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同意公开
川体函〔2023〕25号
杨静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力推动体育赛事经济为四川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四川体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现结合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实际答复如下。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四川体育产业发展取得长远进步。2021年四川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993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735亿元,占四川GDP比重1.36%。近5年来,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2.2%和11.5%,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人均体育消费超过2000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
一、关于以品牌赛事擦亮城市名片方面
通过赛事营城,在成都市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近年来,成都
市将体育作为传播城市影响力、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增强城市发展动能的重要手段,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指导成都市成功申办大运会、世乒赛、汤尤杯、世运会等国际赛事。2019年成都在SPORTCAL赛事影响力全球城市榜单中进入第28位;2020年,成都体育赛事国际传播指数全国第二。蓉城俱乐部主场赛事一票难求,每场观赛人数近4万人,成都“金牌球市”强势回归。持续打造赛事品牌,不断提高赛事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已举办赛事累计共有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乌克兰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585支运动队、13400余名运动员参与,现场观众突破80万人次,为国际体育交流和体育赛事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支持各市(州)根据区域条件和优势,持续举办了“成德眉资体育同城化”三对三篮球挑战赛、自贡恐龙半程马拉松、泸州市国际网球公开赛、“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等原创IP赛事,极大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培育评定工作,将体育+作为重要评审指标,分别给予50—300万元补助资金,助推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体育+文化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市(州)承办各项国际国内赛事,打造四川赛事集群。推动已经在四川落地的大运会、世运会等国际综合赛事办出四川特色,展示四川形象。
二、关于全方位打造本土原创赛事方面
与成都、自贡、遂宁等17个市(州)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四川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联办,共建联办四川跳水、赛艇、拳击等29个项目31支省级优秀运动队。四川吹响全国“三大球”城市联赛第一哨,打响全国“三大球”振兴战略第一枪,全省21个市(州)全项目组队参赛,共有126支队伍,约2700余名运动员参加。采取全省21个市(州)联动,10个市(州)同步启动的方式举办省第一届绿道健身运动会。通过广泛开展绿道骑行、健身跑、健身气功等100余项次赛事活动,吸引超1000万人次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生活协调融合发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线上健步走比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7万多名川籍农民工、4754支团队在线竞步;线下比赛在快递(外卖)行业定向举办,来自我省多个市(州)以及快递(外卖)行业的32个代表团近7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采用“5+X+Y”模式,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以体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逐步培养形成了四川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成届制开展“贡嘎杯”三大球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2023年全省共有26个组别656支队伍1.5万余名学生运动员进行1266场比赛角逐,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体育竞赛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竞赛表演业为体育产业核心业态,不断丰富赛事活动供给,全年计划举办赛事不低于7000场次,吸引逾5000万人次参与。
三、关于培养周边企业拉动经济发展方面
引导支持四川金强、四川远达美乐发展职业俱乐部参加CBA、WCBA等国内高水平赛事,四川男篮夺得2015—2016赛季CBA联赛总冠军,四川女篮接连获得2022年中国三人制联赛冠军、五人制锦标赛冠军和2022—2023赛季WCBA联赛冠军,实现“大满贯”。率先成立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省级体育产业集团,吸纳川威集团、远鸿集团、金强集团3个民营企业作为股东单位,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决策灵活优势,深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运营等产业。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体育产业人才引进、示范项目奖补、企业融资、市场主体办赛补助、场馆建设审批手续容缺办理等一系列惠企良策,全力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率先在全国推出“体育贷”,设立4000万元“风险资金池”,为全省体育企业贷款提供资金担保,累计向全省体育企业发放贷款1.5亿元,被总局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全省率先从行业领域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着力降低体育企业生产成本,对体育场馆和企业交易电价实施备案制,在30家体育场馆和企业试点,将逐步向全省推广。进一步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培育、主办具有商业价值的IP赛事。引导市(州)在举办赛事时依法依规支持市场主体参与,打造具有高水平办赛能力的企业集群。
四、关于培育体育媒介形成多赢局面方面
我们已与四川电视台、四川教育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手机报、中国体育报等媒体单位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宣传合作,重点且不限于对四川省境内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以“爱祖国、雄川体、闯新路、争第一”的四川体育精神进行宣传报道。在川观新闻、四川观察APP开设了体育专区,在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开设《四川体育公告牌》栏目、在四川日报开设了《四川体育》专版,与四川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了《体育四川》栏目,努力讲好四川体育故事,“四川体育”文体软实力逐步提升。借力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赛事品牌,累计联合150余家国家、省、市级官方媒体和10余家新媒体平台对赛事进行同步宣传报道,推广传播量总计2.85亿次,有效提升了赛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宣传合作规模。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宣传良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推动川体精神激励全省体育工作者团结攀登。
五、关于多级多点省内联动发展赛事方面
我们创新培育“全域天府”系列赛并完成商标注册,覆盖48.6万平方公里、涵盖所有运动项目、带动全川人民参与、助推体育强省建设。“全域天府”系列赛已陆续推出了“跑遍四川”“游遍四川”“骑遍四川”“钓遍四川”“飞遍四川”“乒遍四川”等单项赛事100余场,覆盖全川21个市(州),参赛人数近30万人次,影响传播力超过2亿人次。会同重庆市体育局连续举办“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重庆荣昌、四川成都东部新区、重庆沙坪坝、重庆城口、四川新都、四川安州等五站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体育消费场景、体育产业峰会、体育旅游用品展会、体育赛事、体育消费券等,为全年龄段运动人群提供健身消费服务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地、水上、冰雪三大户外运动产业带优势,指导五大体育产业发展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赛事活动。
四川省体育局
2023年7月7日
(联系人:李毅;联系电话:13438902029)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