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初见成效 让宝贵精神可听可看
我省科学规划建设方案,重点打造了北川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汉旺东汽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等重点纪念设施。突出主题精选线路,规划了13条集思想教育功能与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参观线路,精心推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震撼力的陈列展览。规划建设“三基地一窗口”各级各类参观点275个,其中237个在今年“5·12”前能够建成开放。
目前,“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初见成效,展示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辉煌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月28日下午,“三基地一窗口”网络展示馆在成都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网络展示馆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文明办共同主办,中国未成年人网和四川文明网承建,是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实体纪念馆的一种补充。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展开,已经初步构建起以“一馆三地一展”为龙头、以58个村镇陈列室为支点、以13条参观线路为纽带的宣传教育网点体系,初步取得了“全景再现、对比强烈、说服力强”的展示陈列效果,为下一阶段加快建设、精心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月初,本报记者前往北川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汉旺东汽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和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处处感受到 “感谢国家”、“奋发图强”、“发展进步”的氛围。
团结胜利的见证
我省“三基地一窗口”工程,运用地震和抗震救灾陈列室、纪念地作窗口,以精品参观线路作串连,紧密结合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特殊里程,从发生在本地最具有纪念性的重大时间、重要场景、典型实际、重建成就和发展变化中,精心萃取主体,充分展示全貌,让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宏伟实践可听、可看、可触摸、可体验,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这一人间奇迹的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
北川、映秀是我省羌、藏民族聚居区,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三年来,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走进即将完工的映秀震中纪念馆、北川地震纪念馆,看着纪念馆对未来的谋划,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三年来的一幕幕再次闪现。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其名为《裂缝》的方案旨在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给后人留下永恒的记忆。工程于2010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全面竣工。北川地震纪念馆陈列布展内容设计方案已上报,等待审定。地震文物资料在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已征集近10万件文物的基础上,绵阳市又新征集了13万余件,预计在明年完成陈列布展。这些展品是汉、藏、羌族群众团结一致奋力进取的见证。
发展进步的窗口
纪念不仅是向“后”看,更应向“前”看。在青川等地,当地居民通过发展“纪念地”的方式,成功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长了收入。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至今,已接待了国内外游客85.6万人次,极大地推进了青川产业灾后重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户增收。
青川地震博物馆是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12.4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采用“5·12”的抽象形式,以曲径轴“非对称”的东、中、西展开,主体建筑为两层,局部三层,建筑主题为“不屈的生命”。展厅由光之泪河厅、美丽家园厅、冥想厅、地震灾难体验厅、抗震救灾救援厅、重建厅、援建厅、尾厅、科普厅和4D影院构成。现在正在加紧布展施工,将于今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一个展览能否吸引参观者看下去,往往取决于展示物能否在第一时间对参观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青川等地的地震博物馆很好地注重了这一点。
走进冥想厅,蓝黑的基调让人顿时沉静下来,一首诗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 /怕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我看不见你的手”……
走进地震灾难体验厅,山河解体,城镇倾裂,民众悲痛的多维场景得以再现。空间中心利用原建筑高空间的优势塑造出地震滚石飞落的震撼场面,通过背景画面结合立体塑形再现了青川地震山崩地裂、道路阻断、河道堵塞、楼房坍塌等场景。地震文物则融入废墟玻璃地台,立面废墟之中,将文物还原至发生的背景之中,以真实的语言强化了实践的可信度和史实性,让人印象深刻。而重建厅、援建厅则更多地让人体验灾区的巨变,使之成为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进步的窗口。
走出博物馆,阳光明媚,新镇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下,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呈现一派美好的新景象。
东汽
老员工
心已扎根汉旺
5月2日,记者先后来到汉旺东汽地震遗址和北川老县城,一路上祭奠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
