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省委农工委突出五个重点 助力巴中市恩阳区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 2016年06月14日 14时42分
  • 来源: 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网站
  • 【字体:
  •   省委农工委在定点帮扶巴中市恩阳区工作中,注重突出五个重点,扎实助推恩阳区脱贫攻坚。2015年恩阳区减贫1.87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5元,同比增长10.5%,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扬为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今年5月,全国土地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培训班现场会参观了恩阳易地扶贫搬迁点。

      突出完善联系帮扶机制。一是建立调查研究机制。成立联系帮扶恩阳区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先后20余次到恩阳区督查、调研和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建立一月研究一次联系点调研分析机制,在重大事项和重点环节进行指导把关。三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要求,委领导、各支部与万寿村的15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深入农户家中帮助厘清脱贫思路、细化帮扶措施。机关选派1名处长和1名科级干部到恩阳挂职,负责统筹协调和承担具体工作。

      突出做好脱贫攻坚基础工作。一是指导抓好精准识别。派出17名干部组成7个督查小组,对万寿村390户进行拉网式入户走访,通过精准摸排,恩阳区净减贫困人口1533户2824人,复核后贫困人口19417户68394人。二是指导抓好精准录入。按照省脱贫办关于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录入工作的要求,指导全区严格依据“户建卡、村建册、乡立簿、县归档”进行,按质按量完成“六有”数据录入。三是指导抓好精准管理。以村为单位对贫困户脱贫进行“一户一档”管理,实现贫困户识别、帮扶过程的轨迹化;督促要求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每月填写驻村帮扶工作日志,体现帮扶工作动态;建立贫困户脱贫前后对比台账,实现脱贫则出、返贫则入的动态化管理。

      突出支持连片扶贫和精准扶持。一是推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研究制定脱贫规划,分三年梯次推进3大片连片扶贫开发:2016年完成双胜—群乐、关公—舞凤连片开发;2017年完成三汇—三河、石城—三星连片开发;2018年完成尹家—花丛、渔溪—上八庙连片开发,实现全覆盖。按照市上确定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七有”标准,将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细化到每一年度:2016年摘帽39个、2017年摘帽45个、2018年摘帽35个贫困村;2016年脱贫贫困人口1.8万。二是推动连片扶贫开发和17个专项行动计划任务落实。出台《2016年连片扶贫开发实施方案》,与有关部门到双胜—群乐、关公—舞凤区域就新居、产业、道路、水利、集体经济建设等进行指导,保障项目整体有力推动。结合巴山新居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按照“三避让”的原则,科学选址,提升规划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研究恩阳区2016年16个专项计划,聚焦年度减贫任务,深入融合“五个一批”与“16个专项计划”,确保计划落实。三是研究专门政策确保“五个一批”落实到户到人。研究制定《关于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帮扶的实施意见》,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培训、建设巴山新居给予补助,扩大医疗救助、低保兜底范围,推动“五个一批”政策落地落实。

      突出以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一是谋划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15个子方案,指导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地见效。被省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第三轮示范县(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二是支持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率先组织在万寿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按照“一清二固三制”进行(即摸清家底,固化股民身份、固化股份份额,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建立农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做到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改革得到拥护和支持,推进顺利。三是支持探索贫困户“五+”增收模式。坚持以助农增收为核心,指导恩阳区创立五种模式,拓展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新型主体+贫困户”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依托职业技能等“五大培训工程”,实现“技能培训+贫困户”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实现“资产量化+贫困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实现“惠农政策+贫困户”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整合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资金,用于巴山新居建设,实现“巴山新居+贫困户”促进农户减支增收。

      突出项目资金争取和整合落地。一是大力协调省级部门在房、路、水、电、网络、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共协调资金近6.3亿元,安排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巴山新居等项目180余个。二是积极组织社会募捐近5000万元,用于恩阳区教育、卫生、救助等事业;协调争取到位专项建设基金贷款4.12亿元、政府性债券置换资金7.48亿元,构建起恩阳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三是建立区级资金整合平台,出台《2016年恩阳区连片扶贫开发资金整合方案》,整合项目资金4.2亿元,片区内建成巴山新居1859套,新修、硬化乡村道路113公里,发展特色农业2.5万亩,解决2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实现项目区内减贫6600人。四是针对连片扶贫开发区外2016年23个拟摘帽贫困村资金来源问题,除整合区级部门2.3亿元资金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住房风险基金和银行的信贷支持,筹集近1.5亿元,确保贫困村脱贫有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委农工委突出五个重点 助力巴中市恩阳区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 2016年06月14日 14时42分
  • 来源: 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网站
  •   省委农工委在定点帮扶巴中市恩阳区工作中,注重突出五个重点,扎实助推恩阳区脱贫攻坚。2015年恩阳区减贫1.87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5元,同比增长10.5%,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扬为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今年5月,全国土地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培训班现场会参观了恩阳易地扶贫搬迁点。

