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建设技术转移体系?官宣:将从三方面布局
当前,四川正在着力打造西部技术转移高地。如何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技术供需对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2月29日晚,记者获悉,《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即将全文公布。
按照计划,到2020年,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天府技术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以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为枢纽,省、市、县上下联动,区域性、专业性技术转移机构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网络基本形成。同时,建设10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100家市场化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新增30家以上省级技术转移机构。
如何完成这个体系布局呢?《建设方案》中明确,基础构架方面,将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以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骨干,区域性、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全省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接下来,四川将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天府技术交易市场,培育技术转移示范企业等。
转移通道方面,通过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以及跨军民、跨区域、跨国界技术转移,增强技术转移体系的辐射和扩散功能,引导技术与人才、资本、企业、产业有机融合,推动科技成果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支撑保障方面,将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顺畅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合理分享;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确保技术转移体系高效运转。 (记者 杨金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