上午10时,记者走进援建板房、东汽抗震救灾指挥部“5·12”大院,几名东汽综合管理部汉旺办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除了为留守在老东汽生产的近200名员工服务外,我们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祭奠、参观人群。”东汽综合管理部汉旺办副主任马健说。到目前为止,东汽地震遗址已共接待了约1050批次、近1.5万人次。
来到东汽原主机一分厂,眼前的遗址和新旧照片的强烈对比,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十里东汽由一个花园式工厂瞬间被摧毁为废墟的悲壮。工作人员张扬欣向来宾介绍:“当时厂房、家属区成片坍塌,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东汽第一时间成立了自救队……”
现场,来自鞍钢集团的参观人员中,有人流下了感动、钦佩的泪水。3年来,东汽不仅如期完成了恢复重建的任务,而且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东汽地震遗址的一个厂房,阿贝勒公司的员工仍在坚守岗位。公司主任科员何志伟1969年随着父亲从哈尔滨来到东汽,1982年进厂工作直到现在,不幸的是,3年前地震让他在东汽中学上高三的女儿永远离开了他们。
何志伟说:“从42年前东汽在汉旺建厂至今,从3年前地震发生到恢复重建,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一家对这片土地倾入了感情,已经扎根于此。”
北川
老县城
进入需要预约
5月2日,在距离北川老县城2公里的任家坪,北川地震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工人们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一座宏伟的主体工程已初具模型。
任家坪、老县城遗址、唐家山堰塞湖,是组成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的3个核心地块,高山峡谷的大自然、富有特色的羌文化展示和令人震撼的地震遗址,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从多角度体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历程。
从唐家山堰塞湖出来前往老县城遗址的路上,车辆很多,工作人员在老县城入口处执勤。“为了保护遗址,每天的参观量控制在1000人左右,进入需要预约。”据介绍,随着“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的到来,前往北川老县城参观的人数将达到高峰。
步入老县城,眼前的画面还是那么让人惊心动魄,纪念碑后面半山腰上的红旗依然猎猎飘扬……“地震时我在绵阳一家单位做行政人员,2008年9月我作为志愿者在绵阳帐篷小学教书,当时带的是北川小学和曲山小学的学生。”来自达县石祥镇的小学英语教师张颖说,是那段到灾区支教的经历让她决定去考了教师资格证。
此次张颖作为达县60多名乡村英语教师的一员,第一次来到北川老县城遗址,“以前在电视中看过很多遍,亲眼看到后更觉震撼。”
同其他教师一样,张颖说她回去后将把地震灾区的见闻告诉学生,“地震灾区给了我们以知识和心灵方面的教育,要让同学们知道,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天。”
映秀
地震遗址
纪念体系将建成
今天,整个映秀镇已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抗震博物馆。5月初,记者重走映秀镇地震遗址纪念体系,先后来到映秀镇新镇、渔子溪遇难者公墓、地震纪念馆、国道318线遗址、天崩石景点、牛眠沟震源点遗址、百花大桥遗址等地。
重建后的映秀是一个“温情小镇”。映秀镇副镇长彭建军表示:“映秀是震中,遭灾严重。我们希望老百姓以后不要再感受到伤痛,平静地生活下去。”
走进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渔子溪遇难者公墓和地震纪念馆……每到一处总让人心绪难平。“我的女儿就在那里。”现在映秀镇做城管的徐文军指着渔子溪遇难者公墓说。“5·12”汶川特大地震那天,还在映秀小学读六年级的孩子永远离开了他。
如今,徐文军和妻子通过再生育又重新有了孩子。“已经一岁多了!”徐文军对生活充满希望,“现在新房子修好了,还有自己的铺面。老婆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做点小生意。”
走过渔子溪公墓就来到震中纪念馆。映秀镇镇政府负责联系工程的骆中伟介绍:“地震纪念馆和墓地都采用非常现代的建筑风格,采用简约的叙事模式,体现现代简约的风格,营造出庄重肃穆的环境氛围。”
在媒体中多次出现的那个书写了“5·12”的巨大石头,就是位于映秀镇与牛眠沟震源点之间的天崩石。站在天崩石边远眺映秀,绿树掩映下的新镇让人不禁惊叹灾后重建的奇迹。天崩石景点将建设成游客休息的地点,包括食品销售点和卫生间,还要配套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以方便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怀念。
地震遗址纪念体系建成后,映秀镇政府充满憧憬:以日均游客5000人保守估算,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人均直接消费200元,则年旅游直接收入3亿元,映秀镇区居民1745户,户均创收将达到17.2万元,户均盈利在7万元以上。到2020年,每年的旅客人数将达到296.29万人。
青川
感恩奋进
废墟中重新崛起
“那些穿斗都是老房子的屋梁,其中有我家的。”顺着东河口村村民陈玉梅手指的方向看去,改道的河流旁、错位的高山上,几十根形如十字架的“穿斗”矗立着。
“5·12”汶川特大地震时,1500米高的王家山崩塌,780多青川东河口村人永远长眠在百米深的地下。东河口村村支书王均成介绍:“原来东河口村有几百户人家,地震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遇难……”
2008年11月12日,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开园。
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介绍,东河口遗址由地球应力爆发形成,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人员伤亡也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
沈兴娜说,在废墟上立一块纪念碑,纪念逝去的亲人,是震后所有东河村人的共同心愿。
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纪念碑上“大爱崛起”四个大字由马识途书写,碑体旁是一堵形似王家山造型的纪念墙,墙体上刻有遇难者姓名。
看着展现青川人感恩自强的石刻标语,从南充来到东河口参观的王英说她很受教育:“感觉整个建筑群都庄严肃穆。”守园人何先通说:“有这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从各地赶来祭奠我们的亲人,我们感到很安慰。”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现已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开园至今已接待了国内外游客85.6万人次,鼓舞青川人民灾后重建的信心和斗志,推进青川产业灾后重建。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