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莫把要务丢一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二)

  • 2015年01月13日 09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新”,体现为一种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新时代。但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有一个“初心”始终不能变: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务必保持专注发展定力。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等作一个时间刻度的划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定前行方向、克服重重困难,划出了一条飞速跃升、屡攀新高的上升曲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30多年来回荡在中华大地上始终不变的主旋律。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了、限制条件多了,发展的难度增大了,速度也下调了,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也随之出现了“迷茫焦虑症”。少数人手足无措、进退失据,甚至对要不要坚持发展、要不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心存疑虑,“心里没底”、“方向缺失”乃至“误判形势”的症状,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省委也鲜明提出,进入新常态,要求不盲目追求高速度,但并不是不要发展,恰恰相反,是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抓、去推动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追求一个较好的结果。中央和省委的宣示,提醒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发展是贯穿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绷紧发展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发展。

      绷紧发展这根弦,对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尤具现实针对性。新常态下,一方面经济增速会下降,意味着抓发展的难度更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另一方面发展任务没有减少,对发展的要求也更高,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省情特征,“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大而不强”的省情实际,可谓目标催人、形势逼人。我省现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足,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无论有多少项指标,最后还是靠发展来说话。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唯GDP虽然是一种理性回归,是对单一政绩观的一种纠偏,但不唯GDP决不是不要GDP,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发展。保持经济适当增速,不仅关系到扩大就业、财政增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我们能够为结构调整提供多大的空间。因此,新常态下也要坚定不移抓发展,各级干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任尔东西南北风,扭住发展不放松。

      必须认识到,新常态对应着新发展。在新常态下抓发展,绝不能盲目蛮干,更不能有“路径依赖”,需要我们处理好“速度”与“力度”、“老路”与“新路”之间的关系。新常态下,潜在的风险渐渐浮出水面,发展阶段的转变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新旧交替之际,常规的抓法不行,通常的力度不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主动倒逼、善谋应变,尽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找平衡点,在促改革和防风险中掌握主动权,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去年以来,我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释放并激发了经济增长的活力,确保了我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多重任务下,各级领导干部应下更大力气抓好发展,尽快实现从“要发展”的自觉到“善发展”的提升。“善发展”,既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新常态下谋发展,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四川发展还有较大回旋余地,完全有条件保持一个高于全国的合理增长速度。从全国大势看,新常态并未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就是说,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常态打开新空间,新常态催生新动力。从我省实际看,地处西部的滞后效应,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都有投资空间,消费需求升级带来的市场容量巨大。特别是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投资率不算高,有的地方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初期,有的地方面临着特殊的发展机遇。因此,各地要善于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比较优势和内在潜力,使出最大力气,更加主动有为地做好本地经济工作,在有质量和效益的情况下,做到能快就不要慢。

      船到中流劲撑篙,山行半腰添新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展开一段新征程,开启一段新跨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发展,勇毅笃行,就一定能书写出新常态下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莫把要务丢一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二)

  • 2015年01月13日 09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新”,体现为一种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新时代。但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有一个“初心”始终不能变: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务必保持专注发展定力。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等作一个时间刻度的划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定前行方向、克服重重困难,划出了一条飞速跃升、屡攀新高的上升曲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30多年来回荡在中华大地上始终不变的主旋律。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了、限制条件多了,发展的难度增大了,速度也下调了,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也随之出现了“迷茫焦虑症”。少数人手足无措、进退失据,甚至对要不要坚持发展、要不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心存疑虑,“心里没底”、“方向缺失”乃至“误判形势”的症状,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省委也鲜明提出,进入新常态,要求不盲目追求高速度,但并不是不要发展,恰恰相反,是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抓、去推动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追求一个较好的结果。中央和省委的宣示,提醒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发展是贯穿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绷紧发展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发展。

      绷紧发展这根弦,对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尤具现实针对性。新常态下,一方面经济增速会下降,意味着抓发展的难度更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另一方面发展任务没有减少,对发展的要求也更高,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省情特征,“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大而不强”的省情实际,可谓目标催人、形势逼人。我省现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足,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无论有多少项指标,最后还是靠发展来说话。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唯GDP虽然是一种理性回归,是对单一政绩观的一种纠偏,但不唯GDP决不是不要GDP,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发展。保持经济适当增速,不仅关系到扩大就业、财政增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我们能够为结构调整提供多大的空间。因此,新常态下也要坚定不移抓发展,各级干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任尔东西南北风,扭住发展不放松。

      必须认识到,新常态对应着新发展。在新常态下抓发展,绝不能盲目蛮干,更不能有“路径依赖”,需要我们处理好“速度”与“力度”、“老路”与“新路”之间的关系。新常态下,潜在的风险渐渐浮出水面,发展阶段的转变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新旧交替之际,常规的抓法不行,通常的力度不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主动倒逼、善谋应变,尽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找平衡点,在促改革和防风险中掌握主动权,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去年以来,我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释放并激发了经济增长的活力,确保了我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多重任务下,各级领导干部应下更大力气抓好发展,尽快实现从“要发展”的自觉到“善发展”的提升。“善发展”,既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新常态下谋发展,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四川发展还有较大回旋余地,完全有条件保持一个高于全国的合理增长速度。从全国大势看,新常态并未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就是说,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常态打开新空间,新常态催生新动力。从我省实际看,地处西部的滞后效应,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都有投资空间,消费需求升级带来的市场容量巨大。特别是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投资率不算高,有的地方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初期,有的地方面临着特殊的发展机遇。因此,各地要善于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比较优势和内在潜力,使出最大力气,更加主动有为地做好本地经济工作,在有质量和效益的情况下,做到能快就不要慢。

      船到中流劲撑篙,山行半腰添新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展开一段新征程,开启一段新跨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发展,勇毅笃行,就一定能书写出新常态下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