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很关键
“在技术转移上,我将讲述我们的经验或者说是教训,希望对中国、对成都有益。”4月28日下午,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30年的丽塔·尼尔森站上了国际技术转移论坛的演讲台。
当天,这场以“聚全球智慧,融国际资本,创交易价值”为主题的论坛,正是期望吸取全球在技术转移方面的经验和优秀模式,助力成都建立起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介绍,近五年来,成都的技术市场年交易总额实现了高速增长,已经从几十亿的规模增长至2016年的463亿元,2017年还将力争突破500亿元。但从全球维度来看,成都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专业人才队伍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链条还在一个发展过程中,与硅谷这些地方比还有相当差距。
这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的资深专家,带来了哪些有益经验?记者在现场发现,多位嘉宾都把发言的重点落在了“技术转移服务人才”——连接技术提供方和技术接受方的“中介型”服务人才上。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授权办公室前执行主任丽塔·尼尔森,自1986年以来即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该办公室每年管理超过750项新发明,进行超过100项许可授权的商谈,并成立超过20-25家新企业。
丽塔·尼尔森指出,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人才不足,是目前全球都面临的一个“人才缺口问题”。她认为,“必须注重让实践者教实践者”。
香港城市大学知识转移处处长艾荃也指出了这个“严重的人才缺口”的存在。但他提醒:“不是什么人都适合从事技术转移服务。”比如单纯的科研人员转而做技术转移服务工作,效果就不好,“这个群体多对市场的认识不深,很可能会看不清眼前的‘商业转化问题’,‘背景复杂’一点的多方位人才更好”。
此外,当天参会的斯坦福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执行主任顾传美还为成都带来了“创新池临界数量”的“硅谷经验”。顾传美指出,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要想在创新创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一个好点子、一些好点子远远不行,必须要有很多创新点形成一个‘创新池’并超过一个临界数量,才会让这个地方的创新创业具有非常的活力。” (记者 冉倩婷)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