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步入“新常态”四川文化转型发展的“高频词”

  • 2015年01月19日 11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17日,2015四川省文化局长暨文物工作会在成都召开。“新常态”下,四川文化如何转型?当天会议几个“高频词”释放出强烈信号:改革转型、融合发展、文化法治,将成为2015文化工作的“新常态”。

      【高频词】改革转型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面对新的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会上,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亮出观点:以新的发展方式推动“新常态”下的文化转型。

      文化如何转型?“通过深化改革调整文化生产方式,推动文化结构优化。”郑晓幸说,改革将助推四川文化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量变到质变,变在哪里?和文化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更丰富、更多元;设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制定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这些措施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文艺创作生产将改变“重评奖、轻评论”的现象,转而改进文艺评奖机制,加快文艺评价体系建设,以此确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艺术创作常态,鼓励艺术生产。

      文化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文化“走出去”要通过产业之利和市场力量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

      【高频词】融合发展

      联手唱戏,助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

      让文化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促进文化发展,融合也将成为文化的“新常态”。

      2015年,科技、创意、旅游将和文化一起唱响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大戏。在《2015年工作要点》上,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强金武特意勾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发展集聚区和融合展示平台”这条任务,标为重中之重。

      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提出,今年省文化厅将联动省旅游局、省商务厅及各市州,在首届四川艺术节、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开展全省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以此来引导、刺激文化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我们还将研究促进居民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助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窦维平说。

      【高频词】文化法治

      依法治文,更好服务文化发展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2015年工作要点》还列了不少文化法规条例立法、调研目标。

      据记者统计,2015年,共有4条文化法规、条例将出台或启动立法调研。其中,《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调研已经完成;《四川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立法调研即将启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也将加快立法进程。而即将出台的《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则将为四川文化依法行政、执法戴上“紧箍咒”。“合法性将作为我们履行职责的第一要件。”郑晓幸表示,2015年,加强文化法治的主要目标是:健全文化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地方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权利监督体系,建立文化负面清单制度。这些措施,都指向一个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服务文化发展。

      链接

      文化“新鲜词”

      精神小康:今年,我省将集中精力解决精神文化生活小康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政府供给方面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从市场供给方面满足多样化、丰富性的文化需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具有高质量文化水平的小康、具有高度幸福感的文化小康。

      创造性传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今年,我省将出台《四川地方戏剧、曲艺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四川木偶戏、皮影戏、杂技扶持发展计划》。非遗保护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探索通过“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记者 张良娟 李思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步入“新常态”四川文化转型发展的“高频词”

  • 2015年01月19日 11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17日,2015四川省文化局长暨文物工作会在成都召开。“新常态”下,四川文化如何转型?当天会议几个“高频词”释放出强烈信号:改革转型、融合发展、文化法治,将成为2015文化工作的“新常态”。

      【高频词】改革转型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面对新的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会上,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亮出观点:以新的发展方式推动“新常态”下的文化转型。

      文化如何转型?“通过深化改革调整文化生产方式,推动文化结构优化。”郑晓幸说,改革将助推四川文化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量变到质变,变在哪里?和文化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更丰富、更多元;设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制定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这些措施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文艺创作生产将改变“重评奖、轻评论”的现象,转而改进文艺评奖机制,加快文艺评价体系建设,以此确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艺术创作常态,鼓励艺术生产。

      文化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文化“走出去”要通过产业之利和市场力量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

      【高频词】融合发展

      联手唱戏,助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

      让文化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促进文化发展,融合也将成为文化的“新常态”。

      2015年,科技、创意、旅游将和文化一起唱响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大戏。在《2015年工作要点》上,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强金武特意勾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发展集聚区和融合展示平台”这条任务,标为重中之重。

      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提出,今年省文化厅将联动省旅游局、省商务厅及各市州,在首届四川艺术节、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开展全省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以此来引导、刺激文化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我们还将研究促进居民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助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窦维平说。

      【高频词】文化法治

      依法治文,更好服务文化发展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2015年工作要点》还列了不少文化法规条例立法、调研目标。

      据记者统计,2015年,共有4条文化法规、条例将出台或启动立法调研。其中,《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调研已经完成;《四川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立法调研即将启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也将加快立法进程。而即将出台的《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则将为四川文化依法行政、执法戴上“紧箍咒”。“合法性将作为我们履行职责的第一要件。”郑晓幸表示,2015年,加强文化法治的主要目标是:健全文化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地方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权利监督体系,建立文化负面清单制度。这些措施,都指向一个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服务文化发展。

      链接

      文化“新鲜词”

      精神小康:今年,我省将集中精力解决精神文化生活小康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政府供给方面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从市场供给方面满足多样化、丰富性的文化需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具有高质量文化水平的小康、具有高度幸福感的文化小康。

      创造性传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今年,我省将出台《四川地方戏剧、曲艺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四川木偶戏、皮影戏、杂技扶持发展计划》。非遗保护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探索通过“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记者 张良娟 李思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