造高原藏区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夯实脱贫基础、筑牢致富之本。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拟定“方向标”,靶向发力。一是立足长远提出“112318”产业发展思路。依据州情,提出符合甘孜实际的“112318”产业发展思路,引领产业大推进、大发展。即: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317、318两条国道沿线、三大流域等重点区域,形成18县(市)齐头并进、齐抓共推产业的工作格局,全力打造特色农业、特色林业“两个百万亩”产业基地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3条脱贫奔康百公里生态绿色产业带。二是立足实际编制“1+1+1”产业扶贫方案。结合高原藏区实际编制《甘孜州2018年产业扶贫专项方案》《甘孜州2018年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农牧林产业带建设方案》,明确了“2路3带8示范10园区8基地27牧场17站8配套”建设项目,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限时办结制”要求,将各项产业项目分解到村到户。推进大渡河片区“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建设,形成《推进大渡河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规划工作方案》加力推进。三是立足精准推进“123”产业融合建设。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任务,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方案》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的原则,拟到2020年,启动创建20个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实现园区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达70%以上,园区农户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目标任务,切实有效推进全州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建设。

      (二)精准发动“引擎器”,增收致富。一是打好底子,成片连线建设产业基地。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原则,实施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产业示范带工程,打造“3带7园1体”示范工程。即:加大培育大渡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雅砻江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提升雅江日基松茸产业园区、炉霍飞地产业园区、甘孜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理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启动康定牦牛乳制品文化产业园、宜新农业科技园、石渠邓玛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稻城“燃央”田园综合体建设。18县(市)新建改造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5万亩,在九龙等县改建提升牦牛、藏猪、藏鸡、藏羊等特色畜禽繁育养殖基地7个,在石渠、理塘等12个县新建改建集体牧场25个。实施2018年退出村主导产业培育工程,新建或改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6万亩,新建和改造林业产业基地1.32万亩;18县(市)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0个,在稻城改扩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个。二是延伸链条,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按照“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思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建10家省级专业合作社、10家省级家庭农场,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5亿元。三是创响牌子,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效益。新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5个;组织18县(市)3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第九届全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泸定组织召开四川羊肚菌生产观摩及产销对接会,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21个(次),完成计划的16.15%。四是筑牢支撑,夯实底线民生发展基础。丹巴、雅江、稻城3县完成农机化生产道路前期工作,建成益农信息社456个,已建成29座太阳能提灌站,加大新型农机具推广,累计推广新机具151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928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9%;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4%。

      (三)精准注入“合力剂”,提质增效。一是深化“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年初在成都召开“甘孜州—省级科研院校农业科技合作座谈暨签约仪式”,与川农大、西南民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林科院等8家科研院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正稳步推进合作项目实施。二是深化技术扶贫行动。启动“农业扶贫科技万里行”活动,全州组建18个州级专家服务团、25个县级专家服务团,52个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深入基层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省、州、县、乡1081名驻村农技员全部到位,覆盖全州1360个贫困村。截至目前,累计走访贫困户2679户次,培训农户773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852份,通过QQ、微信、农技宝等指导农技技术758条,协助贫困村编制村级产业发展规划136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15户,培训村两委负责人1065人次,建科技示范基地36个4086亩,引进推广新品种21个、推广新技术8个,示范种畜新品种930头。三是深化林业产业结构创新。在稻城、道孚、炉霍等县启动万亩“桃花山谷”“杏花村”建设,栽植光核桃、山杏大苗81.4万株,一、二级苗造林率达100%,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加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指导力度,27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已达标。

      二、经验启示

      (一)实施产业扶贫,必须做强地区特色产业。产业是地区经济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甘孜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特色,精准发力,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品牌,规模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地区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二)实施产业扶贫,必须树立久久为功思想。产业培育壮大考验的是定力,需要的是耐力。甘孜州坚定产业富民战略不动摇,做强全域旅游和工业强州“双引擎”,壮大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双驱动”,培育飞地园区和州内园区“双动力”走出甘孜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矢志不移、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

      (三)实施产业扶贫,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更是产业扶贫的主体。面对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甘孜州自始至终把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作为产业扶贫开发的力量源泉,扶志扶智扶技并举,坚定脱贫信心,从根本上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因户因人制宜、分类施策、靶向发力,才能把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81期

  • 2018年07月10日 17时00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6月27日

    甘孜州牵住脱贫奔康“牛鼻子”

