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春晚 两亿农民工的快乐大餐
“回家过年--2012全国农民工春节大联欢晚会”12日晚在成都四川大学体育馆内录制。这台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农村电视委员会(CCTV-7)、四川省文联联合主办的晚会,是央视第一台以农民工为主题的春晚,央视将在龙年正月初三、初四播出。
晚会85分钟,既有农民工表演的精彩节目、绝技绝活,也有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晚会选出的10位“中国最美农民工”将一一登台亮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中国的广袤农村,源源不断地流动出最年轻、最富活力、最有创意的两亿多名农民工,他们以奋发有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一个个奋斗故事的主角。
1
台前比绝
360行行行出“状元”
惊险的独轮车头顶双刀削面、让人眼花缭乱的抻面秀、把挖矿动作变成时髦的舞蹈。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农民工创意十足、充满生命力的表演,成为晚会最大看点。
12日晚8点过,来自山西祁县的郝卫东刚表演完惊险的骑独轮车头顶双刀削面的绝技,来不及擦掉手上的面粉,便急匆匆到后台打听晚会播出时间。他说,一定要让亲朋好友见识见识自己的风采。
今年34岁的郝卫东,15岁开始学做面食,曾长期在太原、广州、北京等地打工。到了2002年,他在太原一家餐馆做面食主厨,一个月可以挣3500元工资,“不过,总觉得枯燥了点。”2003年非典,餐馆生意受到影响,郝卫东干脆辞去工作,扛了100袋面粉回到村里,打算练习双刀削面技艺。
“中国传统的面食一向都在后厨制作,为啥不能变一下?如果这项技艺练成,可以把山西的面艺从锅台搬向舞台。”9个月,郝卫东大门不出,每天起床就揉面,切一坨五六斤重的面团顶在头顶,双刀左右开弓……“那一阵,村里太多人说我瞎折腾。”郝卫东笑称不怕流言蜚语,但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削面绝活的确不好练:面团太重,顶在脑袋身体平衡不易掌握;面团削到最后,一不留神还会削到脑袋。
为避免意外,郝卫东专门买了一面大镜子对镜练习,尽管如此,还是两次削到了自己的头皮。搔开头发,他指着头上和发际线的两道伤口,“这就是当年留下的纪念。”
除了双刀削面,骑独轮车也是郝卫东必须克服的困难。“如果我想做一件事,就必须做成功。”郝卫东起初练独轮车,经常扭伤腰、摔破胳膊,后来他干脆找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求助,最终专业人士教会他骑独轮车。
2005年,郝卫东到北京开面食店,他的独轮车双刀削面一炮走红,他表演的视频满天飞。不少食客专门来吃饭,只为亲眼见识他的这项绝活。这几年,郝卫东频频获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参加美食文化交流,“出去长了见识,越发感受到中国面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年3月,他雄心勃勃在山西乔家大院搞起面食博物馆,推销山西面艺。
晚会上,郝卫东并非最出风头的农民工。来自河南平顶山的程延伟,把煤矿工人用钢锥、铁锤挖煤的动作编成舞蹈,还自创迈克尔·杰克逊模仿秀,让人耳目一新;年仅26岁的河南小伙宋晓东一段花哨的“抻面秀”之后,骄傲地对记者说,“毫不吹牛地说,全国各地的跳舞面,都是向我学习的。”
宋晓东来自河南许昌襄城,14岁时因家境贫寒辍学,但他聪明好学肯吃苦,15岁去邻村人的上海面馆学艺,“每天只睡6个小时”,很快学会了拉面、刀削面等各种面食手艺。有一天宋晓东突然灵机一动,决定自创“跳舞面”。可这个朴实的农村小伙哪懂什么跳舞?2004年,已在北京打工的他花了3000元学费、找舞蹈老师学。每天下班后,他便到街心公园用软绳当拉面练习。宋晓东的“跳舞面”看似简单,诀窍却有不少。首先,面不能太干,否则抻不了几下就会断;其次,身体的柔韧性还得够好,否则一不留神面就会抻到身上……几个月后,宋晓东主动申请在打工的火锅酒楼表演,这种现拉面现煮的模式,深得食客们欢迎。酒楼看他的创意不错,干脆让他带徒弟,到全国各分店培训弟子。后来,央视《星光大道》专门邀他参加了节目,宋晓东喜滋滋地回忆,“我的确没想到,360行,行行能出状元!”
