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 2015年01月07日 11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论断、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动因,并指出推动全面创新,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战略方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绝不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又回到粗放发展的老路上,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

      我省是我国西部的科技大省,还是我国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但目前我省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亟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要让企业成为创新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主体和技术应用主体。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鼓励多种创新主体竞争发展,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孵化器等一批企业研发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要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企业的创新定位、创新理念、创新动力、创新要件和创新实效等5个维度全面提升省内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要加快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使市场在技术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化技术创新体系的市场导向。一是要对“经济与科技”两种体制按市场规则进行改造与完善,促使全省科技发展能更多面向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消除企业、科技、市场相互隔离的体制障碍。二是出台相应科技政策,促使全省技术创新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技术需求,消除研发中科研产品和企业生产相互脱节的现象,有效降低科研成果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鼓励加快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有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生产生活便捷程度的新产品开发,确保技术创新的市场有效性。三是加快培育和完善全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鼓励、培育和发展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共性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加快出台规范上述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全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企业共同健康有序成长。

      要加快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行为的萌芽期、谈判期和发展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细化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强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产学研协同推进。一是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扶持已转制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做大做强,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我省从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跨越发展。二是加快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围绕我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七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钒钛、卫星通信、重大技术装备、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三是加快构建高效有序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攻关管理和组织方式,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由科技部门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统筹管理,使各部门科研项目资金汇集,根据项目特点合理有序流向企业(机构)和市场。

      要探索建立分别适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等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型科技创新行为进行分类指导和精准激励。特别是加大对产业化开发类型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激励,以市场为主体强化科技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强化对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等科技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对企业自主创新有重大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进行股权激励、利润分成、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试点,激发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热情;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保留身份待遇基础上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促使科研院所的研究活动能更直接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发现和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鼓励社会化力量设奖,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推动应用技术开发及成果全面市场化、资本化,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企业家和相关组织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进取心,充分挖掘经济活动主体科技创新的潜能。 (卢阳春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区域所)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 2015年01月07日 11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论断、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动因,并指出推动全面创新,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战略方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绝不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又回到粗放发展的老路上,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

      我省是我国西部的科技大省,还是我国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但目前我省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亟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要让企业成为创新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主体和技术应用主体。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鼓励多种创新主体竞争发展,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孵化器等一批企业研发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要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企业的创新定位、创新理念、创新动力、创新要件和创新实效等5个维度全面提升省内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要加快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使市场在技术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化技术创新体系的市场导向。一是要对“经济与科技”两种体制按市场规则进行改造与完善,促使全省科技发展能更多面向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消除企业、科技、市场相互隔离的体制障碍。二是出台相应科技政策,促使全省技术创新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技术需求,消除研发中科研产品和企业生产相互脱节的现象,有效降低科研成果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鼓励加快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有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生产生活便捷程度的新产品开发,确保技术创新的市场有效性。三是加快培育和完善全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鼓励、培育和发展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共性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加快出台规范上述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全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企业共同健康有序成长。

      要加快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行为的萌芽期、谈判期和发展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细化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强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产学研协同推进。一是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扶持已转制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做大做强,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我省从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跨越发展。二是加快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围绕我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七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钒钛、卫星通信、重大技术装备、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三是加快构建高效有序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攻关管理和组织方式,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由科技部门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统筹管理,使各部门科研项目资金汇集,根据项目特点合理有序流向企业(机构)和市场。

      要探索建立分别适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等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型科技创新行为进行分类指导和精准激励。特别是加大对产业化开发类型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激励,以市场为主体强化科技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强化对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等科技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对企业自主创新有重大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进行股权激励、利润分成、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试点,激发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热情;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保留身份待遇基础上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促使科研院所的研究活动能更直接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发现和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鼓励社会化力量设奖,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推动应用技术开发及成果全面市场化、资本化,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企业家和相关组织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进取心,充分挖掘经济活动主体科技创新的潜能。 (卢阳春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区域所)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