    构建高原藏区特色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甘孜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彭清华书记来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道,着力“大建产业、建大产业”,强力塑造高原藏区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夯实脱贫基础、筑牢致富之本。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拟定“方向标”,靶向发力。一是立足长远提出“112318”产业发展思路。依据州情,提出符合甘孜实际的“112318”产业发展思路,引领产业大推进、大发展。即: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317、318两条国道沿线、三大流域等重点区域,形成18县(市)齐头并进、齐抓共推产业的工作格局,全力打造特色农业、特色林业“两个百万亩”产业基地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3条脱贫奔康百公里生态绿色产业带。二是立足实际编制“1+1+1”产业扶贫方案。结合高原藏区实际编制《甘孜州2018年产业扶贫专项方案》《甘孜州2018年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农牧林产业带建设方案》,明确了“2路3带8示范10园区8基地27牧场17站8配套”建设项目,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限时办结制”要求,将各项产业项目分解到村到户。推进大渡河片区“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建设,形成《推进大渡河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规划工作方案》加力推进。三是立足精准推进“123”产业融合建设。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任务,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方案》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的原则,拟到2020年,启动创建20个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实现园区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达70%以上,园区农户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目标任务,切实有效推进全州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建设。

      (二)精准发动“引擎器”,增收致富。一是打好底子,成片连线建设产业基地。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原则,实施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产业示范带工程,打造“3带7园1体”示范工程。即:加大培育大渡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雅砻江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提升雅江日基松茸产业园区、炉霍飞地产业园区、甘孜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理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启动康定牦牛乳制品文化产业园、宜新农业科技园、石渠邓玛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稻城“燃央”田园综合体建设。18县(市)新建改造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5万亩,在九龙等县改建提升牦牛、藏猪、藏鸡、藏羊等特色畜禽繁育养殖基地7个,在石渠、理塘等12个县新建改建集体牧场25个。实施2018年退出村主导产业培育工程,新建或改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6万亩,新建和改造林业产业基地1.32万亩;18县(市)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0个,在稻城改扩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个。二是延伸链条,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按照“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思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建10家省级专业合作社、10家省级家庭农场,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5亿元。三是创响牌子,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效益。新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5个;组织18县(市)3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第九届全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泸定组织召开四川羊肚菌生产观摩及产销对接会,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21个(次),完成计划的16.15%。四是筑牢支撑,夯实底线民生发展基础。丹巴、雅江、稻城3县完成农机化生产道路前期工作,建成益农信息社456个,已建成29座太阳能提灌站,加大新型农机具推广,累计推广新机具151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928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9%;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4%。

      (三)精准注入“合力剂”,提质增效。一是深化“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年初在成都召开“甘孜州—省级科研院校农业科技合作座谈暨签约仪式”,与川农大、西南民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林科院等8家科研院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正稳步推进合作项目实施。二是深化技术扶贫行动。启动“农业扶贫科技万里行”活动,全州组建18个州级专家服务团、25个县级专家服务团,52个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深入基层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省、州、县、乡1081名驻村农技员全部到位,覆盖全州1360个贫困村。截至目前,累计走访贫困户2679户次,培训农户773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852份,通过QQ、微信、农技宝等指导农技技术758条,协助贫困村编制村级产业发展规划136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15户,培训村两委负责人1065人次,建科技示范基地36个4086亩,引进推广新品种21个、推广新技术8个,示范种畜新品种930头。三是深化林业产业结构创新。在稻城、道孚、炉霍等县启动万亩“桃花山谷”“杏花村”建设,栽植光核桃、山杏大苗81.4万株,一、二级苗造林率达100%,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加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指导力度,27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已达标。

      二、经验启示

      (一)实施产业扶贫,必须做强地区特色产业。产业是地区经济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甘孜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特色,精准发力,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品牌,规模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地区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二)实施产业扶贫,必须树立久久为功思想。产业培育壮大考验的是定力,需要的是耐力。甘孜州坚定产业富民战略不动摇,做强全域旅游和工业强州“双引擎”,壮大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双驱动”,培育飞地园区和州内园区“双动力”走出甘孜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矢志不移、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

      (三)实施产业扶贫,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更是产业扶贫的主体。面对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甘孜州自始至终把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作为产业扶贫开发的力量源泉,扶志扶智扶技并举,坚定脱贫信心,从根本上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因户因人制宜、分类施策、靶向发力,才能把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