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灾区豪迈跨越
专题:灾后重建
530多万户城乡住房需维修加固和重建,8500多所学校需重建加固,20多万亩土地有待恢复……这样大规模、高难度的恢复重建,在世界上没有先例。“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加快推进灾后重建,从悲壮走向豪迈。
4月23日,6个重灾市州集体亮相,向200多家中外媒体展示“美好新家园·天府新篇章”。
成都:谋划统筹城乡新跨越
成都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灾后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初步走出一条大灾之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成都市市长葛红林
截至今年3月底,成都市3148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2956个,累计完成投资831.8亿元,城乡住房、道路、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重建基本完成,学校重建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逐步修复,灾区经济全面振兴。
在新农村建设中,成都创造性提出“四性”原则(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建成了彭州鹿坪村“鹿鸣荷畔”等农家小院,在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同时,巧推农家经济。
在产业发展中,成都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并远超震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彭州市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引入社会资金推进土地规模流转19万亩,初步建成西南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和黄村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江堰市建设“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崇州市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农业生产基地……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并为灾区群众创造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
实现城市和农村公共配套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借力灾后恢复重建,成都统筹城乡的步伐加速迈进。
德阳:工业重镇重返世界舞台
工业重镇德阳,将以世界一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再返世界舞台。——德阳市市长陈新有
截至今年3月底,德阳5489个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已开工5487个,竣工5128个,竣工率93.4%;完成总投资1452.8亿元。
地震中,德阳工业直接经济损失达415亿元,占全省工业损失40%以上。该市把工业恢复作为产业重建的关键,建立产业恢复重建基金和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1078个工业恢复项目全面完成。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大大超过震前,较2007年的900亿元增加了760亿元。工业“引擎”再度轰鸣,焕发出蓬勃生机。
德阳高起点、高规格提升优化产业结构。以东汽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已按“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国际企业标准,建成并实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水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东汽、东电等为龙头的央企、国有企业等,依托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迅速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电并举”的新能源发展格局,撑起了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借助对口援建的重大契机,德阳全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成面积达79.5平方公里,比震前新增36.6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比震前增加211户,同时更全面推进了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的建设,这些都为德阳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绵阳:苦干3年,跨越20年
绵阳用科学发展观统揽重建工作,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
“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绵阳以这样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展开灾后恢复重建。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7314个、总投资2267.3亿元,已完工6839个、完工率93.5%,完成投资2115.7亿元、占总投资的93.3%,964个对口援建项目,除辽宁省追加项目外,其余已全部完工。
通过恢复重建,绵阳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全市118.3万户农村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全部完成,751所学校重建完成732所,381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完成350个,治理灾毁林地140.8万亩,复垦灾毁耕地84万亩,27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225处。去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农村转移就业128万人。北川新县城已建成入住,10多个重建重点集镇已形成基本功能。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绵阳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市882个工业重建项目完工861个,1182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工1124个,764个水利项目完工719个,“全域灌溉”全面推进。
绵阳将重建与提升紧密结合,新上了一批总投资达160多亿元的大项目。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签约入园企业72户、协议引资97.3亿元,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基本框架。抓产业,促开放,以“园区倍增、产业倍增、企业倍增”为抓手,绵阳实现了再生性跨越。
广元:低碳重建“特”字当头
广元提出了低碳重建的思路,并将这一理念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广元市市长马华
广元是集盆周山区、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地区,人均财力在全省6个重灾市州中最低,市城区受灾程度在重灾市州中最重。
通过3年奋战,目前,广元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6305个全部开工,完工93.28%;完成投资1134.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2.76%。68.5万户城乡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城镇化率3年提高近5%。青川县城重建克服了国家规划延迟批复8个月等特殊困难,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县城重建任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总量比 2007年增长 52.3%,年均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7年的4倍,当年投资额是灾前23年投资的总和,主要经济指标创建市26年来最好水平。
低碳重建,是广元探索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的特色路径。在灾后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建成了一批节能示范小区。大力推广穿斗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建成了“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的川北特色民居。震后3年,新建沼气池12.7万口、发展民用天然气6.2万户,全市农村沼气化率达70%,森林覆盖率达53.2%。率先在中国西部成立首个碳交所,在四川地区最先对外售出碳汇指标,在广元成功举办“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2010年荣获“中国十大低碳贡献城市”和“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
阿坝:高原山水展现新魅力
经过超常奋战,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就。阿坝经济超常发展,阿坝旅游更具魅力。 ——阿坝州副州长李川
截至目前,阿坝州2876个重建规划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2533个,完成投资668.22亿元。到9月底,所有项目将全部完成。
通过重建,阿坝灾区13万户重建住房高效完成,5万牧民定居建设将在今年全部竣工。206所学校、189个医疗卫生机构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优质重建,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面提高。境内19段国省干道1535公里道路上档升级,6500多公里农村公路全面提升,都映高速、成兰铁路、红原机场等重大工程或已建成,或正加紧推进。阿坝跨越发展的新平台已构建成型。
在阿坝高山峡谷,汶川映秀、水磨等一大批灾后重建精品亮点得到广泛赞誉,新增4个国家级4A景区,新推出100个精品旅游村寨,阿坝旅游更具魅力。与此同时,阿坝工业迈上集中集约发展轨道,铝、锂、硅、晶体新材料等6大优势产业强势兴起,循环经济初成框架。
3年来,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力助推下,阿坝经济超常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震前的103亿元上升到130多亿元。群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增长,阿坝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雅安:清风雅雨站上更高起点
雅安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建设,清风雅雨的雅安已站上更高起点。 ——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
截至3月底,雅安全市开工灾后重建项目2354个,开工率99%;完工项目2146个,完工率90.3%;累计完成投资241.4亿元,投资完成率88.5%。
通过恢复重建,受灾群众住房条件极大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明显提高。全市规划重建389所学校已竣工360所,竣工率达92.6%,全市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向前推进了10年以上。规划的171个医疗机构已竣工143个,其可控项目竣工率达99%,规划重建的6条国省干道有5条完工。特别是汉源新县城,已建成住房、办公用房和公建用房200万平方米,近3万人顺利搬迁入住。
雅安把灾后恢复重建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合理布局结合起来,加快优势产业提升,加快园区建设。全市规划重建的93个工业项目已竣工91个,规划的45.6亿元总投资已完成45.44亿元。农业重建项目完成投资的99.6%。旅游产业全面恢复,市内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陈碧红 李晓东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