2
最牛四川农民工
用创意改变生活
晚会上10位农民工代表中,既有创造世界装卸纪录的港口工人,也有自学成才的高级电气工程师……当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学历更高,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用创意改变生活”是他们的成功写照。
来自四川的“全国首批农民工公务员”吕长华接过晚会颁发的“最美农民工”证书,说出了心里话:“我们农民工,舍得吃苦和动脑就是本钱。”
吕长华是遂宁安居分水镇人。念高中时,父亲重病欠下数万元巨债,身为家庭长子的他辍学外出打工。1996年,17岁的他只身闯荡广西,在崇山峻岭中当过养路工人,到建筑工地砌过楼房,也干过小商小贩,“活累、钱少,农民工该吃的苦差不多都吃过了。”好不容易打工还完家里的欠债,不安分的吕长华就盘算着自己做点事情。
2005年,他借了1500元钱,试着从一位遂宁的菜油批发商那里进货到成都销售。租不起门面,就在西北桥菜市场摆地摊。风雨无阻,一年之后进账十几万元,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吕长华并没满足,后来他又组织农民工抱团发展,到成都的各个农贸市场开设专卖店,几年后,自创的“辛农民”菜油品牌在成都市粮油批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专卖店多达200余家。2008年,他响应号召回家乡办厂,投资1600多万元建立遂宁市吕氏忠业油脂公司并迅速壮大,“年终分红,差不多一年五六百万元嘛!”他嘿嘿一笑说。
吕长华的亲戚朋友羡慕地说,“你可以躺在人民币上睡觉了”。没想到,2009年遂宁从优秀农民工中公选副科级领导,吕长华居然报名,仅以1.85分之差落败。去年他再次报名参加公选,终于考上大英县招商局副局长职务。“现在每年工资只有3万多,干一辈子不及以前一年。”有人背后说吕长华想当官想疯了,他闻之也不介意,“我是农村人,知道穷是啥滋味。现在我不缺钱了,就想帮家乡父老发家致富。”
同样是四川农民工企业家、35岁的邓拥军看上去低调朴实,“我不仅是农民出身,而且第一次创业遭受重创。但我想对农民工朋友说一句话:建立梦想,付诸行动,坚持到底!”
“小时候,家里穷得煤油灯都舍不得多点一盏。写作业灯不够亮,我就用锡箔纸来反光。没鞋子穿,上学从来光脚板。”从蓬安县茶亭乡走出来的邓拥军,家中兄弟姐妹多,他出生3个月就被一户邓姓人家收养。可是养父母家里也不宽裕,他和3个姐姐全靠养父打石头养活。高考时邓拥军以7分之差落榜之后,他主动南下打工。
“我觉得出身寒门的好处,就是敢闯敢拼。”邓拥军说,1998年他为一家彩印厂跑推销,一家酒店老板拿出一幅收藏字画问他能否印制300幅,结果他所在的厂不能做,便另找工厂接单,由此赚到了一笔巨款--4.5万元。“如果我自己有电脑和打印机,岂不就可以做业务了?”就这样,他从二手市场淘来设备开始了创业。
2001年,在广州邓拥军遭受重创。当年,公司制作的总造价300多万元的户外霓虹灯广告工程,在台风中毁于一旦,他不得不变卖所有家当支付材料款和工人工资。面对挫折,他没有消沉而是闭门数月搞研发。两年后,邓拥军重获生机:他开发的多项广告装饰产品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他发明的“魔变霓虹灯”产品,远看是广告画,近看就成了一面镜子,神奇的效果轰动广告界,“全国百名优秀发明家”、“全国百佳创业明星”等光环接踵而来。邓拥军在晚会上激励农民工创业就业,还特别展示了去年启动的“中国创业就业扶助工程”成果。
3
晚会幕后
45天打造农民工春晚
新时代的农民工究竟什么样?导演组放弃了请专业演员扮演农民工的做法,“这台晚会,应该成为农民工朋友展现自己真实状态的平台。”导演组广泛撒网,在全国发掘有创意的农民工节目,独轮车双刀削面、跳舞面、矿工舞等,都是通过网络视频挑选的。
因为四川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首届农民工春晚最终选择在成都录制,1月10日,孙恒带着“打工青年艺术团”的3位歌手飞赴成都。农民工春晚上,这几位农民工歌手演唱了温情的《天下打工是一家》,真情实感的流露,深深地打动了录制现场的所有观众。
从河南开封赴京打工的孙恒,干过搬运工、做过推销员,当过流浪歌手。后来和一起唱歌的工友注册“工友之家”,建学校、开便利店为打工者服务。年底事情多,但导演组最终说服孙恒来成都,“让农民工自己来表现我们的生活和情感,是劳动者的权利,这句话把我打动了。”
农民工春晚的总导演马坚透露,这台晚会的主题是表现新时代农民工的风采,表达对这个群体的关怀,“接到做晚会的任务已是去年11月26日,时间很紧”。
通过选择节目,马坚他们认为,“有些人对农民工存在误解,认为他们是文化素质较低、精神生活贫乏的弱势群体。其实不然,农民工中间也有才华出众的人。”于是,让农民工们原汁原味地本色演出,真实展示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成为晚会重要基调。
有意思的是,晚会节目确定了,导演组想按老办法请“演员”集中排练,没想到“农民工们都说请太多假要扣工钱,不划算。”结果,这台晚会破天荒地允许“演员”自己排练,只提前两天到成都录制。
导演组也选择了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四川长壶茶艺表演是来自成都的双胞胎兄妹金刚小石和金刚玉石。两兄妹从五六岁起就跟着茶艺师傅学习茶艺,现在已经公开出访表演800多场。农民工春晚上,两人表演的龙凤茶艺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一剑江山”,一招一式古意盎然。同样来自四川的“舞之道”舞队,他们有的当过宾馆服务员,有的干过网管,晚会上化身铁路工人、建筑工人,把枯燥的劳动变成了充满活力的舞蹈。
马坚说,这也许是一台过于“原生态”的晚会,“农民工朋友真实的展示,会帮助观众对这个群体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他们和所有劳动者一样,勤劳踏实,有梦想、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