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多地不断优化市场供给、打造消费新场景密切相关。
4月份,北京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北京将加快推动消费新地标建设和老旧消费设施改造升级,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重点培育街区、近山、亲水、赛事、演艺、夜间、数字等七类消费场景;到2025年底,初步构建商文旅体农林水等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的生态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新地标建设不仅拓展了消费空间,更让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近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研究成果”指出,今年二季度北京市零售市场迎来3个新的购物中心项目,即昌平区的“超极合生汇”、海淀区的“西北旺万象汇”和丰台区的“丽泽16号”,总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这三座各具特色的零售项目相继开业,进一步丰富了不同区域的商业零售布局。同时,存量项目也积极寻求创新与发展,通过引入新的商业场景、落实商圈改造提升计划,与新项目齐头并进,将进一步促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培育形成更加活跃、更加强劲的消费市场。
上海依托“一江一河”交汇区域、“大虹桥”区域等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充分挖掘特色街区、商业载体、水岸空间、公园、城市露台等资源,推出了一批新载体、新场景,打造一场“城市消费博览会”。
在四川,40个“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近期对外发布,包括“不夜天府”“潮品嗨购”“味美四川”等多个类别。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四川力争到2027年全省消费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据了解,2023年四川推出了成都东郊记忆、绵阳方特等首批40个消费新场景,拉动消费超1000亿元。
在浙江,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新消费品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6年,培育一批区域新消费地标城市,营造新消费品牌蓬勃发展的营商环境;打造若干个具有行业知名度、创新要素融合发展的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参照“初创型、成长型、引领型”的模式梯度开展新消费品牌培育工作。
建设消费新地标、培育消费新场景,都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从内到外下足功夫。“近些年消费者的精神和情绪需求明显提高了,对于空间的要求,不仅要有‘漂亮的皮囊’,更需要‘有趣的灵魂’。”印力集团董事长丁力业介绍,基于此,集团在打造位于武汉的青山印象城项目时,聚焦亲子陪伴,无论是从外广场的鸵鸟到中庭的小型动物园,再到火箭形象的电梯,都能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快乐。此外,特殊时节以及周末还会举办各类活动,如华漫模型展,以及纸飞机大赛、套西瓜大赛、剥花生大赛、斗鸡大赛等。“这些活动能让每一个亲子陪伴的普通日子都充满乐趣和美好回忆。”
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六方面制定了17项政策举措。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各地打造消费新场景还要注重优质供给,包括运用数字化等技术。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魏琪嘉看来,当前众多消费新场景均与科技创新紧密关联,这些新场景正是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科技创新对消费市场的深刻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未来各地在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方面还须因地制宜,尤其要结合各地特色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为促消费“锦上添花”。 |