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有解读多措并举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此,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在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绘就了“十三五”发展蓝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和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总体思路十分明确,重点任务非常突出,为我们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做好当前和今后五年工作提供了指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结合四川实际,我们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多措并举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下好“先手棋”
加大结构调整优化力度
陈新有表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是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之一。今年1月,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作出安排。这些均为四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
“因此来说,‘十三五’开局之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全省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陈新有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方”,四川工业供给侧改革是一场“硬仗”和“持久战”,要打好这场战役,需要精心运筹,合力推进。
陈新有举例说,近年来,我省白酒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改革。宜宾白酒抱团采用1+1或1+N模式,组织供应商与淘宝、京东、酒仙网等国内大型知名电商进行对接、推介、合作和互动洽谈,打造宜宾酒的“互联网+”体系,真正让宜宾本土企业与时代接轨。再比如,为主动适应年轻人消费需求,特别是酒吧等场所的消费,省内白酒企业开发了更具时尚性、更为年轻人喜欢的新产品,形成了新的卖点,适应了市场需求。
另外,人民群众消费在持续升级,迫切需要供给端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功效。陈新有说,当前不是市场萎缩的问题,主要还是传统产品跟不上需求升级的变化。今年,要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组织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在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设备等行业,组织攻克一批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树立一批质量标杆。要选择1-2个城市或园区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大力度培育制造业品牌。
谋局先谋弈。陈新有表示,推进产业发展加快迈上中高端是四川工业供给侧改革的“先手棋”,只有产业体系优化了,后面的工作推进才会更加顺畅。
陈新有说,优化调整四川产业体系,就是要加快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聚焦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七大优势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十大领域,组织实施七大工程,支撑四川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要实现这一产业“阵型”,应该如何进行优化调整?
对此,陈新有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将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园、北斗导航应用、安全智能手机、5万千瓦重型燃机自主研制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打造四川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高端成长型产业的总产值力争增长20%以上。”陈新有不仅看好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发展活力,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寄予厚望。他说,北斗卫星示范应用、核电装备、太阳能利用装备、工业机器人、钒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极具“爆发力”,实现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6800亿元产值、增长10%以上的目标可期。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产业也要迎难而上。陈新有说,四川是传统产业大省,与前些年相比,传统产业增速有所下降,原因不是没有市场需求,而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不能紧跟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作为西部经济大省的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紧迫。
落实到产业和企业上,怎样推进供给侧改革?陈新有表示,传统产业一旦注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模式,必将焕发出巨大生机。全省将继续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动传统产业实施以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绿色化、制造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工艺设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服务流程,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特困企业帮扶,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总之,新形势下,要激活存量修复现有增长动力,主动减量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四川工业产业尽快度过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陈新有说。
其实,近些年四川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四川坚持绿色转型发展,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关停并转,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9%,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关闭淘汰目标任务。
强化“主引擎”
推动产业创新驱动改革发展
“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列为之首。
“如果说,在四川工业供给侧改革这场战役中,产业优化是‘先手棋’,那么创新驱动就是‘主引擎’。去年以来,全省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创新也是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的破题之举。”陈新有说。
如何发挥好创新驱动的“主引擎”作用?
根据国家《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四川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重点,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目前,全省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的重点,依托高新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加快组建创新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着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联盟建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极力推进业态模式创新,一批新产品不断涌现。
陈新有说,四川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争取2016年全省各类孵化器达600家。同时,四川将不断细化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实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积极支持农民工、川商返乡创业活动,在发挥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作用等方面全面发力。
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陈新有说,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四川科教资源和创新人才的比较优势突出,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的突破。
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陈新有说,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全省经信系统要站在改革创新的角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匹配资金链。要立足于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支持由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瞄准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锁定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搭建产业技术联盟,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公关。
当前,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特别是要抓好成果转化、产业化这篇大文章,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要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各地产业园区建立一批科技孵化器,今年要遴选200户小微企业开展创新创业试点,催生30个服务功能齐全、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型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推动700户小微企业成长升规。
广开“源头水”
引资引智实现“一石多鸟”
省委省政府强调,经济强省首先是产业强省,特别是工业要强,要推动转型发展,难点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川供给侧改革如何实现中央的要求,在推动升级中保持经济平衡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今年1月,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我们面临一些行业、企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结构不合理,高位增长难度加大,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等困难。
如何化解这些困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新有说,今年是省委提出的“项目年”,优化投资结构,要把工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提升产业投资比重。全省工业系统将着力抓好工业新开工和技改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工业和技改项目5800项、完工5800项。狠抓2017个竣工项目的投产达产,力争新增产值1300亿元。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精准对接国家“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及集成电路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
稳定有效的投资是“源头水”。陈新有说,“稳定有效的投资是应对经济复苏的着力点,也是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四川工业既有全国工业经济下滑的共性瓶颈,也有四川的个性困难。”陈新有表示,四川所设立的创新财政资金、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等都是很好的“源头水”的补充。之后,四川还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中国制造2025四川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基金等。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领域,壮大补短板的实力。
能引资引智引技的项目是“源头水”。“无论这个项目是招来的还是自己培育的。”陈新有说,从工业化进程来看,四川和江苏、广东、山东等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既表明四川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表明四川工业投资还有历史欠账,这也是我们的“短板”。新常态下,补短板赋予了新的内涵,一定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将过去单一的“招商引资”变为既要招商引资,更要产业“孵化培育”,实现引进一个人才、一个团队带来一个产业。
要广开“源头水”,企业还需加快“走出去”。陈新有认为,应鼓励“四川造”的装备、建材等产业的重点企业走出国门,去抢占国际市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合作,深化川渝产业合作,推进川台合作,今年要组织开展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等专题招商活动,以达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一石多鸟”的目的。
陈新有说:“有了产业的优化,创新驱动的推力以及项目投资的支撑,四川工业有信心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实现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采访结束,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川方略”跃然而出。 (记者 杨璐 杜静)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