      突出完善联系帮扶机制。一是建立调查研究机制。成立联系帮扶恩阳区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先后20余次到恩阳区督查、调研和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建立一月研究一次联系点调研分析机制,在重大事项和重点环节进行指导把关。三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要求,委领导、各支部与万寿村的15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深入农户家中帮助厘清脱贫思路、细化帮扶措施。机关选派1名处长和1名科级干部到恩阳挂职,负责统筹协调和承担具体工作。

      突出做好脱贫攻坚基础工作。一是指导抓好精准识别。派出17名干部组成7个督查小组,对万寿村390户进行拉网式入户走访,通过精准摸排,恩阳区净减贫困人口1533户2824人,复核后贫困人口19417户68394人。二是指导抓好精准录入。按照省脱贫办关于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录入工作的要求,指导全区严格依据“户建卡、村建册、乡立簿、县归档”进行,按质按量完成“六有”数据录入。三是指导抓好精准管理。以村为单位对贫困户脱贫进行“一户一档”管理,实现贫困户识别、帮扶过程的轨迹化;督促要求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每月填写驻村帮扶工作日志,体现帮扶工作动态;建立贫困户脱贫前后对比台账,实现脱贫则出、返贫则入的动态化管理。

      突出支持连片扶贫和精准扶持。一是推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研究制定脱贫规划,分三年梯次推进3大片连片扶贫开发:2016年完成双胜—群乐、关公—舞凤连片开发;2017年完成三汇—三河、石城—三星连片开发;2018年完成尹家—花丛、渔溪—上八庙连片开发,实现全覆盖。按照市上确定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七有”标准,将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细化到每一年度:2016年摘帽39个、2017年摘帽45个、2018年摘帽35个贫困村;2016年脱贫贫困人口1.8万。二是推动连片扶贫开发和17个专项行动计划任务落实。出台《2016年连片扶贫开发实施方案》,与有关部门到双胜—群乐、关公—舞凤区域就新居、产业、道路、水利、集体经济建设等进行指导,保障项目整体有力推动。结合巴山新居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按照“三避让”的原则,科学选址,提升规划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研究恩阳区2016年16个专项计划,聚焦年度减贫任务,深入融合“五个一批”与“16个专项计划”,确保计划落实。三是研究专门政策确保“五个一批”落实到户到人。研究制定《关于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帮扶的实施意见》,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培训、建设巴山新居给予补助,扩大医疗救助、低保兜底范围,推动“五个一批”政策落地落实。

      突出以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一是谋划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15个子方案,指导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地见效。被省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第三轮示范县(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二是支持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率先组织在万寿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按照“一清二固三制”进行(即摸清家底,固化股民身份、固化股份份额,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建立农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做到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改革得到拥护和支持,推进顺利。三是支持探索贫困户“五+”增收模式。坚持以助农增收为核心,指导恩阳区创立五种模式,拓展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新型主体+贫困户”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依托职业技能等“五大培训工程”,实现“技能培训+贫困户”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实现“资产量化+贫困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实现“惠农政策+贫困户”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整合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资金,用于巴山新居建设,实现“巴山新居+贫困户”促进农户减支增收。

      突出项目资金争取和整合落地。一是大力协调省级部门在房、路、水、电、网络、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共协调资金近6.3亿元,安排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巴山新居等项目180余个。二是积极组织社会募捐近5000万元,用于恩阳区教育、卫生、救助等事业;协调争取到位专项建设基金贷款4.12亿元、政府性债券置换资金7.48亿元,构建起恩阳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三是建立区级资金整合平台,出台《2016年恩阳区连片扶贫开发资金整合方案》,整合项目资金4.2亿元,片区内建成巴山新居1859套,新修、硬化乡村道路113公里,发展特色农业2.5万亩,解决2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实现项目区内减贫6600人。四是针对连片扶贫开发区外2016年23个拟摘帽贫困村资金来源问题,除整合区级部门2.3亿元资金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住房风险基金和银行的信贷支持,筹集近1.5亿元,确保贫困村脱贫有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